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民彝"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住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对民众起到政治启蒙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总结,为他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杨孝青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2):12-19,35
重视创造是李大钊哲学思想的鲜明特点。李大钊在会通"中西马"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创造"为核心的新哲学体系。从宇宙论来看,李大钊将《周易》的变易思想、道家的"道生"说、西方进化论学说以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相结合,揭示了宇宙的存在是一个生生不已的创造过程;从认识论来看,李大钊从传统文化"民彝"一词切入,通过引入西方近代民主政治观念对其加以诠释,指出创造是人民的固有本性,进而揭示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方法论来看,李大钊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会通东西方文明之长,创造灵肉一致的"第三文明";从实践论来看,李大钊通过"少年运动"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源头活水,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民彝”的概念是理解李大钊民彝思想的关键。李大钊的民彝思想是他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当时传人中国的西方政治学说有机融合的结晶,是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而形成的产物,也是李大钊日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4.
通过李大钊民彝史观、毛泽东实践观和冯契智慧说到广义的认识论, 这一思想历程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由关注自然本身到关注人,突出了人性、人格、个性自由等人的存在问题,运用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5.
五四前,陈独秀和李大钊提倡的基本是资产阶级民主观。陈独秀注重平等及多数国民的权利与实现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李大钊“民彝”的政治观念,其间理入了关注民众的色彩。他们的民主观包含了一些有利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因素。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部分人士认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抛弃民主主义的过程;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部分人士则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民主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多数人的民主,平民主义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政治制度,而且是一个抽象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6.
文化融通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命题。1916年,李大钊将中西方优秀文化因子有机结合,形成了他独特的"民彝"思想。事实上,"民彝"思想的产生也是他关于文化融通的初步尝试。1918年,他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正式提出了文化融通的观点。在文化融通的理论视角下,"民彝"思想具备了自己崭新的特质,即浓厚的哲学意味和伦理内涵、永恒性和神圣性,以及衡量事理的功能和政治目标的至上性。  相似文献   

7.
《滨州学院学报》2020,(5):63-67
"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先驱者的初心与新时代的使命"为主题,对李大钊精神和初心使命、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李大钊思想理论、李大钊革命活动以及如何深化李大钊研究等进行了深入研讨,成果丰硕,意义重大,必将推动李大钊研究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3个方面论述了李大钊的民彝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指出他的民彝思想植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是西方先进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后,中国出现了一批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后,继续坚持对民主的追求,重新认识民主问题,把民主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他们用民放解释社会主义,揭露和批判西方民主的阶级实质。其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民本位"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一种,是伦理政治的一种理论形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遗产,进行从"民本位"思想到民本主义的改造,到民本主义的实现,理论上讲,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现时代的科学运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实践上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结合的必然产物,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世俱融的品格.这种改造和发展必将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乃至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都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3个方面论述了李大钊的民彝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指出他的民彝思想植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是西方先进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关于文化的精辟论述,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的重大创新发展,研究意义重大。近三十年来对李大钊文化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李大钊文化思想形成与发展研究,李大钊文化思想内涵研究,李大钊文化思想的价值意义研究。通过概述和评析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的现状,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李大钊文化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民彝”是李大钊为追求时代潮流、将中西方思想有机融合而提出的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风俗,礼仪、习惯、道德等的总和;伸张、扩展是其特性,可能被压抑、障蔽,但最终会“发扬光大至最高点”;它实质是关于“人”与政治、社会历史之间关系的理论,它尊重和强调个体——“我”的自由发展。“民彝”思想的渊源主要是中国明清以来的风俗决定论和英国十九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的青春哲学以中国传统思想与进化论相结合,论证青年发扬生命力再造中国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对尊孔复古思潮的批判与对民彝的崇尚确立了实现青春中华之再造的途径。纵观李大钊思想的发展,可以认为,青春哲学是李大钊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历程中,"欧战"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大钊由关心中国利益而关注"欧战",通过对"欧战"的持续关注与不断深入考察,他坚定了民主主义信念,预言了20世纪民主革命潮流,并对俄国革命产生兴趣,通过对十月革命的认真分析与思考,李大钊从思想上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转变。从李大钊对"欧战"的观察与思考中,可以发现其思想转变的内在理路与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性、阶级性、相对性等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核心理念来阐述民主的本质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认识,最后阐述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现实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7.
黄清迎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2):48-52,73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形成经历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和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三个阶段。强烈的历史担当意识、复杂的理论和实践斗争是他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形成的缘由。科学理论与革命实践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转化为广大工人群众的信仰以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我党的思想、方法,是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三大特色。了解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形成及其特色,对于当前广大民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当代价值/李荣亮,张维真//《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8第11期文化融通视角下李大钊"民彝"思想新探/赵书昭,段立全,侯佳//《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8第11期周恩来军事决策的基本特点/于化庭//《毛泽东思想》2018第04期甘肃省生态文明策略研究/牛妍,张胜闻,席浩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第07期论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张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第07期孙中山"振兴中华"中国梦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启示/胡志远,陈玉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第07期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建党、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初步构建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建党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系统地研究李大钊的建党思想,对于缅怀李大钊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推进全面...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作为我党历史上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非常重视对农民、工人、妇女和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他的成人教育思想的产生受到了战后"劳工神圣"思潮、平民主义和平民教育思潮的影响,体现了李大钊积极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高贵品质和对民主主义的崇尚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