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例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育质量的保证之一。世界各国为此非常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本文介绍了外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新任教师在职培训、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和短期进修在职培训四种不同目标和特点的中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以来,英、美为了改进中学教师的在职教育,加强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联系,大力扩展教师进修途径,广设教师中心,提供教师在职进修教育。英国年来改进中学教师在职进修活动的一种重要措施,是普遍设立教师中心。自1964年设立第一所教师中心以来,其发展有如雨后春笋,目前英格兰与威尔斯已经大约有650所教师中心。  相似文献   

3.
一、历史与现状中学教师在职培训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学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中学教师在职培训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3年70年代末,中学教师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质量偏低。1978年,在244万初中教师中,学历达到大学专科毕业水平的仅占  相似文献   

4.
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内容的变化趋势从本世纪70年代起,国外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发展很快,并且显示出共同的发展趋势。1.从学历培训转向学位进修过去旨在使在职教师达到相应学历水平的学历补偿教育已基本消除,而代之以学位进修。中小学教师在获得任教资格后可继...  相似文献   

5.
苏联最近公布的学校改革决定,十分强调在职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决定指出:“教师通常在四、五年内进修一次是适宜的。”苏联把教师进修看作师范教育的继续,全国有教师进修学院188所,主要分期分批轮训中学教师。学习中,有的侧重  相似文献   

6.
在职中学教师的教育,可称为继续教育。这种教育旨在改进在职中学教师的智能结构和提高教学能力,以适应中学教育发展,培养“四化”人才的需要。它属于在职教师离开高校后的继续进修提高的性质,是终身教育中的成人教育阶段的高层次部分,又是终身教育中成人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以来,在印度教育改革深入展开的过程中,中学教师在职培训工作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本文拟从机构设置和培训形式两个方面,对印度中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做一概括叙述。一、培训机构从60年代初开始,印度陆续地建立起多种同时并存、各负其责、灵活务实的中学在职教师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8.
教师继续教育是基于教师在职培训演化而来的。20世纪60年代末,人们把教师的在职进修称为在职培训(In-ServiceTraining),既包括在职教师参与的一切旨在拓展知识、兴趣和技能的课程与活动,也包括在职教师获得学位、证书等准备性教育活动。70年代,把教师的在职培训称为在职教育(In-ServiceEducation),指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历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的发展。随着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教师的在职进修有了新的称谓,即教师的继续教育(ContinuingEducation)。90年代以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主要表现为以补差补缺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与职前师范教育相比,中小学技师在职培训(进修)的目标要复杂的多。这复杂多样的培训目标决定了培训模式的多样化,就当前的情况看,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有: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以学校为基地的在职培训;以学校为中心(或以学校定向)的在职培训;以大学与中小学协作进行的培训;以“教学法中心”进行的培训等等。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是一种传统的在职培训模式。各国一般都采用这种模式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这种培训,按时间分为“长期课程”培训和“短期”培训。“学历培训”和“学位…  相似文献   

10.
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教育(即我国所称“师范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本世纪50年代以前,各国一般只重视职前教育,即招收新生进师范院校学习,毕业后认为就可以胜任教师职务。50年代以后才普遍开始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发展中国家力求普及教育,中小学生剧增,师资不足,不得不吸收大量没有受过师范教育的人员伍教,这些教师需要在职培训,使之达到师范院校毕业标准。发达国家50年代中小学生增加,师资也短缺,到了60—70年代由于出生率降低,入学生减少,师资供过于求。美、加、英、澳等国的小学教师大多达四年制师范大学水平,也仍然十分重视在职教师培训。原因有:  相似文献   

11.
成都教育学院创建于1960年,原名“成都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经原四川省革委批准恢复并更名为“成都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经原教育部备案,定名为“成都教育学院”。成都教育学院是一所具有师范性质的成人高等学校,是成都市培训在职中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一所设计新颖、造型美观的全新校园已矗立在成都市西郊白果林小区百寿路,校舍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法国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吉林程丽华法国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工作居于世界前列。早在1971年欧洲教育中心在一份对欧洲各国教师在职培训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就曾确认法国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制度是“最先进的。”50年代初期,法国提出了在职教师培训的两个不同的、互相平等的目...  相似文献   

13.
原教育部《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学院是承担培训中学在职教师、教育行政干部的具有师范性质的高等学校。”这就是说,教育学院是对在职教师进行职业再培训的高等院校。学员通过进修培训,应当成为一名职业技能更加熟练的合格的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十年来,由于党和国家对师范教育的重视,我国中学教师在职培训工作恢复和发展得很快。1978年起,各省先后复建和新建了教育学院。目前,我国已形成一套成人高师教育系统,承担中学教师在职培训任务的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已达260多所,在校学习的中学教师达20万人左右。十年来,各级教育学院通过培训中学教师,对扭转由十年浩劫造成的合格教师短缺的被动局面,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起了很大的促  相似文献   

15.
一、“三沟通”培训的特点“三沟通”是指在中学教师进修师范专科的学历教育过程中,把函授教育、卫星电视教育、自学考试三种形式结合起来,以利更好地培训中学教师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三沟通”教学是加快初中教师学历培训步伐的有力举措。首先是培训容量大,凡是省内在职的初中教师都可以参加培训学习。二是地区辐射广,在省内任何地方工作的初中教师都能参加学习。三是不脱产,边工作边进修,适合目前中学第一线教师“想学习,走不开”的实际。“三沟  相似文献   

16.
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以综合性大学或文理学院为主,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目标的“开放型”师范教育体制。师范教育的概念已有很大变化,它不仅指教师的职前教育,还包括教育实习和在职培训这样一种连续的过程。中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在战前已有了一定发展;二战之后,美国又进一步加强了。从美国担任教师的实际情况看,在80年代初,公立学校里教师学历提高得很快,持有学士  相似文献   

17.
校本培训:改革教师业务学习方式的新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校本”(school-based)的概念源自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国受到广泛重视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后来,有学者提出学校的“校本管理”、“校本进修”乃至“校本培训”。英国较早尝试了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进修培训。校内同事组成进修小组,通过共同“诊断”来解决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和课堂中面临的难题。这就是早期的校本培训。埃文斯(T.K.Evans)在研究“校本在职教育”中强调教师的在职培训必须从传统的学科中心转向到注重教法、组织管理和教学研究能力上。目前国内关于校本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中学教师师资状况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把学历补偿教育与在职教师培训与继续教育作为战略重点,改革现行中小学教师培训体制,建立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师范教育新体制。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设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焰 《教育发展研究》2003,23(10):20-21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教师校本培训作为师资培训的新模式,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推广,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的教师在职培训的主流。近年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也日益认识到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积极的推进措施,校本培训正成为我国21世纪教师在职培训的一个重要模式。校本培训强调教师业务进修的基地在学校,教师通过参与学校一级的各种研修活动来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校本培训的兴起使师资培训的理念、制度和策略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对教师任职学校在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新的发现与认识,使中小学校从过去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国各地实行的在职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的教学计划是原教育部在1982年制订颁发的。1984年根据这套教学计划编写和出版了各专业的教学大纲(试用本)。八年来,这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在职中学教师进修高师专科有了标准,保证了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按照这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全国已经培训了一百多万在职中学教师,促进了各地教育学院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