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正确认识文化和文明的联系与区别;对文化和文明要作历史的阶级的分析;辩证理解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科学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是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高地和引领者,高校应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深刻认识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高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积极创新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努力营造高校文化建设的浓郁氛围,着力打造高校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文化.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正确认识文化和文明的联系与区别;对文化和文明要作历史的阶级的分析;辩证理解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科学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不仅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其中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因此,文化自信更加是一个国家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被实践所证实的正确思想,是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思想指导。文章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思考,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观点对于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构建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以期提出建构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6.
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探讨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民族文化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文化的含义、本质及特性,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域下探寻民族文化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7.
以旅美作家严歌苓所写的长篇小说《扶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中国劳工生存状况、人物角色定位与中西方文化交融与冲突,将哲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相结合,在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达之中挖掘平衡点,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批判、文化本质与文化发展等文化观。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新时代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从物态、行为、制度、精神等四个具体表现形态入手,大力推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使银行所有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都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方能促进商业银行体系稳健运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认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作为科学的理论,它更展现出了超越以往的价值。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解决它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切实加强文化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发挥统领作用。探索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层次融合,指引了我国的文化复兴,同时还为文化的复兴带来了思想与文化动力。全球环境越来越多元化,两者的深层次融合有助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大力促进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是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文化观的理解也暗含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代表了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独到见解,还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宣传方式,都体现出瞿秋白高超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化观之称为"观",就在其既以哲学的视角观察和思考文化问题,又以文化的视角充实和发展哲学问题,两者互为中介而融合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新文化观,它包括文化存在观、文化实践观、文化价值观。文化存在观认为,"三"是文化形态存在的基本方式,包括生活形态的文化、生产形态的文化、生命形态的文化;文化发展的三维属性,启示我们去把握三个不同等级的规律,即落后民族文化建设规律(个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特殊)、世界文化建设规律(普遍);科学技术的三维方式,包括作为生产力的科学、作为生产关系的科学、作为生产方式的科学。文化实践观认为,"三"是文化实践的基本方式,即教育创造了独特的三维方式,包括作为社会实践的教育、作为经济实践的教育、作为人本实践的教育;文明进步可归纳为三维类型,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理想追求包括三维境界,它以追求和谐、追求创新、追求幸福为最高境界。文化价值观,是指通过对商品内在的价值考察(客体)、对认识选择的价值分析(主体)、对行为规范的价值判断(主客体),从而揭示出人文生活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根本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建设思想。本文探讨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文化观和列宁的文化观,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定自己科学文化方针的指导思想。作者通过对马列经典文献的梳理,意欲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通过文化研究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文化观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架构文化理论以及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以“生活方式”为切入点诠释文化概念,打破社会结构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文化与非文化的界限,强调社会的有机整体性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从文化视角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产生于马克思主义在对文化层面理论的剖析过程中,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立足于无产阶级,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内涵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特征进行阐述,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重要价值,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方向的内涵,丰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能动性原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深化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主要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尊重与诠释、眷念与继承三个方面。解析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坚定传统文化自信的同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对文化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针,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要求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内容为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既合目的又合规律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0.
从19世纪初叶起,随着泛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传入新疆,受化泛突厥主义思想影响,并在其理论基础上,由新老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经过长期反动思想理论宣传,形成了“突厥化共同体论”的民族分裂主义化观,它不仅和马克思主义化观完全对立,而且在理论和史实上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是为分裂主义政治目的服务的腐配没落的剥削阶级反动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