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教育》2014,(11):18-18
【教学流程】 1.讲书。(约10分钟) 首先,我用启发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时代背景。我说:“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靖的消息,不禁惊喜欲狂,j中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接着,我又给学生简述了诗中出现的六个地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我说:“诗人在区区的五十六字小诗中,连用六个地名,丝毫不觉堆砌,这是杜甫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2.
伟大诗人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应怎样理解才正确呢?肖文苑在《唐诗琐语·再说“诗眼”》中说: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是腐臭之意,从语法结构上看,它是动词。”而林安在《“诗眼”不一定都是动词》一文中却说:杜甫的“这个‘臭’字也只能是形容词啊!”(《福建文艺》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一”是个平常字,字形亦极单纯,但诗圣杜甫最喜驱使“一”于笔下,堪称古代诗人之冠。一部《杜工部集》,收诗计1400余首,诗中用“一”者竟多达350余首,古诗中“一”字的全部用法大半皆可在此找到。  相似文献   

4.
数词入诗,“一”字入诗,这是唐代诗歌的语言艺术特色之一,而“诗圣”杜甫尤其喜欢使用“一”字。笔者调查了他的一千五百多首诗,用“一”字的就有三百九十八首,“一”字出现了四百六十一次。老杜是个“苦用心”的诗人,他特别重视锻词炼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一方面吸收汉魏六朝以来文学语言的精华,一方面使用唐人口语中的词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太子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消息后,一人从郧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路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郝州的妻子。《月夜》一诗就是诗人在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特定心境下写的一首情感浓郁心境苍凉的思亲之作: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曾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悉。”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在教学诗同时,我们也应细心体味诗人炼字的用意所在,要结合诗词形象思维的艺术创作规律,咀嚼“诗眼”。有些字看上去倒也平常,但一经诗人洗炼的安排,就有特殊而深刻地表现力;有的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有的字创造了浓郁的意境;有的字点染了艳丽的色彩;有的字勾画了动人的形象;有的字具有重迭映衬或反复递进的关系;有的字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教师应抓住这些富有特殊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即事感怀诗,诗人所抒之“怀”是真挚感人的。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赠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即事感怀诗, “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杜甫《月夜》,于清冷的月夜中思念因战乱离散的妻子,情与境是自然协调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  相似文献   

8.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历官太学博士、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早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后期经历了靖康之变,体验到杜甫安史之乱后的遭遇,转学杜甫,作品题材广泛,感时伤事,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陈与义是一位尤钟于雨的诗人,更不乏写雨的佳作,以致于后人评价他有雨就有诗,可以说“雨”是陈与义诗学成就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诗人心灵、情感的折射,本文选取诗人同题的七首《雨》诗为着手点,试图结合诗人感情、经历的不同来分析其中“雨”之不同意境.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中,有些表示地理位置的词,很容易与现在的一些地名混淆。如《史记·项羽本纪》有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唐代诗人杜甫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可是《史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唐宋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登高》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的第一板块“诗从肺腑出”。《登高》是一首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七言律诗,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因此,本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诗人身世遭际,解读杜甫用阔大苍茫的秋景表现内心的孤独与苍凉,品味隐于...  相似文献   

11.
炼字     
晚唐诗人周朴极注重构思与炼字,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时人称他的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宋初有人偶得杜甫诗集旧本,文多脱误,其中《送蔡都尉》诗中“身轻一鸟”后掉了一字。当时几个人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后来找一正本,才知是“身轻一鸟过”。众人叹服。  相似文献   

12.
李贺诗中的“老”字胡淑娟王思任《昌谷诗解序》中说:“(李贺)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类,幽冷启刻,法当夭乏。”其实,李贺诗中“鬼”、“泣”、“死”、“血”四字出现频率并不高,说其“喜用”也是较其它唐代诗人的作品而言。但有一字,却在李贺诗近六...  相似文献   

13.
秦雨 《教学随笔》2014,(4):25-25
杜甫 作为唐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写下自己的凌云壮志,借月抒发对妻几的思念。“今夜踯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从他的《月夜》中,我似乎可以想象,这个满怀抱负的诗人,在面对妻子时,有男儿的柔情;在面对儿女时,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  相似文献   

14.
吴梅村的《圆圆曲》历来为人传诵,但也多被认为是讥讽吴三桂为陈圆圆不顾民族气节与利益,背叛明王朝而导致国破家亡、“全家白骨成灰土”的无耻行径的。诗中亦确有多处显示诗人这种倾向:“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更有一句诗揭示吴三桂的欲盖弥彰:“红颜流落非吾恋”,显然这是作者有意为之的。  相似文献   

15.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此为杜甫《秋兴八首》中第一首诗的五、六句(颈联),其中的“开”、“系”两字该怎样解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必修)第3册是这样注释的:“[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离开成都,  相似文献   

16.
<正>一、“长吟新诗”理诗脉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首先请同学们背下这首诗。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其它预习任务,请大家回答这两个问题。(投影)1.诗题为“春望”,请问作者望到了什么?2.你觉得杜甫作此诗时心情如何?  相似文献   

17.
诗家名尊     
孙振宇 《语文知识》2000,(3):25-26,37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人们根据他们在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就及其特点,赋予他们很贴切的名号。除尊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诗史”外,还有:诗家天子:王昌龄,字少伯,著名的边塞诗人,成就极高,被誉为“诗家天子”,也有传闻作“诗  相似文献   

18.
现存杜诗中是否确有"乡愁"两字尚是一个需待考证辨析的存疑问题,在杜甫之前,唐代诗人张子容、岑参、钱起等人就已将乡愁二字引入诗中,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不是述"乡愁"的首创之作;杜甫一生并不是单用愁字就能概括,他蜀中时期的诗歌并非"愁字满眼","诗必言愁",也不是着重为乡愁。我国古代的"乡愁"诗源远流长,代不乏人,名篇很多。杜甫不是中国乡愁诗人的鼻祖,也不是以乡愁诗名世。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长廊中,以视觉手段来构筑意境的诗歌作品,当首推曹操的《观沧海》和杜甫的《望岳》。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比感受两首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一、统领全篇——一字当先《观沧海》一诗,起句很平常,“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个“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诗人登上碣石山观海所见。而《望岳》诗则以题目中的“望”字统领全篇,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歌句句都是写向岳而望。二、写景状物——大笔法、多角度曹诗把诗人亲临大海的所见景象,用朴素  相似文献   

20.
贾吟春 《现代语文》2009,(10):60-60
吴梅村的《圆圆曲》历来为人传诵,但也多被认为是讥讽吴三桂为陈圆圆不顾民族气节与利益,背叛明王朝而导致国破家亡、“全家白骨成灰土”的无耻行径的。诗中亦确有多处显示诗人这种倾向:“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更有一句诗揭示吴三桂的欲盖弥彰:“红颜流落非吾恋”,显然这是作者有意为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