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术教育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构成武术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文化学和历史学视角对古代武术文化中教育思想进行探讨,认为武术文化的教育思想特征主要为:儒家文化的修身观;道家文化的养身观;佛家文化的防身观.在新时期我国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时代背景下,武术教育思想又融人了新的时代内容,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里,武术能滋生、繁衍,常青不衰,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武术内容丰富,流派众多,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3.
高校对外武术教学文化传导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从高校对外武术教学的学情调查分析入手,就武术文化传导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对外武术教学有别于本国民族的武术教学,武术对于大部分外国留学生来说是一种不了解其文化的外来体育;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是大部分外国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和需求;但是,目前高校对外武术教学存在民族文化特色不突出,缺乏相应的对外武术双语教材、师资及必要的武术文化传导等问题.建议:将对外武术作为专门的领域进行研究,编写适合外国留学生使用的对外武术双语教材,培养武术国际型人才;高校对外武术教学应突出民族传统文化特色,采用双语教学形式,不但要教授武术方法,更要传导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4.
对“牛郎门”武术的特点与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牛郎门”武术是起源于民间的一种注重实战的拳种,体现了山东沿海地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尚武精神.对“牛郎门”武术的研究可以丰富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对群众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对当前体育文化界出现的"民族虚无主义"进行深入剖析。认为我国武术西方化走向是"民族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对西方科学过高评价,武术以西方体育为标准的所谓"科学化"也是民族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表现。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法和访谈法对武术的自强不息精神进行剖析。武术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武术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它关乎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在当今世界多边化进程中,树立和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于我国青少年而言,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圆美"——武术套路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新规则中,提出了套路“高难新美”的发展方向,明确指出“美”是今后套路的发展方向之一。套路蕴涵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圆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圆为美是我国各民族文化艺术普遍遵循的原则。通过研究表明圆在武术套路中广泛的存在和应用,提出圆美艺术现象是套路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丰富了武术套路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武术是民族体育项目中较优秀的一项运动.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显著特点是它的民族形式、民族其它传统文化的强力渗透,动作带有明显的攻防技击含意,并有广泛的群众性.进行任何一项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都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武术运动更不例外.本文从武术运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分四个部分来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主要缺失及改进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学和逻辑学方法,阐明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技击是武术成为独特文化的内在依据.而现代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忽略技击而空谈健身和修心的现象,不仅普遍让人们对武术产生了误解,而且使武术难以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针对武术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是:重拾武术的技击性,在教学中平衡武术的三个价值体系,并以回归武术的本质作为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世界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武术“竞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传统与现代武术文化的基本问题,结合东、西方传统文化与观念特征,从宏观上阐明了武术"竞和"思想是当代中、西方文化的契合点,微观上论证以"竞和"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武术观念是武术走向世界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后疫情时期是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从突发式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及居民日常生活逐渐恢复常态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国武术产业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出现了武术产业链延展停滞、武术产品与服务资源配置“失灵”的现象。后疫情时期迫切需要创新我国武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思想,以《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为主要政策依据,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播武术文化、满足民众武术产品与服务消费需求、增进人民健康为立足点,提出后疫情时期中国武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1)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坚定中华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文化自信;2)满足民众健康促进需求:加强我国武术公共服务供给;3)提升中国武术产业能级:创新中国武术产业链;4)调整中国武术产业结构:加强武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促进中国武术服务业发展:加强对武术服务业的统筹规划与监管。  相似文献   

12.
在武术日益面临丧失技击本原的当下,探求武术对练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再现了武术对练的历史形象和发展轨迹,并针对当下武术对练动作编排出现的暴力性、随意化问题,发出正视武术对练历史并使其回近历史本源的倡议。  相似文献   

13.
文化因素决定了武术运动存在的历史长度与质量。人们对武术运动的关注逐渐由运动本身向武术文化内涵与价值的追求转变。这一根本转变直接影响着后奥运武术运动的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运动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充分发掘武术文化内涵与本质。研究发现,武术运动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生"、"养"、"和"、"合"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对武术文化内涵的深入与发掘与研究,将对武术运动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并将有助于推动武术运动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学理审视,认为冷兵器时代的远去是当代中国武术教育进行适应性转变的重要前提,全球化发展造成武术文化危机、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逐步实施给中国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四大教育途径面临不同的发展境况:1)家庭武术教育是一个从历史辉煌中走向衰弱的教育形式;2)社会武术形式多样,影响力巨大,但缺少"育人"色彩;3)馆校武术教育步履维艰;4)普通学校武术教育者、武术学习者和武术教育影响三者之间出现价值失衡。针对以上问题,做出了七点反思。  相似文献   

15.
武术套路学习对儿童某些心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基本武术训练对儿童某些心理特征的影响,通过实验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早期武术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反应时和儿童的平衡能力,提高儿童大脑皮层的分化抑制和消退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当下,中国国家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文化认同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武术单向度的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衡量传统武术的价值标准,造成武术文化认同的危机;而不加甄别的强化对传统武术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不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在符合国家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提炼出提升中华文化认同的中国武术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武术文化认同,合理引导拳种文化认同,淡化门派认同;把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引导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轨道上,使中国武术文化真正起到促进国家文化建设的作用,惟有如此,中国武术文化才真正走进现代化,才能在国家文化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武术美学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认为:武术美学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前期研究多重于"形而上"的美学思想方面,对介于"道"与"器"之间的武术审美文化缺乏系统研究和宏观把握。当下,随着美学研究的时代"转向",武术也应加强其审美文化的内涵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武术"文化空间"随人们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竞技赛场因为体制性、政治性而呈现出主导的态势,其在为一元化竞技武术提供了展示舞台的同时,亦成为承载精英文化传统武术的重要场域。但"舞与武的分道扬镳","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和传统文化流失很难使尚武者从赛场获取技术认同和找到昔日熟悉的"技术身影",终使竞技性武术"文化空间"门可罗雀。因此要坚持"技术自信",积极应对外来文化,变"冲击"为"动力";增加武术竞技赛场"文化软实力";光复文化传统,大力推进武术竞赛"城市化"与"农村化"道路的共存,积极到基层"寻根"和"采风";加强国民武术文化意识,举办"全国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19.
武术的生存问题始终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根据哲学层面决定论的观点,作为私斗或军事战争的自然之果,武术似乎面临着难以人为左右的生存问题。面对生存危机,由于存在人的自由意志,武术始终沿着从随意的肢体活动向有意识的身体行为方向转化,结出了人化的武术生存智慧之果。在长期与各方危机抗衡的历程中,武术积累形成了一整套生存智慧:繁杂、高深的技术体系;习武意识的升华;天人合一主导;技术动作的转化;血缘式传承的融合;武术目的的转化。这种以易变为主体的生存智慧,在面对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汹涌的新生事物冲击,必然能够通过深厚的积淀、不断地易变等人的自由意志努力,有意识地实现文化适应,最终完成武术从生命冲动到生命塑造的文化延伸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生态体育"、"和谐体育"的大背景下,通过深入探究传统武术所蕴藏的生态内涵和生态思想,提出传统武术本质上是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性灵与肉体高度和谐统一的人,并为消解当今竞技体育凸显出的尖锐矛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