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孙中山在寻求中国革命真理的过程中,借鉴并批判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独创了五权宪法学说,作为与其三民主义并列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同盟会为主体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未了解和接受五权宪法,不但组建了三权分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而且制订了与五权宪法相背离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使中华革命党再次打出了五权宪法的旗帜,但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却又要继续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之作为"批判的武器"。随着护法运动的一再失败,孙中山也在对于临时约法进行"武器的批判"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与临时约法的关系,历时10余年。他通过对于临时约法的扬弃而完善起来的五权宪法学说,虽然在理论与实践上难免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对于当时和后世,仍有思想武器之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管窥的方式,将新发掘的史料与已有相关研究资料结合起来,重新分析《大同日报》改组事件,对孙中山赴美革命宣传和美洲革命党报的发展演变历史,提供关键的“场景补充”和背景分析:在唐琼昌的主持下,《大同日报》一直是名副其实的“革命报”;1904年孙中山“改组”致公堂和《大同日报》,其重要背景是唐琼昌与保皇会的决裂;《大同日报》既是一份“革命报”,也是一份“华侨报”,其在地实践和社会影响受制于复杂的历史环境。新闻史在强调“美洲革命党报”历史影响的同时,也应关注近代旅美华侨的政治认同和抗争实践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进代表洪秀全和康有为,立足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突出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大同思想。他们对大同社会设计的模式、实现途径和与实践结合程度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但从内容、实质上看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两种大同思想在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长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临时约法》的倡导者,《临时约法》的主要精神贯穿着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以《临时约法》作为思想武器、法制武器,和袁世凯的专制、复辟作斗争。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先后6年的护法运动。以维护《临时约法》作为斗争形式,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生平活动中占十多年之久的历史阶段。文章从中国国情角度探讨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的动机、主要过程、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孙中山最后认识到护法解决不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选择了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与美国渊源颇深,兴中会肇起于斯,筹资奔波于斯.《纽约时报》的报道使美国各界认识了这位中国革命者.1925年孙中山去世之后,在华埠举行的各种纪念活动及纪念物品,通过报刊为人们所体认.敏锐的观察家创造性地提出“孙中山符号”的概念,并看到了其对于中美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在其启发下,孙中山符号被适时地加以宣传,表达了其意识形态主张,维护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展现了战后美国对华关系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五族共和”的口号是民国元年孙中山提出的,孙中山在新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表明:“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以实现“民族之统一”。日本学者片冈一忠曾经对孙中山首倡“五族共和”的说法提出质疑,并论述立宪派巨头张謇在南北和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笔者既同意片冈的论点,又提出新的看法:即“五族共和”一词来源于杨度1907年撰写的《金铁主义说》,一直到辛亥年武昌起义后,经过南北谈判,逐渐变奏为新国家的民族统一理论,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革命党人,包括孙中山,都对满蒙回各族怀有否定性的形象,使得他们对“外中国(藩部)”的民族整合问题漠不关心,相反,居住北方和内陆中国的满蒙王公以及旗人集团为了保持他们的既有利益,积极响应“五族共和”的口号,要求“与汉人平等”,导致南北妥协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来,辛亥革命既是不同政治力量的斗争,又是一段内外、大小“中国”交错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约客》是南宋被称为“永嘉四灵”之一的赵师秀(1170-1219)的传世名作。谢枋得《千家诗》题为《有约》,《宋诗纪事》称作《绝句》,素以写景清新明了,体物精细.抒情含蓄而余味深长著称。  相似文献   

8.
宋耀如青少时期随出洋谋生的移民潮到美国,在美国接受教育,并受"民有、民享、民治"及祖国自强、民族革命的思想启蒙。1886年回到上海当职业传教士,经陆皓东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因钦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意向,他倾其所有,不为名、不求利,默默无闻地支持辛亥革命。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他举家跟随孙中山逃亡日本,与孙中山建立了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宋耀如曾一度反对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事,但最终接受事实。宋耀如是一位"不求知名于世的世之隐君子",是具有高尚人格的一介平民。  相似文献   

9.
清季官僚董恂在国运衰微的大势中无显赫“政绩”可言 ,却在文学领域作出了可观实绩。其任三口通商大臣 ,总理署治事期间 ,曾因亲手翻译美国诗人郎费罗的《人生颂》 ,而成为“具体介绍近代西洋文学的第一人”(钱钟书语 ) ,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都值得书写一笔。  相似文献   

10.
11.
孙复、刘敞、孙觉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春秋学者,其所阐发的"尊王"思想代表了北宋《春秋》学思想的主流。三人在尊王权、贬诸侯、攘夷狄三个层面对尊王做了充分的阐发,反映了北宋《春秋》学的尊王大义。  相似文献   

12.
蒙元统治者为了利用与规范道教,在着力扶助张留孙建立官方政治化道教——玄教的同时,让张留孙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使之成为政治化道士。张留孙秉持龙虎山天师道传统的"黄老政治"思想,积极劝导蒙元统治者施行黄老政治,并由此和蒙元统治者展开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张留孙的思想与行为赋予了玄教浓厚的政治化特色,而蒙元统治者也利用玄教比较有效地实施了自己的宗教政治。  相似文献   

13.
唐绍仪和孙中山都是广东香山县人,属同时代的政治家。他们在民国初年曾共同为反对军阀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而携手合作,同时在实现共同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上又存在着重大分歧,以致最后在政治方面分道扬镳。但两人是君子之交,并未反目为仇,反而一直保持着私人的过从和友谊。  相似文献   

14.
论孙刘联盟     
孙刘联盟是在曹操大兵压境的严峻形势下孙权、刘备采取的权宜之计。长远而论,联盟与双方的争霸图谋相冲突。联盟在鲁肃、诸葛亮的全力、倾心推动下形成,势必随着他们不能掌握局面或离世而出现波折。孙权、刘备及其部属于联盟多无诚意,但联盟破裂应归罪于孙权、吕蒙而非刘备、关羽。吴、蜀后期的"盟好"关系尽管是因为"蜀弱吴孤"和吴国国政混乱不得已而为之,但"掎角之势"仍然保障了三分局面的相对稳定和吴、蜀向南方、"南中"发展。与历史上众多的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的所谓联盟相比,孙刘联盟产生过重大影响,是维持时间长、有过真诚合作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与广州中央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3年,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建立后,孙中山从革命需要出发,一手创办了广州中央银行。广州中央银行的制度建设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金融思想。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广州中央银行并未能被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但它还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前吴稚晖对孙中山的认识由浅至深,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折射出孙中山领袖地位确立的艰难历程。1903年初,吴稚晖加盟革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大力宣传和坚决捍卫孙中山的领袖地位及其革命主张,成为孙中山早期革命事业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  相似文献   

17.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了捍卫辛亥革命的成果,维护民主共和,重新集结革命力量,组建了中华革命党,与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展开殊死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福建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是闽籍华侨的主要侨居地。孙中山将该地区作为开拓与发展革命运动的重要基地。本文以孙中山与闽籍华侨领袖林文庆、黄乃裳、陈楚楠、吴世荣等人建立的革命关系 ,论述闽籍华侨在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团体、发展革命力量等方面 ,对辛亥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伦理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其伦理思想有鲜明的特点即中西合璧的特征 ;“革政”与“革心”的统一 ;鲜明的政治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刘杰 《保定师专学报》2011,(4):85-87,132
孙中山货币银行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通过“钱币革命”建立现代货币本位制度,同时在其革命生涯中积极推行银行建设主张,并进行积极的实践,形成了其独特的货币银行建设思想。这些主张和实践都推动了近代货币银行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