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礼之用,和为贵"——兼谈学校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包括"中""和"两个方面,是对人际关系分寸的把握。礼通过面部、言语、体态和什物等途径表达。从横向差异关系看,在亲密关系、熟识关系、陌生关系和敌对关系中,礼有不同的表现,礼仪教育不能在其中造成错位和混淆;从纵向等级关系看,对于位尊者、位卑者、位朋者也有不同的礼仪。现代社会需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人际等级关系。礼仪教育需要从知、情、行多维度入手,兼顾施礼与受礼两方面,避免形式主义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句读"在语文高考中,几乎届届考,近几年是:86年,7分;87年,2分;88年,3分;89年,9分(第8题2分,第14题4分,第26题2分).86年占7/70,当年很引起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3.
有天儿子说:"爸爸,过些天我们大院里的明明要过生日了,要举办生日晚会,他邀请我参加呢。" "你去参加就是了。"让儿子参加伙伴的生日聚会,能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我当然同意。 “但是……”儿子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4.
辅导学生断好句读,是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一环。断不好句读,句子就读不准,翻译时就会出错。例如,《狼》一课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中的“犬”字是名词作状语用,形容狼“坐”的样子的。翻译时,译为“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象狗一样坐在前面”。  相似文献   

5.
在各级各类《中国古代史》教私书中,当谈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文化措施时,大多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概括汉武帝的统治思想以及汉武帝与百家学说的关系,这是不恰当的,值得商榷.一‘罢百家,独尊儒术”不是汉武帝时K的四号这一概括是后世学者所为,其史料依据来自班固的论资.《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同书《董仲舒传》又称:“及仲舒对策,维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川郡举茂材、孝廉,皆白仲位发之.’何言“皆自仲舒发之’?因为班固认为董仲舒给汉武帝的对策中首倡:“诸不…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阅读是高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准确的断句和加标点是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前提和关键。文章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如何对文言文断句和加标点。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正式形成于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与那时所说的"新"是基本相同的一个文化概念。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体现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整体社会历史特征的一个文化概念。它主要活跃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即将发生整体历史变化前夕的个别历史时期,例如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新时期,而在更多的时候,人们关注的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些更具体的追求目标,但"现代性"对于有分析性地感受和理解其他具体的文化概念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衡传》一文中有“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的句子,注解说:“[六艺]见《周礼》,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笔者认为这一注解是错误的,这里的“六艺”应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经书。注解中这“六艺”并非太学里的教学内容。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置太学,设五经博士,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而注解中的“六艺”指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  相似文献   

9.
10.
常见将“偶尔”写作“偶而”的现象。如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136页注“间或一轮”为“偶而转动一下”, 《语文报》高中版第93期《“偶然”与“偶而”》则更是通篇写作“偶而”。  相似文献   

11.
“刘海”作为一种发式名称,是由刘海儿这个传说中的仙童前额垂着的短发而来的。由于有些人对该词词义搞不太准,曾出现错写错用现象。如下例:①“她用白手绢将柔软的长发往后一束,用发钳把留海卷弯。”(艾菲《我不再羡慕》)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中有不少含“无以”的句子。如: 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②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史记·毛遂自荐》)  相似文献   

13.
《语文知识》2005年2期《何为“百战”》一文列出了“百战”的具体名称,其中有五种出现了错误:“垦战”“译战”“侠战”“无战”“望战”的正确名称分别为“昼战”“泽战”“佚战”“天战”“忘战”。这五战原列第二五、三二、五六、八五、一百。“昼战”指白天作战;“泽战”指在沼泽地作战;“佚战”也作  相似文献   

14.
《赤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句中的“步走”,课本注释为“步行逃跑”。笔者以为是很不妥当的,恐有望文生义之嫌。其理由如次。人马在陆上行走称为“步”,此种用法在先秦古籍中随处可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楚辞·涉江》:“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前文中的“步师”就是行军。后文中“步马”就是溜马,即马在陆上行。由此可见,在陆  相似文献   

15.
洪秀全、冯云山是否建立过“拜上帝会”组织,这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的“自称”还是“他称”,与“拜上帝会”存在与否不是同一概念,不能仅因为是“他称”的缘故而否定它的存在;“拜上帝会”是客观存在的宗教组织实体;其名称当来源于梁发著《劝世良言》且很快被“太平天国”、“小天堂”、“天朝”等概念取代。太平天国文献中未提及“拜上帝会”,是由于“会”字是太平天国的一个避讳字。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期在《人民日报》上见到这样三个标题:1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见1998年3月4日策12版。2.《纪念蔡元培诞辰130周年》(见1998年3月23日第4版)。3.《各界隆重纪念周总理百年诞辰》(见1998年3月5日第4版X三个标题均用了“诞辰”一词,前两例用在动词位置上,第3例用作名词。看罢,着实让人座跷。带着疑问,我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得到:[诞辰]ddn。h6n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如果说《现代汉语词典》对“诞辰”的诠释是正确无误的话,l和2两例中的“诞辰”就完全属于误用了。误用了就必须修改,修改的方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种种不可预期的现象,这些现象于我们而言,无一例外,都是一种真实。本栏目的初衷绝不是想批评什么,否定什么,而恰恰是力求客观地反映真实,关注现象和群体心理。但当我们力求表达这种真实的时候,也许难免要遭遇这种尴尬:真实并不尽在我的笔下,而在我的文字之外。所以我们选择一个客观探究的立场,欢迎广大教师、家长、学生来信来稿参与讨论,对已发文章提出不同看法,并提出新的值得关注的校园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的王文锦、陈玉霞《周礼正义》的点校本,继承了以往各个版本的长处,将其文字、断句的错误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但是仍有不足之处,本文仅就《周礼正义》的第一册第三、四卷进行校正,指出某些标点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即五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增选了《信陵君窃符救赵》(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一文。全文的断句、释义、注音,大都简明无误,但是也有一  相似文献   

20.
笔者则以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两句中的“之”是作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之”还该是提宾的标志。 在教学中,将知识归纳比较,弄清彼此之间的相同处与不同处,可以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它的规律,用比较辨析的方法,可以把问题讲得更清楚。 比如教学《诗经·硕鼠》,讲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时,通过“莫我肯顾(德、劳)”与“无食我黍(麦、苗)”的比较辨析,可以讲清:“莫我肯顾(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