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焰子 《江西教育》2005,(4):17-19
“我家孩子房间的门把上挂着一块牌,上面写着‘请勿打扰’。门上还写着‘有事请先敲三下,允许方可进入’。怪事!进自己孩子的房间,还需要得到批准?”一位朋友对着笔者大吐苦水。她的儿子正在市十中读高一,有一次,她未敲门就进了孩子房间,孩子竞恼怒地大声问道:“有什么事?为什么不敲门进来?”她十分伤心,说:“白养这么大了,这样对待我们。”  相似文献   

2.
“学会感激”是学生的必修课。在某地的一次研究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中,发现许多孩子对于“我感激……”这样的作题目竟然觉得无从下手。很多孩子可能真的没有被感动过。父母、学校、社会对他多么好,他都不会感动,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孩子们只知道享受别人给予的爱,很少知道爱也是需要回报的。  相似文献   

3.
周礼 《家长》2011,(12):1-1
周末,我带女儿去书店买书。原计划让女儿买一些智力开发、绘画、故事类的图书,因此一进书店,我就带着女儿径直朝儿童文艺区走去。我为女儿选了《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可女儿均摇头表示不喜欢,我便索性让她自己选。  相似文献   

4.
共青团上海市委、市少工委和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不久前联合发布了“上海未成年人媒体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未成年人的媒体偏好越来越向非传统媒体的电脑、网络类倾斜,选择媒体最主要的心理需求是娱乐。  相似文献   

5.
管洪芬 《家长》2013,(11):37-38
阳光明媚的一个周末,我拉着女儿一起出门逛街。走在大街上,我不由得感叹外面的世界真是热闹,而且整个街道摆满了各种摊点,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的一次在香港召开的会议上,杂志社的编辑李一几与美国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所长马西·古达米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儿童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又名:爱德华·载格勒研究所)的博士后刘彤教授结识,并开始了太平洋两岸之间的合作,在本刊开设了专栏——“格赛尔心理探秘”。几经沟通,马西、刘彤,以及爱德华·载格勒研究所的所长沃特杰列姆博士在这个夏天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7.
浠浵 《家长》2013,(5):6-8
我周围有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一切,可是孩子却不理解自己,经常顶嘴,还总觉得家长不爱自己。其实,不是孩子不懂事,也不是家长做的不够,而是家长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爱的背后是尊重。  相似文献   

8.
陶忠华 《云南教育》2005,(19):80-80
随着课改的深入,笔者在课堂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喜欢哪段就写哪段。”评课的时候,教师们对此争论最多。对于这个问题,我看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潇潇 《小学生》2011,(6):54-55
每个人都有获得尊重的心理需要。教育和培养未成年人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尊重未成年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受封建传统的影响,有的教师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习惯于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输和强迫方式,缺乏对未成年人应有的尊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真实感受。最后实际教育效果始终不理想,甚至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0.
孟艳 《幼儿教育》2014,(1):13-13
睡前读完《小鸟和牵牛花》的故事,我问儿子“如果你的好伙伴生病了,你会为他做点什么呢?”儿子脱口而出:“我会用绳子把他绑起来拖到医院给他开刀。”我吓了一跳,小家伙不会连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吧?听完他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国一位教育家随团到瑞典去访问。一天,他们要去一个偏僻的地方,不知该怎么走,一位小男孩主动过来热情耐心地为他们指路。这条路果然不好走,反复听了几遍,他们才明白。  相似文献   

12.
1月7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做客凤凰网,探讨最让家长头疼的家庭教育问题。他提出要“捍卫童年”,捍卫童年的核心是捍卫儿童的权利,这是一个法律概念,跟法律的精神是相一致的原则。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捍卫童年就是要捍卫他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据《京华时报》报道,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近日召开的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他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时候是培训机构的一种宣传语言,不值得大肆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进行选择,我们在进行选择时都会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于自己有利,或者是便于自己接受。同样,学生在对待教师的教育时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他们会对教师的教育进行选择,并且会有选择地接受。所以说作为教师,必须要正视学生的这种选择性,尊重这种选择,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于教师的教育选择,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儿子小时候,我和他妈一直对他讲:“从小就要养成听话的好习惯。在校,要听老师的;在外,要听叔叔阿姨的;在家,就要听爸妈的。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今天的父母来说,如果我们说“父母与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可能很多父母都会认同。但是尊重孩子不能只挂在嘴上,要体现在行劝中。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风云多变。人类,尤其是青少年,该怎样生活和工作呢?他们如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而又不致误入歧途或显得无能为力呢?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呢?这是每一位父母所关心的。罗丝·斯坦福·皮尔女士提出了孩子所要具备的六大品质。她说:"假如我再度作为一位年轻的母亲,我就会把这六大品质作为礼物,奉献给正在思索和追求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教育》2011,(9):85-88
刘霞:南博科学教育研究所高级讲师,教育部重点课题组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报告会全国演讲团特约主讲嘉宾。近年来,刘霞与同仁们致力于家庭教育及学生心理的研究和咨询工作,社会反响非常强烈。咨询热线电话:025——83244683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一次在家尿床了,母亲送她到幼儿园有些迟.便把缘由向老师解释了一下。不想这位老师又把小女孩尿床的“秘密”在班上讲了。小朋友们都取笑这个小女孩,以至她回家后哭着闹着再也不去幼儿园了。在成年人看来,一个5岁的小女孩尿床,不足为怪,可是对小孩子来说,尿床却是件很羞耻的事情.是无论如何也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大事情”。  相似文献   

20.
高启山 《四川教育》2004,(11):28-29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最核心的问题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即尊重学生作为人应该具有的正当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尊重他们对生活、学习的选择权和自由活动的权利;尊重他们在人群中的应有地位,把他们看成与自己身份平等的“人”,并尽最大可能为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这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