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译诗】 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纵然没有下雨,芭蕉也会因秋风发出沙沙的凄凉的声响。别人都说晚凉时的天气最好,但明月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于是我害怕登上高楼。  相似文献   

2.
1.当代有一首流行歌曲,题目叫《错》.它的立意是从陆游《钗头风》中的"一怀愁绪,几年难索.错!错!错!引伸而来的.《错》的歌词是:"谁说认识你,是命运的错,谁说离开你,是命运的折磨,谁说这一切都是错,那我情愿一错再错……".歌词中第一人称主人公,可准确无误地判为女性.这是一曲"现代型"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怨歌.它凄惋地揭示出现代青年男女在欢愉相恋悲欢离合中一个女性的思想微波.歌词尽管哀怨动人,但已不能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引起关注,成为人们惊诧哗然  相似文献   

3.
正每到毕业季时,痛并快乐着,夹杂在同学们中。即使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同学们还是会觉得对未来一片茫然。和几个要毕业的同学聊天,有人在愁工资低,有人在愁买不起房,有人在愁对职业发展的担心……又和毕业十年左右的几个朋友聊天,大家一听刚毕业同学的忧愁时,都释然地一笑。大家总体聊天得出的结论就是,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忧愁,回过头再一看,自己的忧愁级别也在不断的升级,面对问题的解决也越来越理性和实际。杜拉拉电影中,拉拉从找工作初的小员工类似打杂一步步的  相似文献   

4.
高培存 《现代语文》2014,(9):124-125
一、在丁香的忧愁中去读 诗人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丁香花纤小玲珑、清香幽雅,有着天生的忧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经成为高洁、美丽、愁怨的象征。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  相似文献   

5.
以小学思乡诗为品读对象,品析其意象特质及内蕴,意象主要有四类:月、梅、雁和时令。一是望月怀远,触发旅人思家和征人望乡之情;二是折梅怀人,寄托赠友和寄意思妻;三是征雁怀归,传达游子思乡和征人怀土的愁情;四是感时念家,在日暮秋深时诉相思离别之苦和传统佳节之际怀亲念友。  相似文献   

6.
<正>古代文人,其愁甚多。有去国离乡之愁,有相思离别之愁,有仕途失意之愁,有伤春悲秋之愁。然而同是一个"愁"字,各人有各人的表现手法,从"愁"字在唐宋词中的着笔来看,我们可以领略古人运笔之高妙!愁,作为一种思想情态,在词人笔下,常常以具体的事  相似文献   

7.
《记承天寺夜游》入选苏教版初中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入选苏教版高中教材。作品里的苏东坡旷达放逸、乐观洒脱,成了很多语文老师的一致看法;甚至有教师认为,"豁达洒脱"是他黄州时期所写诗文的主旋律。这种解读没有完全深入文本,也没有完全深入苏东坡的内心。其实,他的心中有很多放不下的愁。  相似文献   

8.
离别     
渐渐的,一扇门的关闭;快速的,一列列车的驶去;又或者,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车祸……就在那一小时,一分钟,开始了,结束了一次离别,可能是一天,几个月,几年,乃至一生。 害怕离别,害怕那种由心底涌出的痛苦。对我而言,不管是谁,朋友也好,亲人也罢,或者是那个最爱的人,离别都是痛的。有人会说,离别有什么不好?这次的离别是为下次的相见。可能是吧,但自知我  相似文献   

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传世佳句阅尽了天下痴情男女的欢喜忧愁;多少红颜白发“辗转反侧”千百年,然而又有几人能解其中味?且看储老师是如何臆说《关雎》的。主持人:火龙果  相似文献   

10.
离别相思主题的诗歌,多幽怨,悲凄,还时而透出美人迟暮的感伤,可以说这相思怎一个"愁"字了得。而《西洲曲》给我们展现了别样的相思之情,清新明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流露着相思的甜美。开篇"忆"字便揭示了相思的主题。值得让人推敲的是"西洲"与"江北"并举,"下"和"寄"连用,所以"下"不能理解为"往"、"去",而应该是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Jessie师姐的"图像转变"Jessie师姐即将离开校园。离别前的一个下午,她约我一起喝个下午茶,分享她的离别心情。"舍不得"是她倾诉的主题,这很容易理解。"宴席"即将散去之前的体会大家都有,更何况师姐享用的这场"盛宴"已逾七年,突然被"告知"得离开了,她坦言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进入下午三点,"惆怅"竟然成为整场对话"下半场"的开场白,并一直将对话拖进傍晚的"加时赛"。虽然,宴席上的"珍馐"和"美味"她已  相似文献   

12.
<正>离别是一个早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主题,它牵动着古今中外多少人的心弦。因此它也成为古今诗人长咏不衰的重要内容。离别本是伤感与无奈的,但有时这离别却又美得让人心醉。在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离别诗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美"与"愁"完美的融合,不着痕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诗歌一开篇就用一种极其轻柔、和缓的动作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柔美的情境。接着,徐志摩在后面的三个诗节中运用了三个典型的意象"金柳"、"青荇"、"拜伦潭"将这种美具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未必都认识丁香,却可能都知道一两句丁香诗.远的,是李商隐的名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近的,有现代诗人戴望舒的名诗《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相似文献   

14.
用文字把难于捉摸的抽象的事物描绘出来,使读者深切地感触到它,体味到它,不仅能咀嚼出它的酸咸苦辣,而且能玩味到它的无穷的余韵,这一方面要靠深入地体验生活,一方面还要靠纯熟地掌握艺术技巧。比如快乐和忧愁是人人都经常感受到的,但是如果要求把某一种快乐或忧愁用文字表达出来,达到感人的程度,就很不容易。如果进一步要求用几种方法表达同一种快乐或忧愁,或是用几种方法表达几种不同的快乐或忧愁,都能深深地感动读者,那就更加困难了。 据王学初校注的《李清照集》,学术界没有什么争议的现存李清照词共有四十五首(包括残篇),其中直接提到‘愁’字的就有十一首。就这十一首来说,表现愁字的手法各不相同,每一首都写得十分感人。按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夫妇感情甚笃:四十岁时遇靖康之难,她过淮渡江奔往南方;四十六岁时赵明诚死。就她的经历看,她的作品大体可以北宋的沦亡作为划分前后期的界限。她的前期作品中的愁,主要  相似文献   

15.
唐朝开阔的国土,开明的政治造就了唐人开朗的性格。因而,在面对离别的时候,他们少了几分离愁,而多了几分乐观。他们的离别有一种昂扬的姿态,正是“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壮;他们的离别有一种忘我的精神,正是“宁可沙场征战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无畏;他们的离别也有一种出世的淡然,正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在《沙扬娜拉》中将款款的深情和日本女郎娇羞的情状以及离别时甜蜜的忧愁融为一体,使整首小诗微透着哀而不伤、愁而不苦的清芬。本文旨在循着作者无尽的情思和全诗唯美的意境,对女郎的形象再探讨。  相似文献   

17.
"骚"字趣谈     
清风 《语文新圃》2008,(7):42-43
屈原一篇洋洋洒洒的<离骚>,开"骚"字殊用之先河.关于"离骚"二字的解释历来说法很多,大多说是离别忧愁、矛盾之意.而后数百年,"骚"字品位极高,好象为文化人专用.人们所熟悉的,如称<楚辞>为骚体、尊屈原为"骚人";诗人、文人为"骚人墨客".……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他茫然地望着我。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没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离别从这个观点看,是好的。"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但这幸福是比较而来,若没有哀伤作衬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体  相似文献   

19.
离别是首歌     
都说“相逢是首歌”,而我以为离别才是真正深切的歌,奏出缓缓而低沉的旋律,流向那不再共有的明天。离别是首歌,割断幸福喜悦,相聚已成幻灭;离别是首歌,划出一句“再见”,感情已进入永夜;离别是首歌,拆散相知相守,约定已变为过往。  相似文献   

20.
正一、"嫁错了人"和"错嫁了人"对比从结构上,我们很容易找出二者的不同,"嫁错了人"一句中的"错"作补语,"错嫁了人"中"错"作状语。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嫁错"有反义词"嫁对",而"错嫁"却不能说"对嫁",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要通过二者充当的句法成分来解释,"嫁"在人们的预期中,都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对"是隐含其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