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给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教育从主要传承知识到在传承知识中传承和培养创新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转变.知识经济不仅要求一个人有知识,更要求他能够创造,创造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产品,还要求他有实践能力.数学课程要求如此,那么站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是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廖以爱 《云南教育》2004,(20):15-16
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知识,长智能,会创造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提高。知识、能力、创新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能力和创新建立在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而知识  相似文献   

3.
21世纪要求人们具有创新素质,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因此,在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能力,它是深化音乐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造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在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还要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教育中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师者的追求,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经济时代的重中之重,高等院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昌盛。文章总结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以重庆大学例,提出构建“创新实践中心”,以“自主,实践、创新”为主导思想,为学校创新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激发创新激情、实践创新教育改革,传播与传承创新思维.展示创新人才的平台。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今后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张焕孪 《云南教育》2002,(13):29-30
小学数学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提出了“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要求,强调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氛围,为学生提供创造契机,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质疑、争辩,最终统一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  相似文献   

8.
创造教育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工作者,通过组织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教育。创造教育重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迎接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9.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推动力。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所谓创新精神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去探索和创造一些新的思维和事物,从而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观念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中注重每一个概念、问题等知识的讲解和  相似文献   

10.
黄军鹰 《广东教育》2007,(12):47-48
历史教学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更重要的还在于跟随历史潮流,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认为,教师应鼓励学生敢想、敢标新立异,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引导学生从单一思维向多元化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发现、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要确立学生主体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价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养成学生检索、批评、更新知识的习惯,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竞争力,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引导学生从单一思维向多元化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发现、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造力是人类活动中比较高级的一种能力,是人们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本文从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环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在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冲击下.给初中学生带来全新的知识.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学生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情感教育.只有敢想的人才能进行创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展;自主学习是保证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在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扩大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自主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校、教师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当前我国正在推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首要目标,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创造能力和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以及进行创新人格的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途径。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及独特的优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科素质的重要阵地。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是迫在眉捷的大事…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目标下的数学教学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创新教育的价值、目标取向机制 ,就当前数学教学不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现状、结合平时教学研究 ,提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要求和相应的对策 ,并列举了创新、创造性要求较强的若干典型习例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 .在继承前人知识的问题上 ,对学生自我求知能力的培养要重于教师的直接传授 ;对知识的应用要重于知识的积累 ;对知识的创新要重于知识的继承和守成 .在思维方式上 ,重视思维的创造 ,重视个性的发展 .创新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与数学教学目…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自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许多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应该是倡导以创新精神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结论性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将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宗旨。 在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中明确地提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要求。创造的特征是新颖、独特、不模仿、不因循守旧。例如,科学家发现新的事实与规律,发明新的技术、设备等。创造能力是时代对每个人较高的要求,没有大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