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容和要求1.了解和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2.知道逢双(或逢单)数数比一个个数要快。3.培养幼儿观察和分析能力。情况分析幼儿已学习过10以内的相邻数和倒数1~10,在这基础上再来学习和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可能会减少一些学习的难度。估计三分之二的幼儿能完成本活动的学习要求,个别还能超过要求。其余的孩子中,有的因为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因为智力发展较差,反映较迟钝,学习进度可能迟缓。因此我们设计了《老虎和小兔》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用游戏活动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基础差的幼儿能初步学会区别10以内单双数和逢双数数的方法。能力强的幼儿对10以上的数也会逢双数数。  相似文献   

2.
情况分析我园因人数少,不能像正规幼儿园那样分班。只能2.5~3.5岁为小班,3.5~6岁为中班。这样,幼儿在年龄、智力上有很大差异,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年龄大、智力强的幼儿会正确点数10以内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目测10以内物体。年龄小、智力弱的幼儿只能认读5以内的数,点数物体时,速度较慢,有时还会说错总数。在教学时,如果提出统一的要求,进行同一的内容,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指导幼儿给物体编序、认识10以内序数  相似文献   

3.
谁是小机灵     
目的: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活跃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创造力。准备:比幼儿总人数多一倍的纸片(长3厘米,宽2厘米),在每张纸片后面写着10以内各数的加减式题一题。全体幼儿分成5组,每组选一位能力强的幼儿当小组长。玩法:小组长把彩色纸片向上撒,要求幼儿想办法接住空中的纸片。接到纸片的幼儿排成一队,按排列的顺序依次回答纸片后的计  相似文献   

4.
一、活动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中指出:5~6岁幼儿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可见,让幼儿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是大班数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到了大班下学期,多数幼儿对超出10的加减运算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①大组幼儿学习10以内序数,能分别说出第一……第十。②中组幼儿复习对10以内各数的认识。③小组幼儿练习10以内数的按物数数。④学习礼貌用语。⑤培养幼儿友爱精神。教学准备:①布置好两幅背景图(用贴绒教具):图一,小树若干布置成树林,小动物鸡、鸭、鹅、马、牛、羊、猪、兔、猫、狗;图二,一排美丽的房子(10座)。  相似文献   

6.
多用棋     
李穗娟 《教育导刊》2004,(20):48-48
通过玩棋训练幼儿计算的思维能力,并学习10以内的分解、组成,10以内的加减。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幼儿基本上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困难,需要在应用上下功夫。 活动目标 学习运用10以内数的组成,灵活进行加减运算;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活动准备 活动室后面作为超市。陈列各式夹子,数量是幼儿人数的5倍,每一个夹子上都用10以内数字为标价。  相似文献   

8.
活动目的: 1.学习10以内数的点数。 2.培养幼儿形成10以内数的数概念。  相似文献   

9.
张丽 《教育导刊》2007,(6):46-46
一、多功能学具盒(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包饺子的游戏中学习"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子母扣互相对应,"饺子皮"与"饺子馅"互相对应。) 2.让幼儿感知10以内的数量,知道数、物对应的关系(按照纸盘中的数字"盛饺子"。) 3.让幼儿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可任意选一张20以内的算式卡来考考幼儿,请幼儿用"饺子"来帮助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认为,数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体操,幼儿时期数概念和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直接反映着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3~ 6岁的幼儿要求掌握 10以内数的序数, 10以内数的大小和组成, 10以内数的加减、相邻数以及比较多少、一样多,图形的认识等,数、量、形、空间、时间方面的知识。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要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将数学知识散点渗透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是进行幼儿数学教育的最佳方法。   1.在角色游戏中的渗透   角色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模仿和想象,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1.
猜拳游戏     
目的:①复习10以内的加减。②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③训练幼儿手指灵活动作。玩法:两个幼儿互相猜拳,看哪个幼儿先  相似文献   

12.
形成幼儿10以内数的概念是幼儿园计算教学的主要内容。当幼儿学会了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的数量,会说出总数,按数取物,并在判断物体数量多少时不受物体的形状及排列形式的影响,即达到了数的守恒,这才算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初步形成了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幼儿进一步掌握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和数群的结构,这时才可以说,幼儿已形成了10以内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活动目标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活动准备1.幼儿每人一套实物卡及10以内的数字卡、记录表格、笔、磁性板、磁性水果。2.场地布置:3排椅子,每排10张,分别贴上数字1~10,椅子下各放一筐塑料水果,数量分别为1~10的桌子、椅子、杯子、装饰物布置成“老师的家”。  相似文献   

14.
相邻数教学是数形成和序数教学的继续和加深。目的有二,其一是让幼儿掌握相邻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某数与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其二是让幼儿能找出10以内序数中漏掉的数,更牢固地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加深对数的抽象性和顺序性的认识。我是这样教幼儿学习相邻数的。一、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意义1、幼儿谈自己家的邻居。要求住平房的幼儿讲出紧挨着自己家左  相似文献   

15.
像我们这样年龄大、教龄长的教师在平日的教育活动中总有些求稳怕乱的思想。对开展一些新的活动,往往既不相信幼儿,又不十分相信自己。就拿让中班幼儿自己做点子卡片这一活动来说吧,这和传统的数学课有所不同,它要求让幼儿自己计划、制作10以内的任何一个数的点子卡片。设计此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幼儿学会自己预订计划,复习对10以内数的认识及培养幼儿完成计划的能力。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是通过活动观察了解各个幼儿在认数及完成自订计划的能力方面所呈现的不同水平,并以此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适合年龄:3岁以上的幼儿 功能简介: 1.学习10以内数的按数取物: 2,导入单双数的概念.学会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材,以笔算为主.学生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算训练,心算能力普遍较低,以至于到了中学,甚至成年以后心算能力都很低.研究证明,人的心算能力和其它能力一样,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结果.4至7岁是人心算能力发展的关运用,我根据幼儿及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利用扑克游戏的方式对一些幼儿进行了心算训练.心算能力均得到很好的发展.有的还用常发展.利用扑克游戏对幼儿进行心算能力的培养,简便、实用,幼儿喜欢玩、喜欢学,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计算技巧,由实物计算水平很快上升到抽象的数的计算,实在是一种好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很受欢迎,也得到一些专家的好评.这种训练方法适合于二年级以下的学生在课外活动时教师辅导学生,家庭中家长辅导学生.本文打算就如休利用扑克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作一些介绍.首先,幼儿在引入计算之前要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从1开始数到100,数出实物的总数(至少30以内),会倒数数(至少能从20、19依次数到1);能用眼睛看出10以内物体的总数(不出声数);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能用实物计算10以内的加减;能正确比较10以内任意两个数的大小.只要幼儿达到这个  相似文献   

18.
<正>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简言之,就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偏离幼儿园教育的轨道,违背幼儿发展规律和身心健康,片面追求幼儿学到多少拼音知识,会读会认会写多少个汉字,10以内的数的分合是否熟练掌握,2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能力如何,会背诵多少古诗词,会说多少英语等,理念的偏颇,致使幼儿园教育教学发生了"病变"和"质变",制约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违背幼儿的认知规律,只为满足幼儿家长的  相似文献   

19.
设计说明:向中班幼儿提出10以内数数的要求似乎十分简单,其实要正确而迅速地数数并不容易。我们发现大多数四五岁幼儿仅停留在逐一点数的水平,一旦数得快或超过五的数量就易出错。我们认为,目测数群能力是幼儿数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们首先通过拍皮球、“开火车”等游戏让幼儿学会从10以内任何一个数接着往下数。在此基础上,我们有目的地设计、制作、投放大量供幼儿操作的学具(如下),引导幼儿积累“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经验。这些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操作性强,能让幼儿动手动脑,反复练习。②具备多种目测数群的条  相似文献   

20.
一、情况分析我班大多数小朋友已掌握了10以内物体的点数,并能准确地说出总数。几个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还能目测5以内数群,只有几个幼儿点数时速度较慢,有时还会说错总数。另外,大部分幼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已初步建构起一一对应的观念,学会了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一样多”。据此我在安排“是不是一样多”数的守恒教材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大部分幼儿学习不受物体大小及排列形式的影响,比较8以内的两组物体(同类)是否一样多。 2.能力弱的幼儿至少学会不受物体的大小影响来比较5以内的两组物体(同类)是否一样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