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凯 《云南教育》2001,(21):35-36
《揠苗助长》是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则寓言,讲一位农民为使自己的禾苗快速成长,他将一根根禾苗拔高,从而导致了禾苗全部枯死。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定会把事情弄糟。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步骤。1.初读课文,明白题意。讲读寓言之前,首先要弄清题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题的意思。通过查字典及联系内文,使学生独立弄懂“揠”义为“拔”,“揠苗”义为“拔苗”,“揠苗助长”就是“拔高禾苗,帮助它生长”的意思。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揠苗”是“助长”的方…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释题1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 :滥竽充数3 查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注意写法及读音。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 ,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2 范读课文(放录音) ,要求认真听 ,然后再练习读一读。3 默读 ,思考 :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4 学生质疑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后来 ,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  相似文献   

3.
一、检查预习 ,找出重点1 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 ,提醒“奋f埁n、并b尙ng”的读音 ,注意“豫、攀、舞”的书写。2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听录音范读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二、品词析句 ,强化训练1 突出“奋力” ,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1)自由读书 ,找出文中描写“怎样爬天都峰”的两个自然段 ,然后出示这样两个句子 :我向峰顶爬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思考 ,去掉“奋力”一词行不行 ,为什么?由此引入第二自然段 ,教学该段时应紧…  相似文献   

4.
教学要求1 学习生字“伦” ,理解诗句的意思。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 有感情地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 ,揭示课题。(略)二、初读《赠汪伦》。1 听录音范读。2 学生自读古诗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3 指名说说初读后的感受。三、学习《赠汪伦》。1 出示自学要求(小黑板出示) :(1)默读古诗 ,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2)思考 :李白是怎样表达他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感情的?2 学生自学 ,批、划、悟。3 分组互学 ,交流所得。4 全班交流 ,反…  相似文献   

5.
一、质疑入情 :出示课题 :鸟情。(理解课题的意思 :鸟情 ,即鸟的感情。)鸟怎么会有感情?与谁有感情?为什么会有感情?读读课文你就会知道了。二、初读悟情 :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 ,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初步感受“我”和小鸟之间的感情。三、精读品情 :1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 ,说说鸟与谁有感情?2 默读课文 ,找出表现“我”和“小花”感情深厚的句子 ,认真读一读并圈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3 结合学生讨论 ,主要抓住以下几句话体会“小花”对“我”的感情 :(1)它常常伴我左右 ,和我玩耍。(2)暑假开学后的第一…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会读写“欣”“惕”等6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欣赏”“津津有味”造句。3.反复朗读、品味,感受小足球赛的精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在双休日会怎样放松自己?昨天放了学,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来到一块空地上,热热闹闹地举行了一场———小足球赛。(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师:听了课文,你觉得这场小足球赛举办得怎样?2.学生自读课文。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生词。出示自学要求:(1)想办…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学习罗丹做事专注的精神。2 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的基础上 ,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4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创新思维能力。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紧扣课题 ,初读课文1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快速读文 ,想想什么叫“全神贯注”?怎样才叫“全神贯注”?(不作答)2 齐读课题两遍 ,释题。师介绍罗丹简历。二、再读课文 ,自学字词1 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下列词语(新词) :雕塑挚友掀开祝贺杰作诞生打扰情绪喝醉哎哟…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寓言,你还记得这些寓言的题目吗?生:记得。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等。师:说得很好。请想一想:寓言是什么意思?则是什么词?生:寓言就是假托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小文章。生:寓是寄托、假托的意思。生:则是表示量的词。师:同学们答得很好。这节课我请同学们先看一幅图片。(出示投影:一个汗流满面的人正在一棵一棵地拔禾苗。)谁来说说图片的内容?生:一个人正在干活。生:一个人往高拔禾苗。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评:投影放图片,有…  相似文献   

9.
教法一借助媒体激趣引思一、借助媒体 ,激发创新乐趣1.板书课题 :(电脑播放一段相关内容的动画)看了这段动画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箭没射出 ,大雁就自己掉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2.释题。生齐读课题 ,思考 :①课题的“鸟”指什么?“惊”是什么意思?《惊弓之鸟》讲的是什么故事?②为什么只“拉弓”没射箭 ,大雁就会掉下来呢?二、借助媒体 ,鼓励自主发现1.(投影片出示课文插图 :没有中箭的大雁往下掉)生边观察投影片 ,边自由朗读全文 ,找出不懂的地方 ,用笔画出来。2…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田字格下面的双横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教学过程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去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说明: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要求 :1.重点理解“抢时间”、“攻天险” ,体会红军战士大智大勇 ,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2.联系上下文 ,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3.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 ,整体感知。1.课文围绕课题中的哪个词写的?2.课文围绕“飞夺”这个词写了哪两个部分?(抢时间、攻天险)二、直奔重点 ,领悟中心。(一)学习“抢时间”部分1.自由朗读课文 ,把不理解的词句用“———”线画出来 ,想想围绕这些词句 ,可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把它写在书上。2.根据学生的提问 ,筛选出以…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新课1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儿歌吗?(喜欢)(听录音 ,读儿歌。)请大家仔细听 ,认真记 ,看这首儿歌讲了哪几种小动物?(生按顺序回答)贴图片 :(让学生把动物图片贴在指定的方框里)猴图兔图松鼠公鸡鸭图孔雀2 师 :刚才 ,大家听到这首儿歌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九课。(板书课题 :比尾巴)(生齐读)3 过渡 :看到课题“比尾巴” ,你想课文里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谁和谁比尾巴?他们为什么要比尾巴?比的结果怎样呢?)师 :学了课文大家就会明白了。二、教学新课(一)学习第一、二节1 课件出示第一节文字。(1)师朗读第一…  相似文献   

13.
“张冠李戴”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重点词之一。教学时 ,可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步———理解1 抓重点字“冠”对整个词作一般理解 :“冠”是帽子。“张冠李戴”是指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 ,比喻把事情搞混了。2 联系上下文理解 :课文中哪句话说出了这个词的意思?(“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第二步———运用1 让学生从学习、生活实际中举出“张冠李戴”的事例。2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她为什么“张冠李戴”?为什么会“囫囵吞枣”?3 根据“张冠李戴”和“囫囵吞枣”的联系 ,用这两个词说一…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二、自学课文1 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流利 ,不懂的字词通过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理解。2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①牛顿的小风车是怎么做出来的?②同学们对小风车有哪些看法?③小风车被摔坏以后 ,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 ,但又没有流一点眼泪?④牛顿从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3 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分段的理由)。三、交流讨论1 朗读课文(读正确、有感情)。2 讨论交流上述①②③④问题(结合有关课文具体内容 ,从读中感悟、理解)。四、课堂作业1 读准“摔”、“受”、“任”、“磨”、“几”、“扇”等字的字音…  相似文献   

15.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教师先出示两道思考题:(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将“叶老改文”的部分放到“叶老请肖复兴做客”的内容之后写可以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确:文章记叙了叶老改文后请肖复兴做客的经过,因为帮肖复兴改文,叶老才了解肖复兴,“改文”是“请客”的原因,二者顺序不可调换。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教师着重在两处地方点拔:(1)文中几次写到爬山虎?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爬山虎?(2)“在我的眼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句该如何朗读?通过读读、议议,学生明确:爬山虎象征着叶老的人品,体…  相似文献   

16.
一、投影出示思考题:1这段话写了雷雨后的哪些事物?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事物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如自由读、指名范读、小声读等。在初读课文基础上,老师引导回答问题并找出有关表示事物的词:风、云、闪、雷、太阳、彩虹、柳叶、小花、小鱼、湖水、小学生。2再读课文,先划出有关句子,然后按课文内容填空。(1)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多干净,多精神。(2)湖里小鱼()。(3)湖水像面()照着天,照着桥。这句话把“湖水”比作。(4)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像()。这句话把“一队学生”比作。二…  相似文献   

17.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断之一。课文较长,长文如何短教,使学生在一节课里既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受到语言训练,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学这篇课文可根据课文特点,抓住关键词,将课文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一、抓住关键词,教学重点段。1.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喜欢他的哪一点?找出课文中一个词来回答。(神机妙算)文中用什么具体事例来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哪一段最能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课文第三段)2.读第三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诸葛亮首先算到了…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 出示生字词卡片“戏”并认读 ,问 :什么是马戏?想不想跟老师去看一看?2 电脑先后出示投影片 :①马戏团场所 ;②猴子骑车 ;③黑熊踩木球 ;④小狗做算术 ;⑤猴子爬竿 ;⑥马钻火圈 ;⑦山羊走钢丝。3 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马戏吗?(马戏就是马戏团里动物表演节目)4 在马戏团里 ,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马戏节目你们喜欢看吗?5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马戏的课文。板书课题 :精彩的马戏。简评 :设境解词 ,既做到理解词义 ,又激发兴趣 ,起到形象感知全文的效果 ,为教下文做好铺垫 ,一举数得。二、初读课文 ,…  相似文献   

19.
一、读题质疑,明确目标1.板书课题,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2.指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整合为四个学习目标:“穿山甲”是什么?穿山甲为什么要问路?向谁问路?问到路了没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尽量自己读懂课文,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圈画出不懂的词句。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目标引路,指导学习(一)“穿山甲”是什么?1.猜一猜。对照名称说说想像中的穿山甲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2.比一比。出示穿山甲的图片,说说与自己想像中哪里一…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并理解“幽静、妩媚、晶莹、疲倦”等词语的意思。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了解大、小泉的特点,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3.赏析课文中的妙词佳句,感受趵突泉的美,陶冶爱美的情趣。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课文挂图、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看图,揭示课题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2.知道这幅图画是哪里的美景吗?3.指生解释“第一泉”。4.难怪老舍先生会为它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