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魔术导入激趣激疑 创设情境自行探索(教例)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六册《磁铁的性质》师 :首先请大家看一个魔术 ,老师把这块东西放进这根玻璃管中 ,大家猜猜看 :会发生什么现象?生 :东西落在管子底部。师 :结果是这样吗?请大家睁大眼睛看。(师把一块物体放进去 ,只见物体悬空而起。)(生惊奇地发出“啊”的声音。)师 :是不是被卡住了?请大家仔细看。(师抖动试管。)瞧 ,这一物体在管中“跳舞”呢!(生更加惊奇。)师 :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 :老师 ,这块东西为什么不会落下去?生 :放进去的是一块什么东西?生 :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  相似文献   

2.
由此及彼理解课文师 :老师看到几位同学知错后 ,说话语气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个词语说明。生 :“和颜悦色”。师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生 :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时很高兴 ,态度比较和蔼。师 :老师的态度开始是认真的 ,后来“神情变得严肃” ,这时为什么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生 :因为同学们弄清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老师很高兴 ,所以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师 :由此 ,大家想想 ,文中还写了谁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生 :几个同学师 :好!他们的态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生 :几个同学一开始是“哈哈大笑” ,后来是“…  相似文献   

3.
师:小朋友你认为这个图形中有几个小方木块? 生:三个、四个,三个、四个…… 我心里不由地嘀咕:“怎么会是三个呢?明摆着不是四个吗?”难道学生又有什么新看法?先来听听看!于是有意识地请了一位抢着说答案是“三个”的学生:你来说说看,你认为有几个?能告诉大家怎么数的吗?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十一册P46(四省市课本第十册P53、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一学期P93) 教学目的: 理解繁分数意义,会将繁分数化简。新课导入师:请大家写几个算式。 1.某数的1/4是5,某数是几?  相似文献   

5.
于者良 《湖南教育》2004,(17):24-25
案例于永正老师教学《全神贯注》时,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读”。请看:师:刚才几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面,请你们把课文认真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为什么说一个下午学的东西比多年学的还要多?(师巡视朗读情况,表扬读书认真的同学)师:书读完了,问题的答案找到了没有?(生:找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师:同学们,大家知道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时用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米、厘米。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米分别大约有多长?(学生比划。)二、导入新课师:如果我们要量教室的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生:用米比较合适。师:如果要量课本的宽呢?(学生答用厘米。)师:要量橡皮的厚度呢?(学生答用厘米。)师:是吗?你知道橡皮的厚度在哪儿吗?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橡皮捏一捏。(学生捏橡皮。)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请看这是放大的橡皮(图略),从上边起量到下边的长度是橡皮的厚度…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应十分重视新课的导入。恰当合理男队入胜的新课开场,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予他们愉悦的学习心境,为整堂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举几个教学事例,与同行共商。互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学生掌握知识是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我在讲述“感觉器官”一课时,采用让学生参与一个小实验,通过亲身的体验来获得知识的导入法。刚一上课.我拿出有盖子的条血说:“请大家动动脑筋猜一猜缸子里盛的是冷水还是热水?”一个学生反应很快,用手一触缸壁,立即…  相似文献   

8.
一、紧扣课题 ,设疑导入师 :同学们 ,这一节课我们来学《我们爱和平》。什么样的事和行为算得上“和平”呢?我们所说的“和平”主要是指什么呢?你认为“和平”应怎样维护呢?我们应该怎样来做呢?请同学们结合问题 ,快速地看一下课本的内容。(学生看书 ,并思考。教师板书课题)师 :好了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 ,这里所讲述的“和平” ,主要是针对战争 ,即反对战争。平时我们讲“和平” ,也就是和睦相处、不争吵、不打架 ,它们本身的含义是一致的 ,战争是一种反和平的激烈体现 ,通过军队来实现。那么 ,战争会带来什么危害呢?二、紧扣插图 ,以…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复习四”中的第四题是:“看图说反义词,看谁说得多。”其教学片段为: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分小组说了反义词,现在大家一起看图来说,看哪些小朋友说得清楚,说得多。同学们要动脑筋,想好再举手,一次能说几对反义词,举手时就伸出几个手指头表示,好吗?(大屏幕显示题中“一个大圆柱和四个小圆柱”图画)生:我说一对:“大与小。”师:什么大?什么小?能用句子回答吗?生:有一个大圆柱是黑颜色的,有四个小圆柱是白颜色的。师:说得真好。说了两对反义词,请你说出来好吗?生:“大”的反义词是…  相似文献   

10.
有余数的除法是三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一教师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其主要教学片断概述如下。师:把8个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个,能分给几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 生:能分给4个小朋友。算式是8÷2=4(人)。师:把8个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人分3个,能分给几个小朋友?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后再回答。摆完小棒,发现了问题答案的学生纷纷作答。一学生说:“能分给3个小朋友。”另一学生说:  相似文献   

11.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齐读课题《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学生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1: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怎么上的?上了哪些内容?生2: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在什么地方上的?有哪些人参加?生3: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在什么情况下上的?……师:你们很爱动脑筋。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我相信只要你们认真地读课文,就一定会搞明白这些问题的。[点评:问题入手,话题引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愿望,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文本,为学习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  相似文献   

12.
一、“双喜”导入,激趣授法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请看——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P85~P87“分数的意义”。一、创设情境,温故引新1.“数数”创设认知冲突。师:大家会数数吗?生:会。师:好!请同学们看到屏幕上出现几个圆,就数几。(出现1个圆、3个圆、2个圆。)生(齐):1、3、2。师出示35个圆。生:……(无法数出。)反思:数数过  相似文献   

14.
一、巧妙导入,初读感知 (板书课题,生高声读)师:看到《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个题目,你希望知道些什么?生:这种“课本”指的是什么?生:为什么“课本”前要加上“绿色的”三个字?生:怎样才能“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相似文献   

15.
郭尚民 《山东教育》2014,(Z6):80-81
导入师:人们在形容文学艺术历史悠久的时候,往往喜欢用“源远流长”这个词?那么,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呢?一般认为,其中之一是《诗经》。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课下注释1中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其他同学注意倾听。随后,请几位同学回答几个相关知识。(找同学读,并提问对《诗经》的评价、《诗经》反映的时代、《诗经》的内容等几个问题,学生回答。)初读感知师:相信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请你根据初读的印象,判断一下《氓》应该属于诗经的哪一部分?理由是什么?生:属于“风”。“风”是地方民歌,  相似文献   

16.
师 :在北方的天空中有一个星座叫大熊星座 ,大熊星座里最亮的七颗星星就是北斗七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关于北斗七星的故事。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 1 86页 ,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这个故事。在我讲故事的过程中 ,请同学们在自己脑海里想像故事中的情景。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学生鼓掌 )师 :谢谢大家。课前我请同学们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了课文 ,并且请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分析 :在这个故事中小水罐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 ?生 :在这个故事中小水罐发生了五次神奇的变化 ,分别是由“空的”变成“满的”;由“摔倒的”变成“端端正正的”;由…  相似文献   

17.
我来做……     
先来看几个课堂简录——课例A:图形的移动和复制我来做导演片断一:教师在画图窗口出示孙悟空和一朵云,问:“孙悟空有什么本领呀?”生:“孙悟空可以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师:“今天,就请大家做个小导演,在画图窗口这个‘舞台’上让孙悟空遨游太空。”教师演示图形的选定、移动,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片断二:教师播放一段孙悟空斗妖精的录像,开始是一个孙悟空,后来一下子出现了好几个,而原来那个孙悟空却在一旁悠然自得地观战。师:“这又是孙悟空的什么本领呀?”生:“分身术!”师:“老师又要请大家来导演这场精…  相似文献   

18.
师 :我们再看看插图 ,联系“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话 ,想一想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看图 ,思考)生 :老师 ,图画错了!旁边的草并没有遮在孩子身上。应该在孩子的身边再画一点儿草。生 :不对 ,写错了 ,要写“身映草”才对。师 :是写错了 ,还是画错了?还是有其它原因?请开动脑筋 ,分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情绪激昂)师 :有没有不赞成画错了 ,也不赞成写错了的同学———说给大家听听?生 :过路人看孩子可以说“草映身”。生 :从旁边的路上看孩子 ,也可以说“草映身”。师 :真聪明!观察的多认真 ,真会动脑筋 ,想得多有道理。其他…  相似文献   

19.
教过我这个班的老师都说:真拿这班学生没办法,无论怎么启发、引导,就是没有几个人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的确,我们班学生怕动脑筋是出了名的。可是,自从那天的一节课后,情况就大大改变了。 那天,教学完《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对狐狸或者乌鸦说些什么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知道他们又在等答案了,因为通常情况下,这类问题都是个别学生“义务包干”,其他人才懒得去动脑筋呢。 短暂的沉默后,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请他们来答,回答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对乌鸦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河北人民出版社)教学过程: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师:我来考考大家,用这些东西最后会做成什么?(依次出示塑料、棉线和小木块。)生:“吊篮”、“帆船”、“降落伞”。师:(迅速做好降落伞并高高举起)这时,我松开手,会怎么样?生:“会掉下来”、“会落下来”、“会降落”。师:真的吗?请大家先自制一个降落伞,再玩一玩。比比哪组做得最快,玩得最好!(众生分组制作降落伞,然后开始玩。)评:通过自制降落伞、玩降落伞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