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入英国现代作家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是颇有见识的。这篇小说长短适度,文体典型,信息密集,是一篇难得的语文佳作。惟教材中设计的练习题侧重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意识流小说的技巧,教参中对此作品的分析介绍也选取这一角度,《中学语文教学》杂志2002年9期刊登的《〈墙上的斑点〉解析与教学》一文同样遵循教材教参的思路,我认为这有失偏颇。伍尔夫绝不是为意识流而意识流的,她有深邃的思想寄托,因此理解这篇小说的重点应该是主题意蕴,这是“纲”,“纲”举才能“目”张。在此,我尝试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并就教…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的小说单元中,录有鲁迅的《药》和叶圣陶的《夜》。这两篇小说分别写于 1919年、 1927年,时间前后相隔 8年之久,但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一、小说取材   这两篇小说均取材于重大政治事件,都描绘了革命低潮时期的中国社会。《药》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中徐锡麟、秋瑾被害;《夜》则反映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而作家们也正是以敏锐的目光,犀利的笔,关注生活,反映生活,探寻中国的前路。   二、标题艺术   《药》《夜》都是一字标题,简洁至极而又意味深长。这两个标题都虚实结合,富…  相似文献   

3.
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曾被入选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也同时被选入统编版新教材,这篇小说是新时期农民对固有的宿命桎梏的一次尝试和冲破。《台阶》这篇小说篇幅简短,情节简单、人物精简,内容丰富而深刻,其内在的意蕴引发了读者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也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成为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常客。以统编教材为例,《孔乙己》几乎入选了所有版本的教材。由此可见,这篇篇幅短小的小说在整个初中语文现代小说教学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相互作用的发展系统。一个是文言小说,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一个是白话小说,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话本小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选了两篇文言小说: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和清代蒲松龄的《促织》。这两篇小说均属于前一个系统。《柳毅传》是传奇,传奇是志怪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促织》选自《聊斋志异》,而《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语),与志怪小说也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因此,理解这两篇课文与志怪小说之间的发展关系,对我们准确评价两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很大的帮助。志怪…  相似文献   

6.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编排在初中语文(非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关于小说,学生不陌生,一方面,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另一方面,在前五册的教材中,已经学过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范进中举》、《麦琪的礼物》等。而且,在第五册还学过一篇《谈谈小说》的语文知识短文。联系本册教材中“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教学重点和本单元“在已有基础上,重点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教学重点,处理好这篇课文的思路,应抓住…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故乡》是人教版初四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是继第二册《社戏》后的第二篇鲁迅小说,本课教材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来看,应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中,本课教材应完成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教材和在本单元中鲁迅的另一篇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所反映出来的共同的反封建的主题,以及理解和掌握它和本单元中另一篇讲读课文《有的人》所采用的相同的对比写作手法。针对以上分析,设计了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1.该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古代小说,单元教学要求是:了解我国古代小说艺术上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篇自读课文,应让学生鉴赏杜十娘的形象,掌握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2.教材简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我国晚清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冯梦龙写的一篇拟话本小说。作者通过名妓杜十娘因被官宦子弟李甲抛弃、转卖而自杀的悲剧故事,刻画了杜十娘善良而刚强的性格,表现了杜十娘的理想、抱负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以及一旦希…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高二教材《短篇小说选读》中第一篇小说就是鲁迅先生的《在酒楼上》。这篇小说表现的是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走投无路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的人生悲剧。而主人公吕纬甫也就成了鲁迅笔下困惑的和悲剧命运的知识分子的经典代表形象。下面我们不妨试着来分析这一典型人物的悲哀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学语文与外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学作品最早出现在由洪北平、何仲英编纂,商务印书馆1920年出版的第一套中学白话教材《白话范》(四册)中,共有四篇:胡适译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刘半农译英国诗人虎特的诗《缝衣曲》,耿济之译屠格涅夫的小说《航海》,托尔斯泰的小说《三问题》。此后30年,外国学与中学语教材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教材特点《最后一片叶子》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命礼赞的一篇主讲课文。本单元课文以生命为主题,集中体现了生命的珍贵,重在培养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感悟。而本文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朴素真挚的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  相似文献   

12.
<正>由曹文轩先生主编的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编排是以小说的基本要素(如"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等)来划分单元,每一种基本要素就成为各个单元的话题。每个单元的阅读部分选择两篇小说,一篇为精读篇目,一篇略读篇目。基于这种编排特点,《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外国小说欣赏》提出了这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清政府推出“新政”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有现代意义的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外国语文进入中学课程,而外国文学作品的译本最早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则是在1920年洪北平、何仲英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套中学白话文教材《白话文苑》(四册)中,共有四篇:胡适译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一、简介教材《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在不到3000字的篇幅里深刻反映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和整个世态,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毒害的读书人的病苦,也表现了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不朽的失眠》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第五册中的一篇自读课,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于1999年发表的一篇小说,内容是关于张继和他的成名作《枫桥夜泊》。作跨越了千年的时空,以丰富的想像,敷衍了诗句的由来,对一个痛苦而优秀的灵魂进行了令人叫绝的解读。作为教材,《不朽的失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6.
<正> 小说《药》是一篇传统教材,是作者鲁迅先生在特殊年代,特定社会背景下写出的优秀作品。作者将辛亥革命前夕的社会动态,各阶层人们的精神面貌,以及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独具匠心的集中在一篇小说中表现了出来。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邱明峰 《教学月刊》2014,(12):37-39
正浙江省推进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教材中,外国小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分别是必修二中的美国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苏联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德国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3篇,必修三中的英国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以及必修四中的法国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除了必修教材(苏教版)中有5篇外国小说之外,还有一本人教社的《外国小说欣赏》被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确定为选  相似文献   

18.
初语一册第八单元是记叙文单元中的一个辅助单元,选了三篇文学作品(古白话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童话《皇帝的新装》、民间故事《渔夫的故事》)。这一单元在初语一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怎样它同初语二册教材又有什么联系? 这一单元以前的十五篇记叙文都是写真人真事的,而这一单元中的三篇文学作品所写的人和事,都是虚构的,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在选材组材上,这三篇文学作品充分印证了《记叙的顺序》中的有关知识。教学本单元,应该起到复习和  相似文献   

19.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课文。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通常的理解是"反战"。如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就认为这篇小说"通过一  相似文献   

20.
<正>高尔基的短篇小说《丹柯》,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主题"单元里的一篇精读课文。就教学情况而言,这篇小说在情节、人物、语言上并不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传递的主题,也显得有些简单和老套。近日,阅读了徐昌才老师的《比较拓展主旨——<丹柯>创意教学案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年第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