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评论,是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体裁。在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分析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以福建电视台改版后的《新闻启示录》为例,结合当下媒体的环境和受众的需求,对提升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提出了四点见解:一、重视节目选题的策划;二、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三、注重动漫元素在节目中的应用;四、强化节目评论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2.
林光明  郑宝珠 《东南传播》2010,(11):122-123
在媒体林立、信息发达的经济社会,各级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层出不穷,受众的审视水平也从中不断提升,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实践中,电视新闻评论往往以其深刻性来展现传播效果?深刻性,就是电视新闻评论触及事物或者现象本质的程度:欲在这个程度上达到最高境界,具备广泛的说服力和舆论影响力,前提是要做好采访。本文从采访策划、创造条件、深度挖掘三个方面,浅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采访实践。  相似文献   

3.
杨静 《视听界》2004,(3):48-48
新闻评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力图使受众接受传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诉诸行动,为达到这一目的,各种媒介都努力在深入认识各自传播功能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争取最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评论是以电视媒介为载体,而电视传播具有多符号双渠道、迅速及时、声形兼备和易于被受众接受等特点,对于这些传播手段特征的充分认识和有效把握,能够开发电视新闻评论的内在优势。作为具象信息和抽象信息相互融合的产物,在以抽象的逻辑思维和推理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评论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如下的优势: 首先,电视新闻评论论据的极高可信度和现场实证性,使其贴近实际。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通过画面这一构成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们对各方面的认知要求越来越高.媒体必须提供给受众有价值的新闻评论,让观众了解信息的意义,影响等,启发受众的思想,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5.
赵雪  丁晓晓 《现代传播》2013,35(1):65-68
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情景语境是传者与受众交流的言语环境,它包括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语境。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情景语境,具有大众传播语境背景下的人际传播、以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创造语境的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电视新闻策划是现代社会受众和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电视新闻的策划重在发挥电 视传播的优势,强调整体的协作。  相似文献   

7.
岳坤莉 《新闻窗》2013,(4):59-60
随着电视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其竞争目趋激烈,表现为在同一城市同时出现几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同一电视台同时出现几个新闻评论节目,甚至在同一频道内部不同时段也出现多个新闻评论节目。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评论从业者已认识到新闻选题的重要性。谁拥有高质量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受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呢?  相似文献   

8.
杜江毅 《新闻窗》2011,(3):58-58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必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地的电视新闻节目数不胜数,但也有很多节目正是采用独特的新闻策划而脱颖而出的,显示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风格。因此,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越来越重要了。  相似文献   

9.
王玉明 《军事记者》2006,(12):47-48
电视新闻述评将新闻的客观性与说理性结合起来,融客观叙述与主观评论为一体.其表现形式是以纪实性的事实为基础.以现场图像和实况音响为手段,由大众参与评说,最后经主持人或权威人士点评,通过对事物内在逻辑的揭示,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对受众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由于这种电视新闻节目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有较强的舆论引导功能,社会影响较大,因而受到媒体的重视和受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李建秋  魏波 《新闻界》2005,(6):51-52,61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电视新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主流新闻体裁之一,各地电视台都把新闻评论性节目作为重点节目推出,中央电视台还专门设置了新闻评论部.新闻评论性节目对于电视新闻传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2005年8月至9月,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各地电视台都隆重推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专题节目.其中,新闻评论节目成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重头节目。从写作方面来看,许多优秀的以抗战为题材的新闻评论节目鲜明地体现了电视新闻评论写作的特点,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琳琳 《视听界》2000,(3):28-28
随着电视媒介对新闻评论的日益重视,电视新闻述评这一具有深度报道特质的新型节目样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电视新闻述评节目正日益陷入一个表面化的误区,即一味追求新闻事实过程的再现,丧失了评论节目“就事论理”的本性。本文将从电视新闻述评的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入手,试图对加强电视新闻述评节目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李劭强 《新闻实践》2014,(12):89-91
与文字形式的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强调节目的效果和舆论场的营造,电视新闻评论员往往要习惯观点碰撞与语出惊人。但是,在追求个性表达与节目效果的同时,电视新闻评论员必须明确电视的媒介属性,把握公共表达的基本特征,遵循表达的规范,具备判断的意识,以对新闻作出比较准确、规范、合适的评论,并对舆论作出正确的引导。可以说,表达的规范和评论意识,是决定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谈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个性、品牌、影响力。而之前,相关论文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分析较多,多为对成功电视评论节目的个案分析;事实上,电视新闻评论员应该具备的表达基础,更值得研究和探讨,这是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功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的产生要晚于报刊新闻,由于新闻行业的特质,电视新闻和报刊新闻一样,具有权威性,它保障受众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的知情权。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新闻和报刊新闻一样,逐渐走下神坛。大众化意识形态影响了受众对信息的选择,娱乐化倾向开始消解电视新闻的权威性。面对新世纪的传播规律,电视新闻在挽留受众的同时,同样需要警惕泛娱乐化,保存新闻的独立性。一、电视新闻权威性的消解当今电视新闻的权威性正在消解。面对着众多新生媒介的竞争,电视新闻不得不迎合大众审美趣味,为生  相似文献   

14.
电视评论节目以关注和探讨广大受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为内容,以舆论疏导和监督为己任,以新闻评论为旗帜,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认可,起到了其他新闻节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新闻评论的本意来说,“评论”是核心,“评论”是生命。而如今有些电视新闻评论,更多地突出了新闻性而忽视了电视评论的存在,从节目本身发挥的作用和起  相似文献   

15.
以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推出为标志,电视新闻评论这一特殊的深度报道形式脱颖而出、异军突起,那开阔的视野、敏锐的观察、深沉的思考和犀利的点评赢得了受众的普遍欢迎。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思考,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节日迅速成长,日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对于何为电视评论,目前学界争论较为激烈。争论的焦点在于电视新闻评论是节目形态,还是电视报道形式。这表明,人们对何为电视新闻评论,尤其是何为电视新闻评论的主体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认识,其结果必然造成电视新闻评论操作实践左右摇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说起,探讨了电视新闻评论的优势,也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电视评论的长处,让其更好地服务、服从于受众的需要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评论历来被称为新闻媒介的喉舌和剑戟,它既诠释了新闻媒介的观点、态度,也代表着社会公众的立场及声音。本文梳理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典型特征,探讨分析了其存在问题及摆脱困境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闻理论把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比喻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其中任何一面就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宣传。评论是大众传媒(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的旗帜,是新闻宣传的核心和前进方向,是新闻媒体趋于成熟并在社会上享有知名度、权威性的标志。但电视评论性节目如何定位,一直是省级电视台孜孜以求而又尚未解决好的问题。定位,本是工程学上的一个术语,至少要三点才能定位。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来说,它的“三点”不外乎受众、党的方针政策和电视媒体三者。电视评论节目的定位具体到新闻实践中,就是要解决节目做给谁看、…  相似文献   

20.
洪昕 《东南传播》2014,(6):156-157
新闻编辑在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新闻节目的策划、组织、制作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县(区)级电视新闻又具有它自己的特点,加强对电视新闻编辑基本素质的讨论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县(区)级电视新闻编辑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