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作为教材中的一篇传统篇目,因其主题的深刻和艺术手法的生动,使得这篇三千字左右的故事深受读者喜爱。这样一篇小说,该以怎样的形式把它呈现在学生面前呢?能否从一个新的视角教学这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2.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歌加工而成。这组原来“其词鄙陋”的祠祀曲,经过屈原的手笔以后,思想上、艺术上都显现出新的光彩,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少司命》就是这样一首以卓绝的艺术技巧显示了深刻主题思想的好诗。然而《少司命》的主题是什么呢?历来的注家直把它当作一首“神人相悦”的恋歌,令人也莫不笃信于此,似乎爱情主题说已经成了定论了。因此,如陆侃如、高亨等先生就认为“《少司命》篇……有神人恋爱的意味。这和《湘君》等篇是一样的。”我认为,这实在是误会,它完全歪曲了《少司命》——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英雄颂歌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是为母亲写一篇小传,我感觉这个要求有些难度。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传记类文章的写作还比较陌生。另外,初中入学以来,学生已经写过几篇描写母亲的记叙文,现在再写母亲,很难写出新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他们为母亲写出入情入理的小传呢?经过细致的探讨,我反复研究了第一单元的课文,决定充分利用《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教学,实现由阅读到写作的迁移,主要做法有两点:一、激发对母亲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一堂作文指导课,必须创造愉悦的写作环境,引起儿童表达的欲望,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写《有趣的手工劳动课》这篇作文时,一位老师是这样教的: 首先,老师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画家的动物画《悄悄话》,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是两只猴子。”“是小猴在跟妈妈讲悄悄话呢!”同学们  相似文献   

5.
董玥,就读于淮安市开明中学初一年级。年仅13岁的她在采访、写作方面可是个"高手",已在《中国儿童报》、《中国儿童画报》等报刊上发表稿件140余篇,获得过"全国十佳小记者"、"全国好少年"等荣誉。董玥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呢?又是如何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她的精彩世界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6.
《卖油郎独占花魁》是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名篇,历来被广为引用。那么这样一篇短篇小说有哪些独特的魅力或说艺术特色,能如此的吸引人呢?本文将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喇叭花》(六年制语文六册15课)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如何对学生作文起到“示范作用”呢?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由植物生长规律,找出文章的思路、结构,再找出它的写作特点,最后指导学生作文。怎样在教学中贯穿这条线?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完成了以下教学程序:一、找规律①想一想:一粒种子经过哪些生长过程才能长成花?  相似文献   

8.
宋晓霞 《学语文》2003,(4):15-15
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入了曹植的《白马篇》和曹操的《短歌行》,曹植的诗和曹操的诗有什么区别?谁的艺术价值高一些呢?现以《白马篇》和《短歌行》为例,分析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姜秀琴 《生活教育》2011,(19):75-77
"作文作文,一见头疼,想了半天,一句不成",这是目前中学生作文的普遍情况。有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不少学生只能胡编乱凑,交上一篇了事。为什么会这样呢?说白了,没内容可写,也就是没有找到写作灵感。最近,我让学生写了一篇题为《那个地方》的命题作文,在其中发现了十多篇较为出色的文章。作文讲评时,我要求这些同学介绍各自的灵感来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精讲课文,《教师教学用书》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教学中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呢?这就必须深入地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探索学生发现作文素材的心理过程. 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篇作文——《吃肉粽》,讲的是端午节那天,妈妈带回来许多粽子,有肉粽、豆沙粽.这  相似文献   

12.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也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怀人散文。经 典文本简直步步莲花,处处精彩,可讲的点很多。对于这样一 篇经典的文章,优秀的教学范例不胜枚举,我该如何去教呢? 我应从哪个角度切入呢?不禁陷入“经典教学恐慌”。  相似文献   

13.
怎样积累素材、写好作文呢?最重要的是在平时学会观察,在生活中汲取养料。那么,应该怎样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呢? 首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各样事物,记在心头,或者笔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就会发现在自己身边随处都有写作的材料。有一位初一的学生周伟写了一篇《我的花母鸡》,文中的花母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在一篇谈写作体会的文章《善于观察才能善于作文》中说:  相似文献   

14.
《写作一百例》被全国中学生评为“我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是高兴的。这对本书的四十位编写者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写作一百例》从确定选题,开展调查研究,组织教师写稿到编辑出版,花了整整两年时间。这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为什么要编辑出版这样一本书呢?  相似文献   

15.
特别推荐     
爱国家、爱人民、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以这样的题材来写作,作文当然便具有了重要或重在的意义。赵玉麟同学的《我的中国结》,便是这样一篇习作。但是,习作在选材上具有重要意义,并不等于这篇习作就是一篇成功的作文呢。因为如果你不注意表达方式,那么文章就会变得空虚,成为空泛的情感和豪言的堆砌。在这点上,《我的中国结》是做得比较成功的。首先,作者找到了一个表达爱国家、爱人民的情感的适合载体,那就是“中国结”。  相似文献   

16.
《猴子种果树》(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2课)是一篇童话。主人公是猴子,另外三个“人物”是乌鸦、喜鹊、杜鹃,它们对猴子各说了三句话,说法大同小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从模仿起步——阅读中的写作训练策略例谈》中对这篇课文有这样一段分析:细细推之,鸟儿劝告的话语又隐藏着这样的语言结构:第一句:“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  相似文献   

17.
《最后一课》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著名短篇小说,见于一八七三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的卷首。这是作者所写的爱国主义短篇中最为优秀的一篇。它不仅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受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个短篇为什么具有那样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它在艺术上到底有些什么特色呢7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曾多次说到这样的话:“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细节     
我读了女作家刘真写的一篇谈写作的文章,题为《首要攻下的难关》,她说:“在我所写的短篇小说中,《我和小荣》与《长长的流水》创作时间最长,前者花了两年多时间,重写了十二遍,小改无数次;后者花了一个半月,重写了十五次,小改无数次。花这么大力气修改所要追求的是什么呢?是艺术的细节。”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生活琐记》是一篇新教材,选自《人民文学》一九六一年七、八月号合刊。作者川岛。该文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对他们的思想和写作都有较大的帮助。我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他们思想很活跃,提了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的有下面五个。 (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琐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细小零碎的事情呢?这些琐事都是微不足道的吗?“琐记”之前的“生活”二字能不能去掉?  相似文献   

20.
余俊 《初中生学习》2010,(10):14-15
学习了《月球上的足迹》这篇课文,同学们是不是萌生了探索月球奥秘的冲动呢?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探索月球奥秘”的作文,你要怎样来完成呢?完成这篇作文,建议同学们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收集材料,二是写作加工。月球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要想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收集丰富的材料,了解月球知识,为写作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