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能力所凝聚成的民族创造力的竞争。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党和国家已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与此同时,对教育界指出:要把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轨道,为全面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根本上增强我们的国力。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本文拟就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企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全方位提高职工素质.中专为适应企业需要及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应从学生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语言能力、外语能力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对学生加强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达到规范要求的可用型人才.一、基本素质教育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思想一个富有特色的学校应该树立自己明确的办学思想,在教育思想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教育转到教书育人轨道上来,转到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转到“开放式”教育的轨道上来,转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上来.2.全面开展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即进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三年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谓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就是要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出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劳动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从入学儿童抓起,搞好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如何搞好在校学习阶段的教育,国家制定了明确的教育方针,毛主席、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有明确的指示,相继提出了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一系列教育方针.而要认真、有效地贯彻这些教育方针,真正使学校教育成为培养人才的摇蓝,当前紧迫的问题就是要改变多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把它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2002,(5):10-10
近几年来,我州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科技兴农,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的战略,基本实现了“把农村教育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对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办学思路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5.
技工教育兼有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双重任务,其目的是要培养21世纪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而,我们技校数学教育工作者就应把数学教学方向转移到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上来。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和形成联系实际的优良教风和学风;注重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注重数学教学的学科  相似文献   

6.
一、开展企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十三大中央提出: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最近,李鹏同志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企业要提高经济素质、经济效益,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将科技教育放在突出地位。要走发展企业内涵的道路,这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提出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这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思想。把教育放存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他,努力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制约,但它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基础。教育是在做培养人才的工作,没有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教育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教育事业能够向社会提供科学研究和设计队伍,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队伍,能够使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得以保存和传播.教育的特殊规律决定了教育必须优先发展.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9.
推行岗位资格证书制度为职工培训注入持久的活力●舒元枝江泽民同志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李鹏总理也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摘     
教育怎样实现转轨张健在上海部分省市纪念陶行知诞生100周年陶行知教育思想研讨会上说: 发展经济战略正在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个轨道上来,为此,教育也要转轨,要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轨道上来。教育怎样实现转轨,具体地说要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第一,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比较薄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一方面强调不够的情  相似文献   

11.
职工教育──企业的“人才再造工程”潘修德一、企业人才再造工程——企业的希望工程中央领导同志曾反复强调;把国民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全国科技大会又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主张,表明依靠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对国家和民族具有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 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发展科技和教育做为“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战略重点,是十分重要的。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而成人高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最直接的教育形式。因此改革和发展成人高教,对贯彻党中央关于“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的指示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为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曾明确指出,要把成人教育转到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轨道上来。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为了适应经济建设“转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相对落后。据专家测算,21世纪我国人口会增长到16亿左右才能稳定下来,而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半,因此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解决吃饭问题。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能否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使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极大提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是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大事。而要实现从人口负担向人才资源的转化,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培养大量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和科学文明化水平。我国现代化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是世纪之交的年代,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十四大再次强调“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把‘应试教育’转变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现在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积极地从改变传统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人手,纠正长期存在的单纯应付考试,忽视德育、体育等脱离社会,脱离实际,不注重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不良倾向和做法。高等师范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摇篮与主阵地。在这场教育变革中应起到排头兵和主力军的作用。首先,高等师范教育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把“培养一般合格的中等学校师资”转移到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中学师资的基点上来。由于培养目标基点的转移,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十亿多人口,八亿多在农村.办好农村教育至关重要.十三大报告强调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经济建设要转轨,农村教育也有一个自觉转轨问题.这就是说,要把农村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各项建设服务,中心是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当地所急需的初、中级人才的轨道上来.这是农村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关键.转轨是深化农村教育之急需农村教育为当地建设服务,中心是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出的一个规律性认识.有的县二十多年前就普及了初等教育,但由于办学思想没有明确为当地建设服务,辛辛苦苦培养的相当数量的中学毕业生考进了高等学校,一去不返.这期间县里也分配来一些大专毕业生,但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说明,教育改革总的思路,就是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总目标.可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却仍然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方法,这就迫切地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导向,以进一步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分析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教育质量的竞争是21世纪教育竞争的焦点,也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旨.坚定不移地把基础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质量,办出学校特色,不仅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迫切需要,也是参与世界性教育竟争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十五”时期江苏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江苏省教育发展目标,对于做好江苏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理清教育发展思路,确定具体目标,提出可行对策,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提高新增劳动者素质: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首要思考江苏是经济大省,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70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9.4%,列全国第二位。江苏又是人口大省,1999年,总人口721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8%,列全国第五位。但江苏是资源小省,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两头在外。这些特点要求江苏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通过加快发展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  相似文献   

20.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当前至少有两方面的认识要提高。一是对我国教育的地位、作用与现状的认识。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指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当今世界愈来愈明显地表现出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谁能掌握人才的优势,谁就取得主动,最后稳操胜券。人才要靠培养、吸聚与使用,其中教育至关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