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实现言论自由权利和知情权,监督人民法院公正裁判,已成为促进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切实贯彻公开审判制度以后,新闻界对审判活动的关注和报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新闻监督已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国家的有力措施。但是新闻监督权既然作为一种权力,其本身也就应当受到监督和制约,以避免这一权力被滥用,防止新闻干扰独立审判,造成裁判不公。  相似文献   

2.
出于普法宣传的需要和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也由于案例本身的新闻价值显著,近几年来,法制新闻成为越来越受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题材。然而对于法制新闻,司法界和新闻界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的声音。有些法官对新闻媒体介入审判活动心存忧虑,担心会影响司法公正;有些记者则因正常的采访报道受阻而抱怨舆论监督不自由。如何处理好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是当前法制新闻报道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婧 《今传媒》2015,(2):24-26
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是一个讨论已久的话题,这两者就好像是民主、法治天秤两端的两个托盘,任何一方有所缺失,民主法治的天秤就不再完整,因为这两者是辨证统一的,相互促进也相互牵制。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对我们社会发展建设有着划时代的深远意义。作为有责任的媒体都有必要在法治建设这方面添砖加瓦。因为笔者的工作关系,想更多地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剖析新闻媒体与建立法治社会的关系,同时也从一些案例中,思考新闻媒体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马德里准则看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我国的新闻媒体在揭露司法弊病、维护司法公正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新闻媒体的期盼与依赖也愈加强烈。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专制和腐败,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司法权力也不例外。毋庸置疑,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进步和公众对新闻媒体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新闻工作也越来越成为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当前新闻媒体在民生、民情、民意等公共服务类传播中存在的传播效果问题入手,提出了优化社会各项管理制度,增强新闻监督的公众性;转变典型传播理念,加大受众接纳力度;传播聚焦民生工程,深化公众关心参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周嵛 《新闻前哨》2014,(9):73-7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体所涉及的领域也日益扩大,新闻媒体介入到司法监督领域则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方面.媒体对于司法活动的监督,可以促进司法的公正与透明,形成媒体监督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是新闻媒体不当的监督方式,却会影响司法的公平与正义,正确认识和处理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关系,合理调整新闻媒体报道司法活动的限度,才能最终实现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体和司法机关均是我国案例话语体系中的话语主体,由于关注重点、认识事实的方式及价值标准的差异,二者在案例话语体系中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制约,在角色关系上既体现为多数情况下新闻媒体对司法机关的正向助推,也体现为个别情况下的反向消融。应当通过加强司法公开、强化文书说理、提升媒体行业自律等方式优化新闻媒体与司法机关的话语主体角色关系,从而共同形成话语主导。  相似文献   

8.
刘颖 《今传媒》2011,(10):124-125
新闻传媒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社会需要的角度都有责任彰显人文精神,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目标的实现。这样的责任决定了传媒的形象以关怀的姿态向公众传递讯息。所谓关怀的姿态就是媒体对公众本身感受的体察和关切,对公众所思所感和生存状态的广泛关注。这样的理念所就要求新闻传媒必须具备的人文关怀精神。新闻报道是传媒向公众传播资讯和信息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精神更是不容缺失。人文精神是新闻传媒的工作重心,也是新闻报道形成人性化亮点的方式。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更要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然而在传媒处处张扬着"平民视角"、"人文精神"的今天,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就不难发现,目前新闻报道中广泛存在的"人文精神"其中相当一部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和具有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9.
当下,抗击新冠肺炎成为举国上下的要事,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与其他媒介相比,微信公众号更贴近用户,更贴近日常生活。本文通过采样、分析头部个人公众号、机构公众号、新闻媒体公众号为代表的公众号文章数据,认为以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新媒体在关注、抗击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反映了公众对疫情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走进广大公众的视野,并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对于新闻媒体的发展来说,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着新的环境,积极探讨网络化的发展之路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结合当前网络化发展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进而为新闻媒体网络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1],是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者和塑造者,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我国新闻媒体即将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忠实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国内新闻人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新闻采编作为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在媒体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闻媒体进入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加速时期,新闻采编工作势必也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突发事件中彰显媒体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阳 《传媒》2009,(1):94-95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我国已进入了一个突发事件高发时期,突发事件同时也在考验我们的新闻媒体。新闻媒体是信息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同时新闻媒体通过选择信息时“把关人”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对世界的认知。新闻媒体肩负着话语权力,而在一个文明健全的社会中,权力和责任是彼此相伴而生的,没有责任的权力是不存在的,因此新闻媒体更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羿克 《今传媒》2013,(2):24
主持人语:"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通过调查报道来告知公众,揭露腐败和纠正错误,这是不言而喻的职责。"明尼苏达大学媒介伦理和法律教授珍妮伊凯如是说。近年来,随着进行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的呼声日益强烈,加强对司法的监督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由于媒体报道是舆论的主导,舆论监督主要通过新闻媒体的监督来实现,因此媒体监督已成为我国加强司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价值观的三个热点议题,从2020年发生的热点智能技术舆情事件中筛选各自的代表性案例,通过考察新闻媒体、意见领袖、普通公众三类用户对相关事件的认知及价值观,探究我国公众的智能价值观及其引领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公众关切智能带来的价值观困扰,人的主体性是公众最为关注的价值,公众表现出技术运用中人本精神的敏觉;三类用户对同一事件存在认知理解与价值判断的差异;就事论事的普通公众处于舆情的最低层级,善于提炼议题的意见领袖在舆情中发挥了较大影响,新闻媒体在这类事件中以雷同的方式陈述事实,并未积极引领舆论.本文对智能时代的价值观引领提出建议,希望能为技术发展和新技术环境下人类价值观的建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牛月 《中国广播》2014,(4):47-49
当前我国司法报道中出现了新闻媒体与法院审判工作冲突的情况,究其实质是公众知情权与独立审判权之间的冲突。文章提出了司法审判中公众知情权的内容和界限的学术观点,分析了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如何保障公众知情权的问题,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平衡公众知情权与独立审判权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包凌雁 《新闻传播》2009,(11):74-74
新闻媒体具有传播信息、形成公意、造就舆论,帮助公众实现知情权的功能,并能对公共权力行使者进行监督。司法活动是公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被纳入新闻媒体的视野。近几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我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及我国司法界公开审判原则的逐步落实.媒体对司法审判的报道与监督也日益加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媒体与司法权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隐性采访在我国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但是隐性采访在公众的舆论监督和知情权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公众认可新闻媒体采用隐性采访这种方式。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法律纠纷,隐性采访如何避免侵犯他人隐私权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主要分析隐性采访方式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隐性采访与隐私权之间的有效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岩 《青年记者》2016,(29):124-125
我国是考试大国.尤其是招生考试,一直以来都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是各类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招生考试宣传舆论工作,关系着招生考试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实施,关系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平稳推进,关系着教育公平的实现,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平台和途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以其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信息容量的丰富性、传递方式的互动性迅速占领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一环境下,既要充分依托新媒体优势,更好地做好招生考试宣传舆论工作,也要正视新媒体带来的种种挑战,从而在政策宣传、舆论引导等方面更好地为招生考试工作服务,为考生、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在媒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挥着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媒体权利的滥用,而影响司法审判。本文通过分析《华西都市报》对"孙伟铭案"的报道,指出媒体在报道司法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公众舆论、新闻媒体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探求媒体在司法案件中的正...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伦理是伦理的一种,主要指媒体及媒体工作者出于自律的需求而拟定的成文或不成文规范。具非官方、非法律性质;是无强迫性、无处罚条例,积极求诸从业人员高度道德感和责任心的专业准则。①新闻伦理调节着新闻媒体与社会、大众的关系。但是勿庸置疑,目前,我国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新闻伦理体系。从业者的道德水平在不断滑坡。煽情出位、暴力、低级趣味等刺激之风盛行;影响司法公正、肆意诽谤、侵犯隐私权;恶性竞争、误导公众等,这些不良的行为在涉案题材的报道中占了相当的比例。已经造成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危机。涉案报道中存在的伦理缺失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