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自己     
望着窗,那一抹淡淡的灯光还在摇曳,夜,静了。行人影子若隐若现,走过的一丝风似乎把路旁的小草从梦中拉醒,却很快又沉睡似的。心,被窗外的一丝微风牵动,额上的发丝也微微颤动着,眼睛的那一点光更亮,仿佛照亮了前面的路,只是有层轻薄的纱使我分不清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关于声乐教学和演唱的书籍及论文中,经常会看到有“面罩”这个字眼,在课堂上,老师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提法。在以前的学习中,老师也多次提到“面罩”问题,但当时只是一种朦胧的概念,不求甚解。通过一段时间的进修学习,笔者对面罩共鸣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运用在自己的歌唱与教学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追怀大师     
2009年的7至10月间,四位学界大师先后驾鹤西行:节羡林、任继愈、贝时璋、钱学森。在这个喧闹纷扰的时代,他们都走得那么平静,一如他们的生前,不事辅张显赫,不求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4.
元至元十三年之前户部官员额与户部机构的不断析分、合并相伴而行,且变化比较频繁。主要原因在于立国之初各项制度和官制并不完善,处于探索阶段;至元十三年之后户部官员额比前一阶段整体增加,尤其是户部尚书向多员制的转变,是元代各族参用的用人政策、户部尚书内部分工、“圆坐署事”制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相对而言,至元十三年之前的户部官员额,有助于户部更好、更高效地发挥其职能。而至元十三年后的户部冗官日益增多,内部多有扯皮,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元代政治制度中蒙古传统与中原“汉法”二元混合体制存在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为户部官员额曲折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基调。这也是元代户部官员额与其它朝代户部官员额最大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墙中人     
砌一堵厚实的墙透明如纱把自己关在墙内蜷成一团张着眼漠然注视过路的男女他们打量着我有同情也有叹息那都是怪物的呓语我对自己说荒无人烟的大漠传来夜猫的哀号是可怜我吗暧昧的精灵我淡然的笑着你不懂的没人会知道我只是想守住墙守住自己墙中人@陈晨$湖北蕲春县一中  相似文献   

6.
家乡的味道     
正小时候只知道待在家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她总能使不成样的哭脸变成一副可爱的笑脸;她总能使一颗跳动不安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家乡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而那时的我对她的了解仿佛披上了一层面纱——朦胧而清淡。对于一个追逐世俗的人来说,家乡只是一  相似文献   

7.
京剧各行角色头上戴的,总称“头盔”,包括帽、盔、巾、冠四类。单以帽来说,又可以分许多名目,常见的有天官帽、乌纱帽、罗帽、毡帽等。天官帽两层平顶金底,左右加如意翅,装满珠玉绒球点缀,是大臣中位居极品的名相戴的。如《逍遥津》中的曹操。乌纱帽黑色,上下两层,前矮后高,前后加翅。由于帽翅的式样不同,又分为“方纱”“尖纱”“圆纱”。“方纱”的翅是方形,一般用在正派生角方面,所以又称“忠纱”。《群英会》中鲁肃与《贩马记》中赵宠戴的就是“忠纱”。“尖纱”的翅是尖形,一般用在奸诈的净角方面,所以又称“奸纱”。如《一捧雪》中严…  相似文献   

8.
出太原西行四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这山巍巍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  相似文献   

9.
一路上有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由仰慕你的盛名,而诵读你的诗篇;因沉醉你的诗篇,而崇拜你的风格。终于,为感受你的思想,而追寻你的足迹……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西安碑林中体积最大、形式最独特的一座碑刻,当属刻成于唐朝天宝四年的《石台孝经碑》。这座碑刻立于西安碑林整个建筑的中心,民族英雄林则徐题写的"碑林"两个大字赫然于碑亭之上。这座碑刻,石质莹润如玉,造型奇特精美,碑头顶部呈山岳形,上加方额,还刻着灵芝云纹的双层花冠,碑身由四块青石相合而成。碑底有三层石台,刻有精致"碑林赫然于这质莹润奇特精  相似文献   

11.
而此时,六个世界中也满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豪杰,不停西行而去。他们去追寻西行的英雄,去解救天下百姓,去让自己所在的世界留存。三打白骨精,力擒牛魔王,目睹四方奇景,感受风土人情,一路上好不热闹!而如今你也将踏足乐胜神州——是历经磨难修成正果,还是一统天下成就霸业,皆由你自己选择。你可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12.
诗文的写法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格,它总会因景、因事、因情、因意、因理而变。苏轼说他自己的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势而自然流动,“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经进东坡文集中略》)“随物赋形”就是没有固定的形式、方法、方式,只能随机应变。他还说自己所能掌握的写作方法,只是“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其他方法自己也说不清。(同上)黄子云认为诗文的写作方法就象变化无穷的“太极”,能演变出宇宙间万事万物,但没有一件事物是相同的。“故一题有一义,一章有一格,一句有一法。虽一而至十,十而至千百,毋沿袭,勿雷同。如天之生人,亿万耳目口鼻,方寸闾,自无毫发之相似者。”(《野鸿诗的》)苏轼和黄子云的这些  相似文献   

13.
杞纱 《小学生》2006,(10):8-9
小学一年级,杞纱喜欢毕加索,想当画家:小学三年级,杞纱崇拜德彪西,想当钢琴家:小学五年级,杞纱陶醉于席慕容优美的文笔,想当作家:初一,一片空白。杞纱觉得现在疲劳极了、迷茫极了,她的目标模糊得一塌糊涂,而逐渐成熟的杞纱也不再盲目地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劲头不足,有的教师只是注重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在教学评价上,唯分数论,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如此种种,都不能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且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小班额,基础差,起点低,其成为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棘手问题。本文着重就如何提高农村小班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西行漫记     
向西行千余里路,是古城西安。幽幽而行,漫漫而游,沿途景点,尽收眼底。一郑州、开封、洛阳,一路游来,也不知是何缘故,心里总想着西安,便一个劲儿地往前冲。但在龙门这地方,我的心安稳下来,为之惊叹,为之折服。从平民至皇帝,从北魏至北宋,丁丁当当,留下了龙门石窟。依傍着水,十万  相似文献   

16.
瓜熟     
瓜生于春夏,熟于秋冬之际,比如瓠和蒌。
  瓠瓜类葫芦,叶大如掌,藤蔓勾连,瓠巨细不一,淡绿、浑圆而修长,曲线优美。秋至则瓠熟,皮转白,坚而中空,扣则响如木铎。叶尽落,唯余藤蔓,苍老如枝节。蒌为瓜中美男子,蒌生于夏,熟于秋。蒌形如橘,色红而艳,悬于庭,胜秋景也。瓠中空而能容,有纳之功能,像一只可以吸纳万物的葫芦。农家挂于檐下,有避诸邪之意。且瓠籽无数,喻为多子之兆,故《诗经》中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之句。蒌有治病之功,瓜蒌叶如丝瓜,五角而多刺;瓜蒌根如白萝卜,藤如银色;瓜蒌则深绿,至秋转红,色如渥丹。道生于一,一生二,瓜是一种暗语,绵绵不绝,却是同根同缕。  相似文献   

17.
一、萌芽时期吕叔湘认为,禅宗语录里有多至不可胜数的作么和作么生,很明显,怎只是作字受了么字的声母的影响而生的变音(task mua-tsam mua)。唐五代时能见到作勿(物)、作没(摩或么)等词,还有带后缀生的。如,《石  相似文献   

18.
记忆深处     
读书累了,便把笔搁于案上,望院中那棵爷爷辈就有的叶大如盖的梧桐树。风吹动淡蓝色绸纱的窗帘,我的思绪也如帘儿一般飘飞起来,最终定格于那繁茂的梧桐树,似乎那浓密深处有着一种冥冥的归宿。二十年了,是是非非一  相似文献   

19.
晚星     
从前你是晨星在人世间发光如今溘逝如晚星在死者中辉煌——柏拉图1少年,隐身于哲学,但又渴望像诗一样赤裸飞翔!“我”像是风暴中心,而命运则如“风”,从左肩吹向右肩,从虚无跑向虚无。2夜空,有谁的脚印沾满血迹,它是邀月共舞吗?这只是一种象征。脚印有自己的流浪方式。他常在路边走,却没有看到一条路。  相似文献   

20.
《萍踪侠影》中有一段描写"……摸进山谷,西行数里,残星明灭,曙色隐现,方庆再行一二里路,天边已现出乳白色,忽闻扑鼻清香,精神为之一爽,前面果然有一带桃林,还杂着许多不知名的花树,红的白的,灿如云霞,蔚成花海……"桃花的芬芳气味充满在空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