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昆明 《红领巾》2006,(6):38-39
喝下我的健忘药,就会……请进,请进!他那包里一定有许多金子!客官,来喝碗水吧!看看他忘记了什么东西!他忘记了付房费!聪明糊涂鼠之忘了什么?@李昆明 @胡军~~  相似文献   

2.
正梁衡先生用辛弃疾的词作串起了他的一生,但比起对他金戈铁马而又郁郁不得志的描写,我更欣赏最后一段对辛弃疾的评价。如果真要用什么来形容,那么他的一生仿佛是一壶苦茶:"积累"是叶片的堆积,"浇铸"是沸水的灌入,"升华"是腾腾的热气,"捶打"是在水深火热中的翻滚。只是,他不甘于沉淀,他挣扎着呐喊着,刀刻血写出那些振聋发聩的诗篇。这壶茶,入口苦涩,正如  相似文献   

3.
遗漏3个细节     
《中学生英语》2011,(11):30-30
小松鼠看见一幅美丽的图片,他多么喜欢它啊!然后他决定画一个拷贝,但是他匆忙中忘记画出3个细节。小松鼠忘记画什么了呢?请快速将它们找出来吧!玩得高兴!  相似文献   

4.
一、辛弃疾并未中过进士辛弃疾生平事历的研究者,都注意到了辛弃疾早年曾应进士试的事。比如有学者起初曾认为他“在金国考取了进士”,后来又放弃了这个说法。近年来陆续出版的一些论及辛弃疾生平事历的著作,又重新提出他考中进士的事。有的说辛弃疾是在南归前金人统治区应进士试并考中的;有的说辛弃疾南归后,由于不是科举出身,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只当了个江阴县签判的小官。他多次上书指陈抗金方略,但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激烈的时代,家庭的熏陶,民族危机的加剧,使辛弃疾从小就立下了报国的壮志。辛弃疾南归后,深感“南共北,正分裂”的痛苦,为此,他写下了《美芹十论》和《九议》,陈述抗金主张,但是,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苟且偷生,辛弃疾的主张难以实现。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有丧失信心。在各地官任上,总是图谋恢复,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耿耿忠心。但是由于统治者不思救国,坚持抗金的辛弃疾,屡遭排挤,他被迫困居带湖、瓢泉。他满腹经给,怀抱壮志,也只能付之东流。严酷的现实把辛弃疾的理想打得粉碎,“满腔忠愤,无…  相似文献   

6.
师:北固亭,引发了辛弃疾的无限遐想,他究竟想到了些什么呢?生:许多历史人物。师:是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借助一些经典的历史故事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这种手法叫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并实践着抗金保宋的志向,这源自他的"补天"情结,同时,"补天"情结也影响并成就了辛弃疾的文学创作。了解这一情结形成的原因和辛弃疾为此所做的努力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辛弃疾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隐逸词,这些词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艺术张力。在他的这些词里,我们看到一个英雄的辛弃疾和隐士的辛弃疾彼此交战力求超脱的形象,悲慨、苍凉底色下的超旷放达是他隐逸词的主体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其词作所体现的巨大人格力量和艺术成就,不仅显示了词人善于兼牧并蓄追求多样性风格的艺术功力,而且显示了词人善于创造的独特个性。辛弃疾之为辛弃疾,辛弃疾之不同于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主要是他苦心经营而又匠心独具的创作风格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有问有答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怎么办? 问:我的儿子现在上小学三年级,最大的毛病就是丢三落四,总是忘记带该带的东西去学校。书了,练习本了,文具盒了,每天都会忘记点儿什么。基本上,只要我不在前一天晚上盯着他把书包收拾好,他第二天就一定会出状况。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词作,其中绝大部分作品反映了作者抗金的爱国情思和慷慨激昂的斗志。他在遭受排挤闲居的近二十年间,写下了为数不多的反映农村田园风光的词作,本文在简介辛弃疾生平的基础上,主要对辛弃疾三首田园风光词作了浅析。  相似文献   

12.
为自己负责     
闻琳 《家长》2009,(1):17-17
儿子又忘记抄老师布置在黑板上的家庭作业了。 晚饭后,儿子把书包往桌上一放,大声说:“我不知道今天的作业是什么,我不知道是什么……”他习惯用这样的方式逼迫我去帮助他,我也确实每次都帮他。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生于南宋初期,正是民族矛盾尖锐化的时代。当他二十二岁渡江南来,即以湔雪圈耻、规复失土为唯一职责。数十年间他曾不断努力而终无成效。直到他吟着“春风不染白髭须"(《鹧鸪天》)的时候,此种矛盾不稍改变。辛弃疾对南宋国策是有意见的,这些意见有时在词作中提出;辛弃疾对国家的感情是深厚诚挚的,这种感情往往在词作中流露。由于辛弃疾与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和感情有相通之处,所以他的词就有了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Tom走下出租车,刚把车门关上,车子就呼啸着开走了。“喂!喂!”糟了,他似乎把东西忘在车上了。请问,他忘记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稼轩的悲剧     
<正>我认为辛弃疾是比苏东坡更了不起的一个词人。因为辛弃疾的成就不只是文学,不只是词,他是一个有着豪情壮志的英雄豪杰。宋高宗绍兴十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历城。当时山东已经被金兵占领,是沦陷区。辛弃疾22岁那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大举南犯,攻打南宋。辛弃疾聚集了2000人的义军,加入了山东另一支规模更大的义勇军。那支义勇军的首领叫耿京。辛弃疾向耿京建议,要寻求大后方的呼应和援助,起义才有可能成功。于是,辛弃疾奉表南归,  相似文献   

16.
《语文函授》今年第四期刊载了谢怡远同志对辛弃疾词“可怜白发生”一句的理解,现提出个人的看法与之商榷。从辛弃疾的宦海生涯来看,一方面他有组织义军抗金,“擒叛南归”和组织“飞虎军”抗敌的壮举;另—方面,辛弃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他多次上书,陈述“抗金复国”的计划,但不被采纳,他曾被劾落职,长期弃置不用。因此,在辛弃疾的一生中,既有“抗金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爱国词人,他一生中写下了六百多首词,歌唱了时代的哀怨和欢乐、民族的悲愤和希望,在我国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一生在动乱的社会中度过。在他出生的前十三年,发生了“靖康之难”,中原沦于金人统治,辛弃疾家乡也被占领。他经历了女真贵族的残暴统治,目睹了北方人民遭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的主要经历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人物,他能文能武,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爱国主义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世人追慕他词调文墨之美,几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世人追怀他人品之豪,他的人品性格是后世人的楷模,他的思想鼓舞了无数志士仁人,培养了后世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生于1140年,此时济南在金人的统  相似文献   

19.
柴铭姝 《文教资料》2007,(23):95-96
宋代伟大的词人苏东坡和辛弃疾,他们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则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他的词风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苏东坡、辛弃疾作为宋词豪放派  相似文献   

20.
爱国词人辛弃疾是中国词史上的一颗永远闪光的明珠。他的词风格之豪放,思想之深邃,为后世所折服,同时又由于他壮志难酬,蹉跎终老的境遇,使得他的词的格调又不免苍凉沉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最能体现他这一创作风格特征的。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初济南人。他出生时正直中原沦陷,民族灾难极为深重的时代。民族的苦难,时时搏击着童年辛弃疾幼小的心灵,家庭中老祖父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薰陶使诗人从小具有远大的志向。公元1161年秋,金主完颜亮南下侵宋,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组织了二千多人的义军参加了耿京的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