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能力。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一、学生仿教师演示操作。如什么是“横截面”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时,我让学生用黄泥按教师要求做成不同的柱体。首先由我动手将底面是梯形的柱体用刀横切下去,让学生  相似文献   

2.
设计操作自练。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把操作与思维训练联系起来,使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能力在操作中提高。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出示复习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如,把两个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把一个梯形用割、移、补的方…  相似文献   

3.
“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层突破难点,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理解了概念。  相似文献   

4.
新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做”数学,“用”数学,让学生通过自己仔细地观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提出和求证的假说,在亲自动手操作、触摸感知实物材料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创造的乐趣。这个过程,也是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与创作的过程。动手“做”数学,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推导可动手做,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公式的推导,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体积的推导,都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的发生、形成、发展过程。除此之外,有些概念、应用题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平均数概念”的教  相似文献   

5.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谈「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高建芳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后,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采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和发...  相似文献   

6.
设计操作自练.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把操作与思维训练联系起来,使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能力在操作中提高.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出示复习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  相似文献   

7.
陈雪梅 《教育导刊》2003,(8):126-127
设计操作自练.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把操作与思维训练联系起来,使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能力在操作中提高.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出示复习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相似文献   

8.
“表面积”的概念,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的依据。学生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就可“无师自通”。因此我在教学时把揭示概念的内涵作为重点,计算方法则让学生自行解决。 首先让学生观察一组木模,有柱体、锥体和球体,默数它们外部各有几个面?各有什么形状?如四棱锥体(不讲名称)有五个面,四个面是三角形,一个面是正方形。圆柱体有三个面,二个面是圆的,还有一个面的形状看不出,我不作说明,只说以后你们会知道的。看毕,要求想,可以看出什么道理?学生得出结论:物体的形状不同,它们外部的面个数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学了就用     
我在传授算术知识的时候,注意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也就是先让学生充分感知为他们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具体材料,加以整理改造上升到理性的知识。如教梯形概念,先启发学生回忆日常生产生活中见到的梯形物体(如梯子等),接着出示用硬纸做成的梯形模型,再让学生观察三个不同的梯形图(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任意梯形),最后通过师生分析,认识到它们都  相似文献   

10.
本课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找三角形、画三角形、比较三角形"的活动实现了三角形概念的主动建构,"拆拼三角形"的活动体会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贺卡"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底与高的相互依存关系,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在动手操作尝试画高、辨析交流、学生演示和观察的过程中,掌握画高的方法,体会三角形高与底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怎祥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我有如下体会:首先,通过直观演示,讲清三角形的概念。我把两根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变换成不同的角,让学生一面观察一面复习什么是锐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钝角。然后用第三根木条将前两根木条叉开的口慢慢封上,变成三角形的图形,启发学生观察、思  相似文献   

12.
第一册“三角形、圆”的认识,依其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要以动手操作为主。教师可设计这样四个步骤来施教。 一、看实物,认识三角形和圆。 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物体如三角板、硬币和小圆镜等,引导他们观察,告诉他们各叫什么图形。然后,安排学生从自己的学具袋中找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和大小不同的圆,指导他们看一看、摸一摸,进一步体验它  相似文献   

13.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习相关学科的基础。在平面几何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动手操作活动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在概念教学之前我常常让学生回去自己动手制作相应的教具,并精心设计几个相关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边动手边思考。上课时先让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再进行操作、讨论、论证,最后归纳总结出概念。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课前我让每个学生用纸剪以下几个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及面积的计算,这些都属几何知识的内容,是小学教学的基础之一。我在教学中综合运用认真观察、动手操作、思路分析的方法,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这些几何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一、动手操作帮助认识几何图形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首先让学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这是一节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课。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将已分成的近似小三角形拼成一个近似已学过的图形。教师因势诱导,启发学生合作交流,对已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了“S=πR2”的计算公式。但课快结束让学生质疑时,有几个学生提出摆不出三角形和梯形。教者随即反问大家:“你们说能不能拼成三角形和梯形?”多数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能!”但有几位提问的学生不甘示弱地说:“不能!”此时,又有一位学生激动地站起来争辩道:“能拼成梯形,但不能拼…  相似文献   

16.
李莉  王燕 《河北教育》2000,(1):33-33
“三角形面积”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转化成为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一、巧数方格,蕴伏规律。 引入新课后,首先是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面积是它所在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教师出示一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的三角形,如图: 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方格…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这是一节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课.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将已分成的近似小三角形拼成一个近似已学过的图形.教师因势诱导,启发学生合作交流,对已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了"S=πR2"的计算公式.但课快结束让学生质疑时,有几个学生提出摆不出三角形和梯形.教者随即反问大家:"你们说能不能拼成三角形和梯形?"多数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能!"但有几位提问的学生不甘示弱地说:"不能!"此时,又有一位学生激动地站起来争辩道:"能拼成梯形,但不能拼成三角形!"大家激烈地争论起来,谁也不肯让步.教者抬手看了看表,下课时间快到,示意大家停止争论,并对少数几位提出异议的学生说:"刚才你们没有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拼的,课后再动脑筋拼拼看."争论暂时平息下来.歪于为什么拼不出来,其实学生和教师心理都没有底.  相似文献   

18.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恰是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需思考的问题.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过程与方法是数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考什么教什么”,“只教是什么,不教为什么”,“不教为什么这样想,只讲究反复做练习”;应该更多地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重视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让学生充分获得建立在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学理解,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图形的剪拼是数学创新能力的良好载体,充分利用图形的剪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有关学生对判定定理SAS的理解是一大难点,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边、角的对应关系.传统的教学常常是从作图的角度予以解释,而这对部分学生又是一个难点.其实完全可以借助于等腰三角形的剪接来说明两边必须要夹边的原理.如图1,沿经过等腰△ABC...  相似文献   

19.
“梯形的认识”一课,我已教了好几回了。不外乎从直接测量梯形的两组对边的特征得出梯形的概念。但如何在教学设计上创出点新意,使学生对梯形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地掌握,总结起来,大体有以下两方面的收获。一、精选感知材料1.选直观、典型的材料教材上说:水渠的横截面是梯形。以前,我不管学生懂不懂,照本宣科按教材意思讲一句,就把它滑过去了。然而,学生对“横截面”的理解是很肤浅的,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加上知识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弄懂,教学时,我特地买了一个大的白萝卜,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收获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过程.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较好地“悟”呢?在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有这样的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可见操作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一、教师有情促操作 翻开低年级的数学课本,不少一线教师认为知识点比较简单,没什么好教的.其实这些教师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读数学,忽视学生在数学学习成长中真正需要什么,在教学手段上也会忽略动手操作.当然还有教师面对班额大、准备材料太繁琐、操作时场面难控制、浪费时间等问题也较少让学生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