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晋系有铭兵器可分为非纪年兵器与纪年兵器.战国三晋纪年兵器的铭辞格式有多种类型.晋系兵器铭文经历了由物勒主名到物勒工名的转变,而物勒工名又有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铭辞格式的变迁与三晋的相关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1974年出土于洛阳的“繁阳之金”青铜剑铸工精巧,装饰华美,尤以其从部四字铭文,令人注目:其一,先秦古繁阳有二,究竟应为何处;其二关于“金”的真正含义;其三,衣冠带剑的具体功用。据考证,所指繁阳当是南繁阳,地点在今河南新蔡县以北,当时是经济要地,地理位置重要,属兵家必争之地;剑铭中“金”字的含义当指兵器,“繁阳之金”应释为繁阳所铸之剑;衣冠带剑有相当的功用,即表身份、封爵及出使访客时带剑。此外古人带剑还具有礼治和修身养德方面的意义,表现了剑除有与戈、矛等古代兵器共有的兵器属性之外,还有其特有的非兵器属性。正是这一属性,使得春秋战国间带剑之风十分盛行。  相似文献   

3.
《行气玉铭》研究者众多。文章从文字考释、年代国别、功用探讨等三方面对诸家研究进行述评,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铭文“ ”中读颠,“ ”读“撤”,“ ”直接释为“本”;其属战国时期的三晋物;其是一件杖首的装饰器物。  相似文献   

4.
《东南文化》1991年第2期刊载的韩自强、冯耀堂《安徽阜阳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铭文兵器》一文,图八著录一件据传太和县赵庙出土的“十九年邦司寇铍”,有刻铭两行十九字,原释文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懂“铭”字的含意,最近我除了在校图书馆借阅了不少关于“铭”字的名篇佳作,还专门查阅了汉字解释权威——《康熙字典》、《辞源》、《辞海》。近日始知其意:把文字镌刻在金石器物上叫做“铭”。东汉郑玄《礼记·祭统》注曰:“铭,谓书之刻之,以识事者也。”这种铭文,便于记事,更便于自戒自警。据史书记载,大约从东汉开始,许多有志有识之士,为医治自己品行弊端,或激励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懂“铭”字的含意,最近我除了在校图书馆借阅了不少关于“铭”的名篇佳作,还专门查阅了汉字解释权威辞书——《康熙字典》、《辞源》、《辞海》,方知其意:把文字镌刻在金石器物上叫做“铭”。东汉郑玄《礼记·祭统》注曰:“铭,谓书之刻之,以识事者也。”这种铭文,便于记事,更便于自戒自警。据史书记载,大约从东汉开始,许多有志有识之士,为医治自己品  相似文献   

7.
讨论两件新公布的战国纪年兵器:一件是十九年上郡戈,收录在《桐城文物精华》中;另一件是出自甘肃陇县大堡子山的右库工师戈,见于《秦西垂陵区》。十九年上郡戈据铭文和器形可以判定属秦昭王时期,对于研究当时的兵器督造制度、秦上郡地区的行政等问题进行探讨。右库工师戈铭文的纪年部分虽由于锈蚀无法看见,但可以通过文字和辞例确定属于三晋中的韩国兵器。  相似文献   

8.
讨论两件新公布的战国纪年兵器:一件是十九年上郡戈,收录在《桐城文物精华》中;另一件是出自甘肃陇县大堡子山的右库工师戈,见于《秦西垂陵区》。十九年上郡戈据铭文和器形可以判定属秦昭王时期,对于研究当时的兵器督造制度、秦上郡地区的行政等问题进行探讨。右库工师戈铭文的纪年部分虽由于锈蚀无法看见,但可以通过文字和辞例确定属于三晋中的韩国兵器。  相似文献   

9.
刘厅 《文教资料》2013,(32):43-44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战国时期的申山王墓葬群和灵寿故城遗址被次第发掘,其出土器物繁多、华美,让史学界震惊不已。特别是闻名于世的“中山三器”,器表遍布隽秀的铭文,将严整规矩、悠长秀丽、刀法洗炼的战国金文展现于世人。其中一号墓出土的“中山王暑铁足大铜鼎”(下称大鼎)铭文469字,是国内已发现的战国时期铜器铭文申字数较多的,为有关中山国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大鼎铭文“史”(隶定为“吴”或“欠”)当释读为“咎”。它的存在,同时揭示出《礼》与《易》的文化影响在当时不仅兴盛于华夏诸国。还流转于夷狄之邦。  相似文献   

10.
陈喜壶是战国早期重要的青铜器,铭文中的“四”当为“为”字;“蠹”当隶作“编”,“幽客”当为寄居在陈喜之处专门从事铸造的工匠。“叩”字说文作“节”,即“巽”的本字;陈喜壶铭中“陈喜”即《春秋后传》之孺子喜。综合陈喜壶器形、纹饰、铭文书风等因素考订其相对年代为战国早期。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