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涛 《寻根》2010,(4):123-125
中古时期世家大族历经许多朝代更迭和政权轮换,仍然保持着自身的大族地位,处于不败之地,原因何在?当与家学有关。家学的繁荣是世家大族得以长久保持尊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关于世家与学术化之间的关系,陈寅恪先生在《崔浩与寇谦之》一中有精到的论述:“东汉以后学术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大族盛门乃为学术化之所寄托。中原经五胡之乱,而学术化尚能保持不堕,固由地方大族之力,而汉族之学术化变为地方化及家门化矣。故论学术,只有家学之可言,而学术化与大族盛门常不可分离也。”这种状况在中古时期尤为明显,随后世家大族在社会变动中不断被庶族蚕食,唐宋科举制度的人才选拔对它们有猛烈的冲击,造成的影响虽不是那么突兀,但世家无法再占据化的主流地位。化学术的传承主要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方式,但后自孔子以来明显占主导地位,到了近现代社会,随着新教育制度的逐步确立,现代意义的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成为造就人才和网罗人才的公共性空间,私人性的家学被再一次挤到边缘位置,然而因为家族制度的依然存在,作为中国化中的独特现象,世家化并没有消失殆尽,它在新的语境下又暂时找到了赖以生存的依据,在这里我想就近现代化学术史上颇为耀眼的新会梁氏、建德周氏、义宁陈氏、德清俞氏作些略带综合性的探讨,着重点不在这四个化世家是如何兴起的,而是细察世家的化是如何流衍到下一代,其中有没有创新或变异,最后又是如何衰落的,有没有复兴的可能。至于四大化世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术上的交往,在此未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官学兴废无常,不能适应学术文化发展的潮流,遭到世家大族的抵制。魏晋以后,门阀制度得到确立,世家大族政治经济地位稳固,积极利用家族资源建设家学。从东晋后期开始,世家大族权势衰落,家学、家风几乎成为维护家族地位的最后手段,生存危机和相互竞争使家学空前繁荣。魏晋南北朝的经学、史学、文学、艺术乃至科学都是以家学模式进行传承,世家大族的家族教育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官学和家学的历史考查,可以探究这一时期学术传承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4.
刘昱  刘志桂 《寻根》2021,(1):138-139
庐陵地区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历史上三次大的北人南迁,文化南移,庐陵地区是重要的落脚点.宋代开始,北方的世家大族迁徙遂川,人才在此聚散,文化在此融合,并促进了人口的繁衍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宋代是遂川书院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官方与民间积极办学,书院创办时间早,功能全,效果好,既发展了本县的教育,也吸引了周边县的学子前来...  相似文献   

5.
北朝至隋唐时期黄河流域的西域胡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阳光 《寻根》2006,(2):35-41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黄河文明,在中华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地位非常重要。黄河文明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不断地与周边地区文明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北朝至隋唐所处的中古时期是黄河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剧,大量胡人的进入,使得黄河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现出胡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京兆杜氏家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绵延几个世纪、杰出人物辈出的家族。魏晋南北朝以来,杜氏成为声名显赫的门阀,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留下了不同寻常的印记。追溯杜氏家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对了解中古社会史中的世家大族的发展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杜氏在上古为祁姓。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姓。在《国语·晋语》中记载了有关黄帝二十五子的传说: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儇、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对于这一传说,我们可以从氏族分裂的角度来理解。根据现…  相似文献   

7.
王甫松 《寻根》2022,(1):76-81
北宋睢阳王氏,即以礼部侍郎、"睢阳五老"之一王涣,翰林学士、学者王洙,参知政事、目录学家王尧臣,藏书家王钦臣等为代表,长期活跃在北宋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世家大族,因居住在砀山、虞城、宋城等地(古称睢阳),而自称睢阳王氏.但在这样一个文化世家的家族记载中,对于其始迁祖只有官职没有名讳,本文即对睢阳王氏始迁祖名讳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8.
任崇岳 《寻根》2014,(1):124-130
邓姓的来源邓姓源于邓国,是因国而得姓。邓国始受封于殷商时期,邓国立国之君是商朝高宗武丁的叔父,因封曼地而姓曼。《世本》说:“邓为曼姓。”《说文解字》:“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此后的典籍也多持此说。如晋代王羲之的《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说:“而世族之所通显者,  相似文献   

9.
吕博 《寻根》2008,(5):10-12
中国古代凡遇皇帝登基、改元或呈现祥瑞,都会大赦天下,以示恩泽。由于中国是礼仪之邦,因此每逢大赦常常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并有一套相应的礼仪。时代不同,其繁文缛节也各不相同,但树金鸡是中古时期举行大赦典礼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中原地区概念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瑞泽 《寻根》2005,(5):10-12
中原地区的概念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原”一词由过去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转向了专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一转变的呢?根据现存的史料分析,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到六朝时期,“中原”一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因为从相关的史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原”一词在这一时期开始,有时指原野,有时指中原地区,而到后期已经是专指中原地区了。  相似文献   

11.
楠子 《世界文化》2012,(4):56-56,F0003
印度的坎达利耶.马荷带奥庙又称坎达利耶天王寺,修建于公元1025—1050年,位于被称为"神之城"的卡朱拉候古镇,是典型的北部印度教寺庙,主塔高约35.5米。中古时期,印度建筑风格大致分为三派,玛拉它派、奥里萨派和卡拉提克派,而坎达利耶.马荷带奥庙即属于奥里萨派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曲线形环根状塔式结构,远看好似竹笋,所以又被称为"笋塔"。"笋塔"从外表看,雕凿繁缛华丽,  相似文献   

12.
李姣 《寻根》2016,(4):130-133
正修谱的发起、统修与支修徽州多世家大族,丁繁派多,一般在修谱之前,族人之间都要联络各支派,取得修谱的共识。乾隆婺源《庆源詹氏宗谱》:今乾隆辛丑,庆源又复邀修统谱。我派子孙素明尊祖大义者,恐族大支繁,夙被所愚之人仍蹲故辙,爰于壬寅孟夏约集远近宗支,开局祖祠,特于嘉靖谱底汇出云烟宗派,厘  相似文献   

13.
颍川陈氏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寻根》2003,(2):104-109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颍川陈氏正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汉末魏晋颍川陈氏家族成员史实见载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等书,其中陈、陈纪、陈群、陈泰并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列有专传。颍川陈氏作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在谱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也撰有《陈氏谱》一部,可说是陈氏最早的私家谱录了。可惜经历代丧乱,该谱已不复存,但南朝宋裴松…  相似文献   

14.
提起“美丽”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大家都知道它既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物;在用于人物方面时,总是用来描述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子),而不能描述男性,如说“美丽的姑娘”、“美丽的女子”,而不说“美丽的小伙”、“美丽的男子”等。“美丽”似乎成了女子的“专利”,与男子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只是中古以来的情况,历史上并非一直如此。远在上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以前),“美丽”这个词是可以用于男子、描述男子的容貌的。也就是说,上古时期的男子同女子一样,也是可以“美丽”的。这种情况在典籍中时有反映,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15.
中堂,唐宋时期的官称,相当于宰相或明清时期内阁大学士,大约取其于议事堂居中总理政务的缘故,名之中堂。由官称转而指称民居宅院厅堂或堂屋正中高挂的字画,似乎也因其厅堂居中之意。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发展的自觉设计张岱年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自上古时期以至中古,各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展,而各具特色。自16世纪以后,西方社会突破了封建等级制的束缚,率先进入近代文明时期,而中国仍在原来轨道上徘徊。到18世纪,西方列强东侵,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压之下,中...  相似文献   

17.
鲁先圣 《寻根》2011,(3):8-11
自唐宋以来,书院文化崛起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阵地。尤其到了宋代以后,渐渐由开始时期的民办性质过渡到官办性质,走到文化发展与普及的前台。一直到明清时期,书院始终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脊梁,是中华文明书香漫溢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24日,荷兰、英国警方与西班牙警方联合行动,在毕加索的出生地——西班牙北部的马拉加镇一举抓获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盗窃团伙。提起该团伙中的马尔·佩星与彼得·贝尔伍德,在整个欧洲可谓“大名鼎鼎”。从本世纪初开始,这两位专偷地图的“超级高手”,足迹几乎遍布了欧洲各大图书馆。成功窃取了数千幅中古时期的地图。自2004华神秘失踪以后。他们一直是欧洲各大图书馆与警局联手寻找的对象,英国名的《观察家》杂志则形象地称他们是“偷世界的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张波 《华夏文化》2010,(1):13-15
<正>在北宋时期,关学创立。由于张载及其弟子的努力,关学思想发展达到宋代理学的较高程度,其影响不下于洛学,在关学史发展中出现了第一次高峰。南宋时期,关学零落,学者多专注于事功,但思想创新甚微,影响较小。金元时期,虽偶有杨奂、杨恭懿等学者出现,但仍然持续南宋时期的低迷状况,其思想亦多承程朱遗绪,鲜有理论创新。但是,时至明代,关学发展不仅呈现出多元、变异的特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是中国中古时期最优秀的诗人 ,但在思想史上却没有他的名字 ,究其原因 ,思想史只注重历史上那些有思想著述的人。然而相对于中国思想的言说方式而言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格的影响与品性的魅力 ,这在先秦与两宋时期最为明显。因而在历史上 ,这种言说方式往往比一些议论风生的谈论家与有系统著述的思想家 ,更能点化出文化心灵的明澈处 ,更能表现出时代思想脉络的生动处。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思想家。中古思想史的发展 ,玄儒并用或儒道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而何晏、王弼只会用道家的说法 (空、无 )以附会儒家传统 ,并且他们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