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这句中国谚语,去了解和认识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民族,也是恰如其分的。这是我在俄罗斯工作生活期间的切身感受。俄罗斯人的性格,天然的孕育于俄罗斯这方水土。形容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可以概括为一个“大”字。俄罗斯是全球领土最大的国家,它拥有郁郁葱葱的大森林,辽阔无垠的大平原和呼啸弥漫的大风雪……于此相互映衬的是俄罗斯人高大魁伟的身躯、粗旷顽强的气魄和豪爽豁达的脾气。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婚女嫁,自古有之,各民族有之,然而,各民族的迎婚嫁娶习俗却各有不同,俄罗斯民族的婚俗更自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诗好比一株花,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西方诗比中国深广,就因为它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在培养它的根干。”其实何止是诗,整个学,整个化,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何尝不是如此。俄罗斯学、俄罗斯化一向以其浓烈的忧患意识、突出的超越精神、独特的道德体系、深广的博爱情怀称且构成其震撼人心的独特魅力,这不能不主要归功于既是其宗教也是其哲学的东正教。  相似文献   

4.
埃尔米塔博物馆(即冬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被俄罗斯人称为自己的卢浮宫;国会大厦建筑是“自己的白宫”;自己的凯旋门比巴黎的凯旋门还要高大。俄岁斯以独创性自立于世界民族建筑雕塑之林.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大剧院素有“世界第八奇迹”之称。俄罗斯把它视为世界对辉煌的俄罗斯化的承认,视为艺术殿堂。老一代人一提起大剧院就会激动不已。他们还记得,大批游客从全国和世界各地来到莫斯科,为的就是能亲眼目睹大剧院的风采和欣赏那里的经典演出。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它的服饰历史同样绚丽多姿、源远流长。俄罗斯民族服饰虽然发生过一些变化,但其基本特色却一直保持不变并保留下来,成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俄罗斯民1司服饰。俄罗斯的民族服装色彩鲜艳,宽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和俄罗斯民族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它也体现出俄罗斯人豪迈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国人出境.无论长幼.皆有见识。这是一个13岁少年在历史悠久的水城威尼斯亲历亲识的一件小事,编将其置此.因其虽小,却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到俄罗斯讲学。一到俄罗斯,就深深惊叹于其幅员辽阔的疆域和起伏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更惊奇于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正如俄国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对其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强烈的恨。”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俄罗斯民族那样独特,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像俄罗斯那样复杂。  相似文献   

9.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一种化。饮食习惯反映了民族的化传统,是民族心理的集中体现,它取决于一个民族的历史、生存环境以及民族的好恶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独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虽然俄罗斯的茶是由中国经西伯利亚传入,且饮茶的历史并不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人不但喜欢饮茶,而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1.
北欧的秋天让圣彼得堡绽放出一年四季中最动人的姿容,天湛蓝、云雪白,乍凉还暖的微风拂净了古都每一个角落。那一座又一座古香古色的城堡宫殿和艳丽如初的皇家花园,像洁净多彩的琥珀,镶嵌在波光万点的涅瓦河畔和三角洲绿荫的怀抱中。在这满城的美丽中,我轻轻采撷着俄罗斯城市化的绚丽花朵。  相似文献   

12.
进入3月的莫斯科,冰雪开始消融,寒冬渐渐退去,万物复苏的迹象出现了。在这乍暖还寒的季节里,俄罗斯人迎来其古老而传统的也最喜庆的节日——谢肉节。  相似文献   

13.
威尼斯与维亚来焦是意大利狂欢节最热闹的两个城市。狂欢节是四月斋前十天的大狂欢,它是完全自我放纵的节日,有一句意大利俗语说:Di carnevale ogni scherzo vale(狂欢节时开什么玩笑都可以)。“蠢人之归”揭开了狂欢节的序幕,星期二忏悔节时,在圣马可广场上烧毁狂欢节面具使之  相似文献   

14.
田洪敏 《世界文化》2006,(10):32-33
至今想起俄罗斯,却还是在北京的时候轻装上阵,到了莫斯科让大雪刺得不能睁开双眼,只能低着头走路。踩着吱吱嘎嘎的雪,尾随着朋友找到他的汽车,然后静悄悄地开到友谊大学住下。第二天照例去友谊大学旁边的“沙乌拉嘛”吃饭——一家阿拉伯人开的餐馆,在莫斯科的留学生都知道这个餐馆。倒也不是有多么的美味,只不过是毗邻留学生最多的友谊大学,而且价格还算公道,味道还可以下咽,情调还有那么一点浪漫罢了。吃完饭到“巴维列茨卡亚”火车站买火车票。窗口前站着七八个人,我走过去问“:您是最后一个吗?”一位男士回答说“:是的,我是最后一个”,于…  相似文献   

15.
德米特里·谢尔盖维奇·利哈乔夫,1906年出生于圣彼得堡。在这个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大都市,利哈乔夫度过了自己幸福快乐的童年。利哈乔夫的童年正值俄国文化史上著名的“白银时代”。“白银时代”是特指1890年至1917年,即俄国政权与苏维埃政权交接的混乱时期,俄罗斯自由知识分子的文化复兴运动时代。在这短短的近三十年间里,在俄国哲学、  相似文献   

16.
阳春三月,万树泛绿,百花初绽。作为“俄罗斯年”重要项目之一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部和俄罗斯联邦化电影署共同主办的《俄罗斯艺术300年~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珍品展》和《开放的俄罗斯》造型艺术展2006年3月22日至5月15目,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这个展出200余件作品的展览,从古典到现代,集中展示了300余年来俄罗斯艺术家创作的辉煌历程。人们从中既可欣赏到18世纪俄罗斯肖像画盛行时期绘画大师炉火纯青的技巧及其细微的洞察力,还可领略19世纪风景画与人物画的蓬勃发展。而表现日常生活的风俗画题材,因受俄罗斯学的影响,这一时期也得以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人是豪爽、好客的民族。我在俄罗斯工作和生活期间,常去俄罗斯朋友家作客。但是,不要忘记:到俄罗斯人家去作客有说道。  相似文献   

18.
接吻趣话     
接吻,在人类生活中由来以久,至于此习惯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有人猜测那是起源于母亲与婴儿以嘴碰嘴交流的方式,也有人猜想是史前人类互相舔对方的脸来吃盐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6月7~9日,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预展的现场人山人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收藏家及美术馆等艺术机构的艺术劳动者,云集其绿园城堡和军械库,在“赶”这两年一次的世界当代艺术大“庙会”。此期间,笔者遇到的中国艺术界同仁比在北京任何一场艺术活动开幕式都要多得多。地中海的阳光倾泻在威尼斯这座日渐下沉的岛市,而艺术此时则成为一道多出的风景。各国艺术劳动者混迹于熙熙攘攘的游客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陈樱 《世界文化》2005,(11):32-33
有一个大神秘,隐藏在威尼斯的繁华里:总有一天,整个威尼斯会沉到亚德里亚海的水底下去,这是它最美丽的结局——我不止一次地听人这么说过。在托马斯·曼的小说里,在巴雷斯的小说里,在罗布莱斯的电影里,在朱天文的小说里……我都听见过这样一个声音:“只有威尼斯,能够决定我的命运!”仿佛全世界的恋人们,都在关注威尼斯的未来。同时,仿佛全世界的恋人,都愿意去威尼斯,寻找自己的幸运星座,甚至将自己的生命,交给这座天天都在下沉的城市。“死在威尼斯”,仿佛是一个寓言、一句谶语,使威尼斯这座本来就够神秘的城市变得更加暖昧和扑朔迷离。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