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起点。在过去的不同时期,人们对教育中的“人”的共性有过不同的概括,因而呈现出不同的“人”的形象,如神性的人、生物性的人、工具性的人和精神性的人等。这些形象共同的致思取向是人的抽象化。现在,人们日益认识到教育实际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个人”。因而,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正在经历着一次“人”的转向,即从“抽象的人”向“具体个人”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凸显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因而我们说 ,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然而 ,就知识经济的本性来讲 ,它并没有内在地、合逻辑地产生对人的崇高人性的需求。本文凸显了科技与知识“非人道”的一面 ,郑重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教育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做人"的教育和做"人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将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的人。做"人的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其一是用"家"的理念来经营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二面向学生,尽量让其做主,对教师做到尊重和放手。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梳理了教育学研究传统中四种主要的“人的形象”——“能力人”、“理性人”、“抽象人”、“部分人”,概述了他们的主要特征,并对他们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深入批判。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重构教育学研究中“人的形象”的问题,并就“权利人”、“经验人”、“具体人”和“整体人”的形象进行了扼要介绍和分析,希望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人性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把实践拒斥于研究视野之外,未能构筑出完整的人的形象,导致了自身发展的危机。要解决这一危机,可以以近代哲学的实践转向为理论基础,对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对象、方法论、理论框架及评价标准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转换,从而实现心理学的实践转向。这一转向不仅提醒心理学研究者要注意实践这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也为中国心理学实现本土化乃至统一整个心理学提供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总结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哲学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并逐步形成实践的人本观的历程以及马克思实践思维哲学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实反思并探索中外写作教育差异得到的启示是:当代写作教育务必立足于人的发展。为此,要树立"人"的观念,培养有个性与创造性的人;要追求"心灵化",培养人的情感与思想;要具有"多样性",找到适合人发展的多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的形象假设是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思想根源,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就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前提的。教育哲学是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它对"抽象的人"中的"君子"、"宗教人"、"自然人"、"工具人"、"理性人"、"文化人"等不同表现形态的"抽象的人"形象进行了批判,其研究路向也转化到"具体个人",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和实践转向生命的主体的人,使教育活动指向个人生活世界,使教育本质的认识走向主体间指导学习,促进个体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中“具体的人”——现象学的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抽象的人”是概念中的人,而“具体的人”是生活中、活动中的人,传统教育学仅仅把人当作概念对象来把握,因而是抽象的;教育现象学把人理解为生活世界中的感性存在,因而是具体的。关注“具体的人”即关注具体人的生存、生活与生命;研究“具体的人”强调指向教育生活体验,解释教育生活“文本”,面对教育事实写作。构建以“具体的人”为基础的教育学意在追求教育实践智慧,重视教育生活体验,珍视师生生命创造。  相似文献   

10.
郭文锋 《文教资料》2010,(31):97-98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之所以超越西方传统的人学思想,主要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实现了思维方式由实体性思维向关系性思维、既成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的转向。这一转向蕴涵着丰富的方法论意蕴.第一次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这为我们科学地、辩证地把握人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社会学角度以全球视野考察了社会变迁对教育功能多元化的影响以及教育体系相应的变化,并针对我国教育功能与教育体系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媒介生态下教育电视新媒体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具有数字化、交互性、以受众为中心等典型特征。教育电视媒体作为新媒介生态下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亦由传统电视发展为网络电视、互联网协议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形态。教育电视新媒体体现出来的突出特点是以受众为中心,强调受众参与创造信息,因此,互动成为教育电视新媒体研究的核心问题。教育电视新媒体包括基于受众需求的选择式互动、基于受众行为模型的信息推送式互动、基于受众参与的角色扮演式互动三种形式。目前支持电视媒体交互的常用技术有IPQAM和IPTv两种,但两者支持交互的传输机制有所不同。前者将音视频信息和互动回传信息通过不同的通道进行传输,后者均使用IP信道进行传输。为了提高教育电视媒体互动的质量,我们应采取积极的互动策略,如促进各种信息渠道融合,加强互动过程监控,精心设计互动内容,吸引受众长期注意等。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绩效技术领域中的变革管理的论述,提出变革管理是绩效技术在组织实施中的成败关键的这个命题,然后对绩效改进中变革管理的四个基本因素展开分析,最后从变革的视角解构了绩效技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绩效技术变革观"。  相似文献   

14.
运用知识管理理念进行教育技术组织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时代需要新的组织管理理念与方法。教育技术组织承担着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其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知识管理理论为教育技术组织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组织文化、信息技术、个体交流、激励制度、组织机制五个方面探讨了将知识管理在教育技术组织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育知识管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成熟 ,教育信息管理已经上升到教育知识管理阶段。该文在界定教育知识管理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教育知识管理已成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的研究热点 ,探讨了教育知识类型的重新划分所引起的教育变革和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技术中的媒体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从教育技术角度分析了媒体技术发展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重点,阐述了媒体技术在教育技术中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且结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的状况,指出了媒体技术在教育技术中的发展趋势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指导教育技术工作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信息时代的学习必须从机械的被动接受转向有意义的主动建构。教育电视如何在这种变革中契合新的学习诉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文章从教学应用方式视角切入,在深入剖析信息时代教育电视作为教育传播媒介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之后,对症下药地提出了"基于视频创作的可视化学习"这一新的应用视角。  相似文献   

18.
教育装备的管理体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提高全民素质,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投资。要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装备,发挥其教学效益,改善教育现状,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管理体制,本文将对此进行详尽地阐述。  相似文献   

19.
校本教师管理从"科层取向"到"专业取向"适应了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形势。"专业取向"的校本教师管理制度有利于教师主体意识彰显和教师个人成长,有利于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教育技术史视野下现代教学媒体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现代教学媒体发展史是教育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物发展规律的角度讲,现代教学媒体发展史就是一部媒体的"消亡史"。影响现代教学媒体存亡的重要变量主要包括"属于与技术相关的外在适应性因素"和"属于与教、学的过程相关的内含适应性因素",这些因素是历史考验现代教学媒体生命力的依据。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现代教学媒体的发展,从"大历史"的角度探究现代教学媒体发展的一般模式,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