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91-91
在埃及卢克索省政府和现任省长伊扎特·萨阿德博士多次提议下,埃及总理谢拉夫下令,由萨阿德省长牵头组织埃及旅游部、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及卢克索省多名官员和相关领域部分专家成立工作组,并投资10亿埃镑重启因受埃及革命影响而停滞的卢克索省大旅游工程。该工程的部分项目将参考古埃及法老时期原貌修复现存文物遗迹。  相似文献   

2.
从埃及回来已经有几个月了,在埃及拍摄的几百张照片一直在我的笔记本电脑里呆了几个月.不是因为没有好的照片,是因为埃及的题材太神圣了,神圣以致沉重.如同卢克索神庙里的不朽的石头.让我这几个月来每天都能感觉到它们的份量.以致我不敢轻易触动我笔记本电脑里“我的照片”中拍摄的“埃及”子目录。  相似文献   

3.
埃及古神庙     
1 古埃及第四王朝拉姆希斯二世雕像.2 卢克索神庙的圆柱大厅3 太阳碑,是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哈切布为太阳神阿蒙所立,高39.5米,重325吨,一块整石雕成.  相似文献   

4.
刘武 《世界文化》2009,(11):37-39
说到埃及,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开罗和金字塔,但古埃及最神秘的历史其实藏在卢克索。我一到那里,就被那些裸露在小城中的石柱、雕像所吸引,它们尽管沉默无语,却一直在默默诉说着数千年隐秘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刘武 《世界文化》2010,(1):47-48
说过了卢克索的历史,还是再来说说今天的卢克索人,我在这座小城呆了好几天,多少对他们今天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6.
泛舟尼罗河     
很小,我就知道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那时,我就渴望亲眼一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魅力无穷的狮身人面像和雄伟壮观的古代神庙。今年,我终于有机会一圆自己童年的梦想了。提起埃及,一定要说到尼罗河。是尼罗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她是埃及的母亲河。埃及94%的人口集中在尼罗河两岸。埃及面积的96%是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水源几乎完全来自尼罗河。从飞机上俯瞰埃及大地,尼罗河犹如一条玉带,绵延不断地向前流淌,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粮田,恰似尼罗河两侧绿色的长廊。除此之外,便是一望…  相似文献   

7.
真主对埃及似乎格外厚爱.赐给那里的人们充分的闲暇,让埃及人有时间泡在咖啡馆里.悠哉游哉地啜咖啡,抽水烟,侃大山,享受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蛇村     
在埃及首都开罗市郊的大金字塔附近,有一个“蛇村”。这个村庄以其“人蛇共处”特色.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成为埃及最富裕的村庄之一。.  相似文献   

9.
古埃及人笃信万物有灵,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够复活,直至永生。这种观念深刻地反映在埃及一则古老动人的传说之中。相传古代埃及有一位英雄叫奥西里斯,他是天神与地神的儿子,也是埃及人的国王,在他的统治下,埃及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奥西里斯有个弟弟叫塞特,他嫉恨哥哥的威望与地位,想害死哥哥以夺取王位。塞特想出了这样一个诡计:他请奥西里斯和许多人来赴宴,席间,他搬出一只华丽无比的箱子,说谁能够躺进这个箱子,就把它送给谁。很多客人都试过了,但都不合适。轮到奥西里斯时,他刚躺进去,塞特就盖上箱盖,加以重锁,把…  相似文献   

10.
神游埃及     
提起埃及,人们自然会想到金字塔、神秘莫测的狮身人面像、庄严的神庙、举世闻名的苏伊士运河……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达7000年的国家,其古文明遗迹随处可见。古埃及农业非常发达,特别在法老王朝的早期和中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建有大量的神庙、宫殿和陵墓。由于埃及气候炎热干燥,树木稀少,建筑物多以石料为主,虽历经数千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仍有相当一部分保存了下来。史学家根据已出土的文物数量推断,现存的文物只是全部文物的三分之一,尚有七成埋在地下,可见古埃及文物之多,是其他文明望尘莫及的。埃及文明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1.
埃及时间今年10月28日晚,开罗国家歌剧院内气氛热烈,伴随着中国中央民族乐团奏响的欢快旋律,埃及“中国文化周”正式开幕。埃及“中国文化周”系中埃两国文化部联合主办的大型国际文化活动。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埃及副总理、埃中友协主席尤素夫·瓦利和埃及文化部部长法鲁克·胡斯尼等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演出。此前,他们还为“中国造型艺术展”而共同剪彩。胡斯尼部长和孙家正部长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胡斯尼部长说,埃及的古老文明值得骄傲,世界上同样拥有这样骄傲的国家,当首推中国。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尽管埃中两国相距…  相似文献   

12.
王冠史话     
人们将头饰作为王权象征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那时,在古老的尼罗河流域并存着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王国。为了显示权力、尊严及对保护神的敬仰,上埃及国王戴着白色高顶头饰。埃及统一后,国王号称“上下埃及之王”,同时将两种王饰合为一体,也许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王冠了。但是,真正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却是头盔形和环箍形王冠。它们的雏形源于波斯帝国和亚美尼亚的君主所戴的王冠,这种王冠刚劲挺拔,下面环绕着一个代表等级的白蓝两色交织的宽大环箍。随着时间的流逝,环箍逐渐被视为王权的象征而单独佩戴了。到…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常说到的四大明古国,即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但这并不是一个科学表述,近几十年以来,国际学术界倾向于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明区”之说,即“东地中海明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亚述、腓尼基、希腊及罗马等)、南亚次大陆明区(印度及周边)、东亚明区(中国及周边)、中南美印地安明区(玛雅、印加、阿兹特克)”。在这四大明区中,以埃及为代表的东地中海明显示着古代繁荣的一面;以玛雅为代表的中南美印地安明却由于玛雅化的过早消失而容易被人忽视,现代人研究它也不多。但是玛雅明与埃及明一样曾经有过辉煌,在世界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依人 《世界文化》2003,(3):20-21
从三十年代开始,以开罗为中心的埃及电影便一直雄霸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电影市场,在最高峰时期,当地有150家电影公司,每年制作三、四百部影片。和印度电影一样,埃及电影一向也是以歌舞片和通俗喜剧为主。但在五十年代中,埃及崛起了一批以尤塞夫·沙轩、阿布·塞以夫等为首的写实主义导演,令埃及电影走上了国际舞台,而且备受欧美影评人的重视。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埃及电影开始日走下坡,每年产量锐减至十几部。但在最近的三年里,埃及电影又再次繁荣起来,大有复兴之势。三年前,沙轩在一次访问中指出:“阿拉伯电影的确面对不少问题,不少我们必…  相似文献   

15.
阿水 《世界文化》2010,(6):16-18
<正>传说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兼具美貌与智慧。但从埃及出土的钱币上看,她凸额、厚唇、尖下巴、鹰钩鼻,远非人们想象中倾国倾城的美人。即便如此,她也曾让凯撒大帝、罗马将领安东尼臣服在石榴裙下。据考古学家称,除了智慧外,这和她高超的美容和保养技术有很大关系。埃及人对埃  相似文献   

16.
一场“世纪演出”在音乐舞台上,歌剧历来被看世是艺术成就最高的形式,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水准。所以在欧洲各发达国家,无不建立一流的极其豪华的歌剧院,而那些亨有盛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的影响甚至超过国家政治要员。几百年来,各国歌剧的演出势头不减,而这个趋势也被发展中国家争相效仿。在众多的欧洲歌剧中,非欧题材的歌剧其实为数不多。威尔弟创作的埃及题材的《阿依达》、普契尼创作的日本题材的《蝴蝶夫人》和中国题材的《图兰朵》,在欧洲歌剧中虽然是凤毛麟角,但确实极有影响和艺术魅力。把埃及题材的《阿依达》放在…  相似文献   

17.
埃及人怎样保存木乃伊刘曙刚译木乃伊是经防腐处理后保存下来的死尸。“木乃伊”一词来自阿拉伯文,它的意思是“用蜡或焦油处理过的尸体”。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散,像一只具有人的面孔的鸟一样,白天到处飞翔,而晚上则必须飞回墓室,以防邪恶的精灵袭击。所以...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不外传的威尼斯玻璃程在里编译从埃及古迹中发现过据推测为公元前7000年制造的青玻璃。据说埃及在如此古老的时代发明了玻璃,是因为他们早已发现在烧陶器时可以上釉子,在研究釉子的基础上找到制玻璃的方法。1至4世纪时,玻璃制日用品在罗马已大量生产。为鼓励...  相似文献   

19.
川流不息的尼罗河自南而北,穿过非洲广阔的撒哈拉沙漠,注入地中海。千百年来,它不仅孕育出古老灿烂的法老文明,也养育出一代又一代热情奔放的埃及人。舞蹈便是埃及民众热情活泼、开朗幽默性格的完美体现。早在四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将他们的舞蹈雕刻在庙宇和坟墓的墙壁上,保留至今。壁画《乐女》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在古埃及人崇拜的众多神灵中,形象为牛头、女人身、两只牛角托起一轮太阳的哈特乎尔神,就是专司爱、音乐和舞蹈的神灵。提到埃及舞蹈,人们熟悉而且谈论最多的莫过于东方舞。这种以扭动腰、臀部为基本动作,时而柔美…  相似文献   

20.
埃及是人类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埃及人创造了高度的古代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们发明的象形字、以及闪烁着明之光的金字塔、木乃伊和神庙。雕刻艺术是联系这些明载体的纽带,它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