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推导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掌握乘法估算方法.由于三位数乘两位数在此处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因此,本节的练习量较以前有所增加,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在仔细阅读教材后,一直在思考:本节虽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但在教材编写中蕴藏着的“建构数学模型“”问题研究方法”等,也许比计算技能更为重要.因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自主探讨,并作适当迁移就能达到目标,只是在练习量适当增加的基础上,突破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难点.然而教材中蕴藏着的“建构数学模型“”问题研究方法“”函数辩证思想”等,教师如果能够较好地挖掘与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遵循认知规律,主动迁移中内化知识技能在本节学习之前,由...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数学课,讲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此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紧密联系。通过“铺垫”,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教师称其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种铺垫好吗?我们先看一个教学实例。例:教学“两位数乘法”。复习铺垫:1.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2.思维导向,渗透算理:24×6=()24×10=()24×16=()随后揭示课题——两位数乘法,并提出问题:怎样把上面的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转化为竖式计算?同样地,本节课也因铺垫“到位”,学生很快地得出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从实例的表面上看,似乎在启…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出示了下面的问题情境:“订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一年要多少钱?”教师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在反馈交流时,学生A是这样计算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1~2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中去。  相似文献   

5.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板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  相似文献   

6.
现就“两位数乘两位数” (五年制课本第五册73页、六年制课本第六册32页例1、例2)。简述“目标教学”的具体做法,供同行共同研究。一、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能讲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3、能讲出“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所得的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数对齐”的道理。4、能进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能解答简单的文字题和应用题。  相似文献   

7.
一、说教材从教材大体系看 :义务教材打破传统教材“把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编入同册”的编排模式 ,将它们分散到五、六两册。显然 ,编者的“匠心”在于 :突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在整个乘法中的核心地位 ,让学生集中精力学好这一核心内容 ,为触类旁通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奠定坚实的迁移基础。从章节的子系统看 :义务教材在笔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之前 ,增编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和整百、整十数 ,以及用整十数乘的口算。在笔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 ,不是按照乘数的位数的多少来划分 ,而且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 :先安排数目较…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教学才能真实有效。教学前测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和把握学情的有效手段。"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和"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呈现的是“订牛奶”的数学问题情境,接着展现的是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呈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教材的设计意图显而易见——倡导“算法多样化”。这样做,既尊重、激发了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又呈现了不同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原生态思维。教师要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引导学生比较、感悟、提取有价值的计算方法,达到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模型较为抽象且不易理解,要正确建构竖式模型的前提是掌握算法(知“书”)和理解算理(达“理”)。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抽象出点子图,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探索口算拆分方法、抽象竖式模型,并在点子图、口算与竖式的关联比较中建构竖式模型,让学生的计算学习既知“书”又达“理”。  相似文献   

11.
正《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来,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难度明显降低。为此,新教材进行了适当的精简优化和充实丰富,编排更为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但由于内容的整合度增强、模型思想的凸显等方面变化,对教学势必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整体把握、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云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61-62+65
<正>“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后,学生在四年级下册还将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整个乘法运算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类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位数更多的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  相似文献   

14.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知识的最后一个板块,是学生在认识、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算法迁移和理解算理,是小学阶段笔算乘法的总结。通过梳理教材读懂教学内容,进行前测,把握学生认知起点,把握本课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三大策略:"计算"与"情境"相融,主动完成迁移;"算理"与"算法"相辅,自主构建模型;"估算"和"笔算"衔接,提升运算技能。  相似文献   

15.
姚婕 《小学教学设计》2024,(Z2):116-118
<正>【课前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内容。在一次市级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了两节《三位数乘两位数》“同课异构”课,两节课教学路径基本一致。教学例题之前,首先复习一位数乘三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而在处理例1时,都是让学生在《作业单》上先独立用竖式计算128×16的积,  相似文献   

16.
<正>课前所思“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后的学习内容,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系统学习整数乘法的笔算。学生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整数乘法运算的理法知识,那么,作为最后一节整数乘法笔算的新授课,该承载怎样的教学目标?1.引入“层数”,猜测验证,理解理法从已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层数引入,让学生猜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层数。通过自主验证,  相似文献   

17.
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并不感到困难,困惑主要集中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方法的算理理解上.学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师可以突破难点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路 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来主动建构新知识,是本节课教学设计时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我在创设让学生去新华书店买书的情景时,先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再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我将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样就能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地建构新知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进行回顾与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3.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教学重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2.能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91-93页“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找出解决不同“乘船”的方案,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探索中,找出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方法,不同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口算。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从而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