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引导青少年学生领会道德概念,即教育他们认识具体的社会行为准则及其执行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令人感到棘手的,是一些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着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障碍着他们对教育者所提出的某些道德要求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有时表现为“忽视”,有时表现为“对立情绪”,严重时甚至拒绝接受教育者的一切要求。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意义障碍”。在思  相似文献   

2.
教学负效应是一种与预定教学目的相违背的心理反应。例如,教师希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但小学生学习后却认为违反一点纪律无关紧要;教师想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言行一致做老实人的道理,但学生却认为老实人吃亏,做人不能太老实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负效应削弱和抵消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小学生对老师的正面教育产生怀疑、忽视、厌倦。抵触等不洁心理,有时甚至出现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道德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思品课教学负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来自三个方面。一、教师因素思品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非教育性言语情感、行为是产生负效应的原因之一。有的思品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也进一步取得了成效,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生开始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到学业,甚至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形成障碍。所以说,对于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与对策的探讨十分必要,对于农村教学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厌学情绪通常表现为学生对学校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从内心抵触学习活动,进而出现不良行为,比如逃学。一、当前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目前已引起了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又称受众逆向心理,属于情绪和态度的范畴。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在接收信息或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传统观念或受特定的信息背景或教育情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认知对立、心理抵触和心理抗拒状态。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山。青少年有了逆反心理,在接受教育时,就会通过逆向思维而产生种种“障碍意志”,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是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在中学生身上表现为:对校规校纪表现出不适应乃至厌恶,甚至故意触犯纪律,以显示其独立不羁;容易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以致做不合常规的举动,屡教屡犯;对教师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对自己喜欢的老师言听计从,对自己厌恶的老师,处处抵触,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观因素,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这一人生的特殊阶段,独立意识日益强烈,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求知欲极旺,具有极强的自尊心,讨厌仍  相似文献   

6.
浅谈意义障碍的成因与防治对策□陈孟流所谓“意义障碍”是指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内在的认知和情感等心理因素阻碍了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及其执行意义的理解,从而不能自觉地把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并付诸实际行动。表现为有的学生由于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不理解...  相似文献   

7.
一、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一)情感障碍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实际中,有许多与学生相抵触的情况,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的情感障碍: 1.家长(或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有些学生的基础差,知识缺陷严重,但家长和教师却要求他们与优生一样,使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逐渐产生抵触情绪,从  相似文献   

8.
教师一片好心,却不能为学生所理解,教师的话对于学生具有了不可接受的意义,尽管教师一方用心殷殷、言辞谆谆,但学生一方却置若罔闻,无动于衷,热诚的教诲收到的回报是不被理解的冷漠,甚至是由于误解而引起的某种程度的抵触和对抗情绪。近年来,这种被心理学称为“意义障碍”的现象常使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陷于非常尴尬、无奈的境地。面对这种困境,我曾满腹牢骚,人前背后,埋怨学生“不可理喻”,甚至大动肝火,  相似文献   

9.
“双差生”是指思想品德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只有研究和掌握“双差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才有可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一、“双差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括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成分,品德不良的中学生,其心理特点也一定会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表现出来.(一)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双差生”由于品德不良和学习成绩低下,经常遭到家长的责备打骂、老师的批评训斥、同学和邻居的讽刺挖苦,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损伤.由此他们讨厌家长和老师,希望他们不要管他.可是家长和老师又恨铁不成钢,往往管得过严、过急,方法过于生硬,所以“双差生”与家长、老师之间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例如.有的学生顶撞老师说:“我一不偷二不抢,你拿我怎么样?”家长骂他他不理,打他他就跑,甚至以死来威吓父母.“双差生”做坏事以后,往往感到心虚,怕家长、怕老师,见到这些人往往采取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如果触犯他们,还会采取粗暴无礼的行动.他们异常敏感,有时老师一个眼神或动作.人们无意中说的一句话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冲动或忌恨.他们错误地认为家长的教育是嫌弃他们,老师的教育是有意找麻烦,同学的帮助是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10.
说服教育是教师教育学生常用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多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改变学生的不良态度。但现实中“说”而不服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学生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常常表现得无动于衷,甚至直接对抗。心理学上把这种学生对规范和要求表现出来的心理抗拒称之为“意义障碍”,它直接影响着说服教育的效  相似文献   

11.
<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接受的阈限,使个体感官达到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体验。”也即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差生中出现较为普遍,他们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随之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有的甚至产生严重对立的情绪。鉴此,语文老师切不可掉以轻心。如何防范呢? 1、培养差生的自信心。我们常说,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呢?教师外因作用不可忽视,对差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老师悉心教育和热情鼓励。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平日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时多鼓励这些差生,帮助他们树立“能够赶上去”的信念,在具体做法上,则降低标准,创设条件,让他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但学生在接受批 评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抵触心理、反抗情绪。因此,教 师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做到“良药甜口,忠言顺耳”, 使批评收到最佳的效果。 一、冷静理智。有的学生在上课时偶尔会“恶作 剧”,以此吸引别人,表现自己。如果教师能冷静理 智地处置,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逆反心理是指人的个体在接受外来教育、规范、刺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映。它的特征是学生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班主任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时日,看到一篇学生作文《我想做个好学生》。文中详述自己不管怎样努力,与老师的要求总是存在着差距,因而感叹:“童话毕竟是童话,丑小鸭终究是丑小鸭,它永远变不成天鹅。做个好学生,咋就这么难!”作文的字里行间弥漫着灰心失望的苦闷情绪,充斥着对老师求全责备、吹毛求疵的不解与不满,流露出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表扬与笑脸的渴望。看了这篇作文,我颇有感触,想想我们不少教师在工作中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确或多或少存在着挑剔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往往造成对学生的片面评价,“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于无形中透过一副有色眼镜对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挑剔心理作祟,轻则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重则使师生关系如隔城墙,产生对立情绪,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5.
视如已出,倾注爱心。一个有爱心的老师首先应注意正面引导,以表扬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希望生对教师有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既自尊又自卑,虽知道自己很多方面表现差,却容不得他人的轻视,别人越是瞧不起他们,他们的反感就越大,情绪上也越对立。所以,老师更应关注希望生的进步,一旦发现他们的成绩就要加以表扬、鼓励,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其次要对希望生进行心灵净化。青少年思想的可塑性大,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如果真、善、  相似文献   

16.
提起纪律教育,有些教师就会想起规规矩矩、文质彬彬的学生来。这些学生顺从、听话,教师对他们感到得心应手。而对那些不听话、调皮的学生则感到头疼,总想用“不准”“不行”之类的话语去限制他们,结果适得其反。其实,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他们接受教育会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最初是听话阶段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表现为依赖性大,依赖父母、教师,特别是教师的话对他们来说就是“金科玉律”,不可违抗。他们总是说“:这是老师说的“”这是老师要做的”……他们的言行,完全以教师的要求为标准。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调皮倒蛋、屡教不改、故意在班上挑起事端、导演恶作剧,因而常常受到老师高声责骂和严厉的惩罚。他们对老师通常怀有敌意,对老师的要求往往掩耳不闻,即使被迫接受,也是阳奉阴违,有时甚至惩罚、到家长那“告状”,或者采取更为严厉的方式将其制服。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不但“不吃你那一套”而且对立情绪更加强烈,师生之间形同路人。我带班已经很多年了,现在想来,在刚接任班主任这项工作时,我也曾做过许多傻事,走过许多弯路,我也曾为自己的学生气得掉过眼泪,也曾对着学生大发雷霆、怒发冲冠,但于事无补,那…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防治方法李茜一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心理,是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教师教育的消极抵抗或公开对抗。他们对老师的感情是冷漠的,有隔阂的,对老师的教育有明显的“抗药性”,看问题往往很偏激,对干涉他们行为的...  相似文献   

19.
浅议学习心理障碍及其对策(下)肖尧望三、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的情绪,具体他说,是一种“你要我这样我偏不这样”的情绪,其表现多半是怀疑、抵触和不满。学生一旦产生或强化了这种心理,必然成为一大学习障碍,而且对教学过程也会造成...  相似文献   

20.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由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使得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对教育内容或施教者的抵触、反抗与对立,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它不仅有害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危害到家庭、学校及社会。基于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努力做好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如何防治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