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所孜孜以求的是自然、社会、人生的和谐与统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老子》二十五章)人、地、天、道相因相承,而“自然”却是最高准则。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这一观点,认为最高的审美就是主体与客体遵循“自然”法则达到和谐一致,“一出焉,一人焉。”“一”是万物之源,也是万物的统一。统一的原则,是“自然”;统一的要求则是物自为物、以物为物。人类与自然万物各以其自身的本性而存在,互不干扰,互不侵害。反对物为人害、人为物投,并进而反对那种被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异化了的社会现实。庄子的审美追求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这是他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对自然、社会相互关系有所领悟之后的心理超脱。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由体物之性、忘我之情、神与物游、人与物化到物我两忘这种“物化”之境。 庄子的“物化”之境,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审美境界。本文试在以“自然”为最高准则的前提下,通过人与物相互关系的分析,解释一下庄子的“物化”之境。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将意境分为写境与造境两种形态,却未作具体阐述。现代研究者对它们也未作深入的探讨。对此,本文从审美的角度来探讨写境和造境的艺术特征,认为写境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自然之美;造境具有主观抒情性、表意性和理想化抒情手法等。写境有画境、物境、事境等类型;造境有缘情写镜、直抒胸臆、象征虚幻等形态。  相似文献   

3.
理性与资本是现代人类发展的核心要素。人类理性的工具化,资本逻辑的强势,突显了现代人类发展观念的竞争---进化的形而上学本质,同时也体现了现代人类发展“物的依赖”特征。工具理性、资本逻辑相互为谋,与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一道,共同成就了现代人类发展的辉煌与困惑、成就与问题相伴的矛盾历程。  相似文献   

4.
郭惠尧 《红领巾》2005,(3):136-137
工业设计作为创造产品的思想和科学方法,成为改善人类生活方式、调整人与环境合理关系等的决定因素.认清设计价值的本质内涵,沿自然发展的规律和主线去思考人类和社会问题是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以迎合或超越时代的方式来施加对人类生活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前,生态困境已成为人类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理性思考并合理化解生态难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困境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困境,同时更是一场人文困境和价值困境.遗忘了"类本质"的人类必然会以动物本能式的思维模式和生存方式向自然开战,通过拓展人类的道德关怀范围并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进而向人的生命"自由"之境提升,不仅能够推进人的"类本质"的真正回归,同时也是对人类的最后的拯救.  相似文献   

6.
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也使自然和人类心灵面临困境。基于此,黑龙江作家迟子建以她对自然对土地对万事万物的深沉之爱书写了大量极具生态意识的散文,她散文中表现出的深沉的自然之爱,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控诉以及对人类心灵的救赎都与现代生态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生态文化与社会文化,人文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形成的。生态文化传载着重要的价值,致力于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从思想认识,管理机制,教育体系及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等方面阐明了生态文化体系架构建设。  相似文献   

8.
呼唤本真:论劳伦斯小说中的原始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始主义是劳伦斯的小说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他对自然的崇尚、对血性意识的张扬以及对非主流文化的迷恋.劳伦斯的主要作品<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和<羽蛇>表明,他的原始主义的本质是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批判,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也是对人类再生之路的探寻.  相似文献   

9.
董文颖  蔡强 《新高考》2007,(Z2):12-14
【专题阐释】人与自然从来都是一个伟大而深沉的主题。“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林语堂语),“明月松间照”的美境、“悠然见南山”的意蕴以及“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支动人的乐曲。大自然之于人类,不仅是生存环境,也是精神依托。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关注自然”一直是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应“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理念相一致,也暗合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更何况,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关注自然,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生态文化与社会文化,人文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焉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形成的。生态文化传载着重要的价值,致力于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从思想认识,管理机制,教育体系及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等方面阐明了生态文化体系架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人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类存在”、“一般存在”和“个体存在”三种不同的形态 ,相应地也就具有三种不同的本质。人的类本质是指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它表明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区别 ;这种本质就是劳动。人的一般本质是指所有个人都具有的共同的根本特征 ,它表明不同个人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这种本质就是人对幸福的追求。个体的人的本质是标示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质的规定性 ,它表明不同个人之间的区别和个性 ;这种本质是由个人所独具的自然素质 ,社会遇境和个人意识三个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 ,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张孝祥的名篇《念奴娇·过洞庭》是物境与心境融合、自然物象与人格形象相契的典范。细读词作文本,并借助古代诗学关于“境”“境界”的论说,探究词人所创造的自然本真的物境和高蹈出尘的心境,以及二者相生所达成的心物交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普里什文将自己的美学视角投向自然,借助自然的无穷实现艺术的丰富,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而且他对“自然与人”的深入思考也体现出排斥人类中心主义,他是认为人并非高于自然,从物我相征走向物我相亲,以审美方式对待自然,达到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蕴。  相似文献   

14.
现代构建主义理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人才、物境、自然及其他客体因素进行与时俱进的科学整合,它使有形的与无形的、静态与动态的各种教育资源得以健康、合理、协调发展。作为农村中小学的管理者,把现代构建主义理论运用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确实能行之有效地化解和消除新课改  相似文献   

15.
生态立省,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然。道德思维与实践在"生态立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立省"本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处于生态和谐状态。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的存在是依赖于他自身之外的人和自然界。在"生态立省"的建设中,人首先必须确立"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同一"的道德思维观,并贯彻于实践。  相似文献   

16.
狄金森的生态思想是其现代主义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她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中的花木鸟虫为伴。在她的自然诗篇中,狄金森描写自然和自然之中的万物生灵,展现自然与人类和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和谐相处,表现对自然的敬畏。狄金森热爱自然,因为自然是她的精神寄托。她对自然之物的精细刻画是她深入自然、仔细观察自然的结晶。她热爱自然源于她对自然的敬仰。热爱自然是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基点,没有对自然的爱,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的爱心。狄金森对人类的爱在其自然诗中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方面。狄金森的自然诗篇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两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放也。”又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王氏认为,以往的构境方法有两种,即“造境”和“写境”,这两种方法应该结合。王国维的这一“构境方法论”是他的“境界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专题讨论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也对文学产生了污染。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应该是人类全景式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古今中外许多文学作品因成功的生态表达而熠熠生辉。生态表达充分表现了自然的美,而这种自然美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秩序与和谐。自然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也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文学的生态表达是一种本质的需要。文学要创造艺术美,需要从自然生态中寻求美。生态表达是文学恒久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9.
论朝霞月夜     
人类经过漫长的史前时期,从蒙昧时代跨入文明的门槛,朝霞月夜便成为了人们倾心衷爱和尽情讴歌的对象。不少名山秀水,因其具有观日览月得天独厚之处而成为诱人的胜境;若干艺术作品,也因其描绘朝晖夜色的动人和深刻而成为千古绝唱。朝霞月夜简直是人类一支同心共奏的自然交响曲,是一首从古至今一直在高吟低唱的无尽的情歌。 但不无遗憾的是,对这人化极浓的美境,历来都习惯于浮光掠影的表层欣赏,缺乏比较系统的深入的掌握。本文拟对朝霞月夜的审美根源、审美本质和审美形态进行探讨,以期通过对这对典型美境的讨论,达到对未经改造的原始形态的自然美的审美把握。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设计,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和不懈追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文化模式转型之中,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优越于人类已往文化模式的社会状态,是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和谐社会体现了亲和、善待自然的审美态度以及人际友爱、和睦的道德诉求,表征了公众自我平和、祥和的精神品格,因而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