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三藩市驱车北行,过金门大桥上37号高速公路东行,约1个小时便抵达索诺马县城,这是加州一个颇具历史意义的地方——美国独立前墨西哥人统治时的首府。索诺马县城距杰克·伦敦故居约15公里,经过索诺马山的一个缓坡,便到了杰克·伦敦故居——杰克·伦敦纪念博物馆。这里林木葱郁,流水潺潺,十分幽静。杰克·伦敦说:“我之所以来到这里,是我厌倦了城市生活。我要在这块美丽而原始的土地上定居。”自然,由于这里“幽深的峡谷,茂密的森林和终年不断的泉水溪流”,深深地吸引了他:“我需要的,是在乡间有一幽静处写作;在自然中生活并得到我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玛格丽特·威利斯访问全球最著名丑角之一,“苏联人民艺术家”奥列格·波波夫。奥列格·波波夫发现英国马戏团演员的生活与其苏联境内的同行的生活不尽相同,使波波夫大感惊讶。  相似文献   

3.
人质     
1944年秋,同盟国的军队正在向法瑟兰德挺进,这时,步兵上将弗里德里希·冯·戴克斯特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命。当他看任命书的时候,他妻子阿洛伊斯一动不动地站在他身旁,极力想掩盖自己心中的焦虑。戴克斯特看完后,把任命书递给她。“还有十分钟的时间,”上将说,“咱们一起去散散步吧。”  相似文献   

4.
美在和谐     
《“这里·那里”——丁天缺、芳诗·米多芬、德朗诺中法油画联展》初春时节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了。该展于2005年“法国文化年”期间曾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并受到法国观众的欢迎。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和法国,一边是传统的印象派油画,另一边是“另类”的现代派绘画,两种画作风格迥异,却和谐地陈列同一展厅之内……准确地体现了展览的主题“这里·那里”。  相似文献   

5.
乔伊斯·卡罗尔·奥茨去年9月在《纽约时报书刊评论》的一篇文章中创造了“病情记录”这个新词,此词仅就文人传记而言。但是她这个新词的概念很快就流传开了,这个词的概念是指一种正在兴起的热衷于描写“机能失调和灾难”的传记文学恶性亚种。不久,另一期《时报》中的一篇报道就  相似文献   

6.
刘伟 《世界文化》2007,(6):16-17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杰克·克鲁亚克:《在路上》《在路上》是克鲁亚克出版的第二部小说,它与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和威廉·巴勒斯的《赤裸的午餐》共同构成了美国“垮掉的一代”学与化运动的基础。到2007年,这部影响了无数年轻人的小说出版已经整整50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苏联《星火》杂志记者与布哈林的遗孀安娜·拉林娜谈斯大林时代被镇压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党的宠儿”——尼古拉·布哈林“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依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同志:谨向您提出为我的丈夫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身后在党内恢复名誉的问题……这个申请不只是以我个人的名义提出的,也是遵照布哈林的委托。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最后一次去参加1937年2-3月举行的全体会议(会议开了数天)的时候,已经预感他再也回不来了。考虑到我当时还年轻,他请求我为他身后平反而斗争……‘你发誓,一定要做到!’我发了誓。违背这个诺言,就是违背我的良心……”  相似文献   

8.
拿破仑说过:“成年男子睡五个小时,青少年睡六个小时,妇女睡七个小时——笨蛋睡八个小时!”实际上拿破仑每夜只睡三到五个小时,但他却有一种令人赞叹的本事,能在两次接见的空隙很快地睡上五分钟。另外一些以睡短觉出名的人是亚历山大·冯·布洛特、弗里德里希大帝和鲁道夫·菲尔肖。睡长觉的有名人氏也不乏其人。比如歌德,他能连续酣睡二十四个小时。俾斯麦每天总是极其恋恋不舍地离开他的热被窝。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把睡眠说成是“向死亡支付的利息”。他说,人们越准时越充分地去支付这一利息,资本被索回的时间也就越晚。他又说:  相似文献   

9.
“我曾讨厌写这本书,”多丽丝·莱辛说,“那真是高度紧张的劳动。小说脱稿后,我又感到由衷的高兴。写作显然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因为它会触及我内心的痛楚。”莱辛夫人正在谈论其新作——她的第35部作品——《第五个孩子》。评论家们称这部小说为“小典范”。作品以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的英国市郊为背景,描写的是,一对幸福恩爱的夫妻养育着四个孩子,妻子出乎意料地又身怀六甲,这是个  相似文献   

10.
塞缪尔·克莱门斯由于从事领航员的工作,未能实现他想成为一名传教士的意愿。他在写给哥哥的信中表示,他正在把注意力转移到“通俗文学上来”。克莱门斯说,除非他在三个月内成为一名幽默作家,否则,他就要用“手枪或毒药自杀”。  相似文献   

11.
英国未来的南极考察站,“哈雷VI”将于2008年建成,它会有一个新奇的外貌——考察站的整个基座是安装在37对、每对长3·3米的钢制雪橇板上的。那么为什么要给考察站装上雪橇呢?由于考察站通常要研究地球的大气、海洋和冰层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这座考察站预定设置在一块覆盖在沿岸的巨大移动冰架上,而冰架一直延伸到南极大陆海岸之外的海面上,它的边缘随时有可能崩解而成为漂浮在海上的流冰。“多次的塌方会使考察站愈来愈邻近冰架的边缘”,甚至有可能随流冰滑入海中。一位名叫安迪·史密斯的南极研究员解释说。如果“哈雷VI”真的面临这种…  相似文献   

12.
沃尔特·司各特在他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来这里参观要乘月色朦胧时。”威廉·华兹华斯来到苏格兰的梅尔罗斯时感叹道:“阳光明媚时这里更令人忧郁。”如果您是一位不得不自己前来参观的旅游者,那么,您会赞同华兹华斯和司各特的看法。然而,无论您是白天观光还是夜晚游览,您将会感到,说这个地方的绰号是“沃尔特·司各特神秘的苏格兰”并非言过其实。从爱丁堡驱车行驶大约一小时——与其说是一次旅行,不如说是激动人心的冒险——方可抵达世界上条件最为得天独厚的地区之一的苏格兰。那  相似文献   

13.
如果大自然能为了有人深入了解它的生活并歌颂它而向他致谢的话,那么它首先会感谢米哈依尔·普里什文, 米哈依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这是供城市里使用的名字。在普里什文感觉到犹如在自己家中一般的那些地方——在护林巡查员的农舍里,在烟笼雾锁的河滩地上,在俄罗斯田野的云层和星空下面,人们只不过称他为“米哈雷奇”。显然,每当这个人消失在城市里的时候,人们都会感  相似文献   

14.
洛奇·巴尔博厄正在费城的街上闲逛.他在经过城南的一片无业游民区时,听到一个女孩子在说脏话.“喂,玛丽,是那些人教你这样讲话的吗?”巴尔博厄从玛丽手中夺过香烟,然后送她回家,那样子完全像个大哥哥.这是由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编剧并主演的电影《洛奇》中的一场戏.  相似文献   

15.
实言 《世界文化》2001,(2):36-37
元月一个寒冷的夜晚,多梅尼科领导的海上侦缉小队正在月光下严阵以待。他们那艘装有4个发动机的侦缉船,最大马力可达1720匹,可谓一艘快艇。不过,他们的对手——那些偷渡船的设备也毫不逊色。在风平浪静时,偷渡船仅用一个小时,便可穿越阿尔巴尼亚与意大利南端之间那个宽110公里的奥特朗托海峡。晚10点,电台里传出了指挥部的声音:“一艘偷渡船正在途中,位置是东经18°、北纬41°的圣·卡塔尔多海域”。“明白!”多梅尼科一边回答,一边命令他的4名部下出发。15分钟后,侦缉船的探照灯强光,便直射在一艘10米长、由两个大马力舷外发…  相似文献   

16.
在乌拉圭的东南端,有一个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东方之角市,人们也称它为东角市。在东角市的东南端,依山傍海地坐落着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人们称它为“村落居”。“村落居”整个建筑通体洁白,人们又称它为“白房子”。白房子的主人是乌拉圭著名绘画大师卡洛斯·巴艾斯·比拉罗。初见到巴艾斯,很难相信这位绘画大师已经年逾八旬。大师身体健壮,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他不善言语,但人们从他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村落居”、私人博物馆、画廊及其收藏室的作品中,可尽窥其天才的艺术造诣。巴艾斯1923年出生于乌拉圭的蒙特维亚市。受到从事艺术工作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运动形式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年轻人中开始流行。他们以街头、公园等公共空间为运动场地,三五成群地或切磋舞艺——类似于黑人舞蹈风格;或练习滑板,时不时惊险地一跳,这就是时下风靡中国年轻人的Hip-Hop运动。Hip-Hop文化源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的一种街头说唱文化,中文译为“嘻哈”。“Hip-Hop”来源于洛夫巴格·斯塔斯凯的“To the hip,hop, hippedy hop”的歌词,就字面地使用了黑人的另一种音乐文化——舞蹈,借助动感十足的身体语言,以弥补情感表达的不足。于是,街舞产生了。街舞的种类很多,Disco、霹雳舞、…  相似文献   

18.
丹·布朗是美国当下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名作《达·芬奇密码》和《数字城堡》风靡世界,创下了和英国女作家罗琳的畅销小说《哈利·波特》不相上下的巨大发行量。丹·布朗本是一名英语教师,只是因为个人对密码情报的兴趣,再加上一次偶然阅读畅销小说的启发,促使他创作出系列有关高科技题材的世界畅销小说。作者的这些小说无不受到作为数学教授的父亲和作为宗教音乐家的母亲的熏陶影响,当然也离不开作为艺术史家和油画家的妻子的帮助,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丹·布朗才形成其个人的创作特色:利用历史、艺术、宗教的由头,紧扣数码网络高科技的时代主线,编织情节错综复杂而又险象环生的惊险小说,造成引人入胜的阅读效果,从而畅销全球。《数字城堡》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曾经连续十五周高居美国最畅销电子图书榜首,它以美国国家安全局为背景,探究了公民隐私和国家安全之间的界限。目前该小说中文版正在大陆热卖,而下面这篇作家访谈不但交代了作家创作的动因,而且让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我们正在经历的网络时代中所隐藏的问题和危机,而这些问题和危机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却并没有认识到。所以,作者的小说和访谈不啻是对我们的很好提醒。  相似文献   

19.
与丈夫德维特·华莱士(1889—1981)共同创办了《读者文摘》的莱拉·阿奇逊·华莱士于1984年5月8日一个浓雾笼罩的早晨,在纽约州韦斯切斯特县住宅里悄然辞别了人世,享年九十四岁。在由她经手营建,而又为她无限喜爱的宽阔的华莱士宅邸——“高窗”的周围,仍如往年,盛开着色彩斑斓的水仙花和郁金香。莱拉·阿奇逊·华莱士将她的一生和绝大部分财产献给了文化艺术的振兴和保护事业。因修建水库而使尼罗河水量增加,为挽救古埃及阿布·新贝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汀是棵摇钱树——因为她的作品一直保持着畅销不衰的势头,而且作为一个拥有自己“圣殿”的文化名人,她为一些人赢得了大笔旅游收入。她与勃朗特姐妹、贝娅特丽克丝·波特、华兹华斯以及其他几位英国文坛巨匠们一道,每年都默默地为旅游事业作出特别的贡献。目前,近50处与英国文坛巨匠们有密切关系的房屋和类似的机构正在对人们开放。1989年,2.9万奥斯汀的崇拜者(其中20%是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