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的重要的方式,是一种新型的交流媒介。微博改变了大学生交流的方式,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微博的快速发展同样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机遇,如何在这种挑战中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好的方向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这种考虑,对微博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微博的出现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时代宠儿,大学生是我国手机拥有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借助手机媒介,微博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并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任何媒介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都是“双刃剑”,微博所具有的极强的渗透力和吸引力,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微博挑战、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占领微博阵地,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董亮  王甜  郭佳兴 《东南传播》2014,(11):126-127
继传统媒体、新媒体之后,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拥有独特的优势,而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主要代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十分深远,因此要想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掌握微博这一网络平台。自媒体正在融入到当今每个人的生活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社会环境、现实校园、自媒体空间三座大山的压迫,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顺应自媒体的发展脉络,掌握自媒体的发展趋势,利用自媒体的发展优势,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趋利避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当下微博骤兴的背景下,以新浪微博为研究个案,以首都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分析他们使用新浪微博的目的与习惯入手,重点探讨微博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微博使用习惯的因素是多重的;大学生对微博上不同内容的关注程度相异;大学生群体中鲜有通过微博与政府官员、人大代表等的政治互动行为。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808名来自全国不同省份、高校和专业背景大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红色影视接受对大学生国家认同不仅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还通过政治观、文化观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红色影视接受与政治观、文化观的互动构建可以促进大学生国家认同。在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应加强大学生内部心理因素、行为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三者的交互建构作用。应将媒介引导与价值驱动相结合,发挥主流影视媒介塑造和整合价值观的功能,也要进一步拓展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其文化自信及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效能感,并营造良好的互动参与式环境氛围,以实现深层次的国家认同整合。  相似文献   

6.
在着力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今天,微博这一新型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出现,已经受到高度关注。在深入分析微博的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寻找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点,建立健全借助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有助于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7.
林立 《大观周刊》2012,(14):146-146
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社交工具,微博开启事随时随地记录和交流的时代,迎合了大学生关注社会、交流思想的需求,因而很快风靡大学校园。如何利用微博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据腾讯2014年业绩显示,微信月活跃账户增长至5亿,QQ最高同时在线账户增长至2.17亿,①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1.76亿.②微信、QQ、微博以及网站、论坛、贴吧等,逐渐成为大学生交流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困境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时效性强和内容丰富等特点,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快的信息和更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23):55-59
自媒体平台给政府形象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明显放大了政府发展目标与公众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风险,传统政府形象传播理论和方法在微博时代都显现出不适应性。政府形象传播亟需转变传播观念,形成政治认同视域下的微博仪式传播思维;亟需建立科学的微博舆论引导机制,提升政府形象传播的有效性;亟需提升官员媒介素养、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建立对话新思路与新平台,拓展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然盛行,微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表达思想、情感及人际沟通的常态化渠道。在微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多元化、矛盾化共存的特点,这给高校思政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借助微媒体平台和大学生进行话语的有效对接以及情感交流,重构微时代下思政工作者的话语体系,由被动走向主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从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余越  李名亮 《今传媒》2012,(9):20-22
微博因其对公众表达自由的"赋权"能力,正吸引一批知识分子以微博意见领袖身份,参与到公共话语权中。但微博"共景监狱"式的开放结构,让知识分子"虚妄的公共性"更为显性。为实现自我身份和公共价值的重新认同和构建,公共知识分子应积极介入、充分利用微博空间;秉持批判与道义传统,以特殊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中观和微观政治话语的表达,彰显自身的中心话语权力;并借助微博,推动公民交往理性和公民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追求平等、注重自我的新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传播模式,本文以我院共青团工作的实际为基础,以手机、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对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政治参与、政治社会化以及校园文化的影响为重点,讨论了如何正确引导新媒体渗透与大学生核心价值养成的过程,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少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由谭秋浩编写的《"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行与思》一书直面"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常态和新问题,既突出理论探讨,又重视经验总结.面对"微时代"带来的新的社会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微传播"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鼓励引导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等,发展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充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马英 《采.写.编》2017,(2):143-145
以高校官方微博为载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将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因子变成一个个直观的,能予以掌握的现实问题加以剖析,明确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状况首先需要了解二者的接触过程,进而在自由与管制之间,在宽容与批评之间,在引导与放任之间寻求一个教育的立足点与平衡点,争打校园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仗。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将高校官方微博打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促进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苏畅 《新闻战线》2015,(4):189-190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服务平台,在国内一出现就掀起了追捧的热潮,目前已经在全国拥有了数量巨大的用户。微博的忠实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校的大学生,微博中传播的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影响也很深。面对微博对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勇于创新,迎接挑战,将微博发展成为一条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微博、微信等"微"产品极大的方便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科研、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这些"微"产品传播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等特点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产品,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的影响,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与新媒体共同成长的一代,90后大学生的网络参与表达容易舆论化、意识形态化,西方中文微博、商业微博及其营销包装等悄然影响大学生的网络参与,也形成对主流思想文化价值观、教育理念的冲击。本文提出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载体引导文化认同、组织情感动员,推进互联网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全新的微媒体时代,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并对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猛烈的冲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本文根据传播学理论中的"创新扩散理论"原理,提出借力微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阐述微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所产生的效果,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吕梅 《新闻世界》2012,(10):190-191
微博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好微博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趣味性,不断探索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张爱凤 《新闻大学》2012,(3):100-105
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看,在中国,微博的崛起和发展是一个具有变革性的文化事件。在当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级政治理论已经过时,以文化身份、个体欲望、多元价值诉求为核心的文化政治既显现在现实生活中,也活跃在微博空间。微博重新建构了一种新型的文化权力关系,那就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被忽略、被压抑、被定义的弱势方依靠话语"释放"和"聚合"的力量,对权力关系的强势方发起了挑战。这种嵌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微观文化政治一方面释放了大众传播时代被抑制的大量平民话语,在某种时刻成为社会压力和矛盾的减压阀,另一方面也对宏观社会政治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