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精选材料,展示细节为人作传,不论是全传、小传、或是评传,都要求全面反映人物生平事迹。写人物新闻却必须弃这种“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模式,只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和风貌的突出事实。人物新闻对人物传记而言,可谓“抓住一点,不计其余”。这是人物新闻对选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二、语言录入范畴。没有合适的建筑材料,再高明的建筑师也难以造出巧夺天工的房子;没有鲜活的语言材料,再高明的记者也写不出生动形象的新闻。语言文字是新闻的建筑材料,鲜活的语言材料,是鲜活新闻的写作基础。一个合格的记者,不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而且要具备记录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语言录入范畴,从总体上讲,要录入那些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语言,最能表现新闻观点的语言.最能表现生活气息的语言.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色的语言。1、生动的群众语言。秤要有准星,人要有良心。一听这话,就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就是群众语言的…  相似文献   

3.
叙述种种     
写人物、事件或环境,一种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是叙述。叙述的一般要求,简单说来,一是交代要明白,一件事情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原因和结果,使读者对你所叙述的事情有清楚、具体、全面的了解。二是线索要清楚,特别是一些篇幅较长的复杂记叙文,往往需要写很多人物和事件,要使线索清楚,需围绕一条主线,把事件发展经过有条理地叙述出来。三是要生动感人。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精神世界的典型材料来表达主题,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4.
第一,从掌握丰富的材料人手,紧紧抓住人物最有特色的一点展开写……采访一篇精彩的人物新闻,得靠深入采访。掌握的素材愈多,选择性愈大,其比较的天地也愈宽阔。一位擅长采写人物新闻的记者曾对笔者说过:“采写一篇人物新闻,难在发现先进人物的特色。在采访中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占有尽可能多的材料,思索了又思索,比较了  相似文献   

5.
张婴 《视听纵横》2002,(5):83-84
我是浙江电视台社教部《帮助》栏目的一名编导,从《帮助》栏目开播之日起就一直和社会上处于弱势的困难群众打交道,以前曾做过农村栏目——《田野的风》,主要也是侧重于人物类的节目。我觉得在这类节目中,人物采访是节目成败的关键。其实在一般的电视节目中,都离不开人物采访,尤其是以人物命运为主线的节目中,更要进行大量的人物采访。因为从知情人物或新闻人物那里获取的新闻材料最直接,最具体。但是我们平时也会发现有些人物采访空洞、套话,缺乏深度,似乎说不说都没什么太大关系。这样的人物采访不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到底怎么样的人物采访才能吸引人呢?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能揭示人物内心真实情感和想法的采访,以及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采访是最有魅力的。在形式上,电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上海文化总公司文化传播分公司曾对全市的中小学生开展了一个“你最熟悉和喜爱的人物”民意调查,调查结论是歌舞明星、影视明星等现已成为上海大多数少年儿童最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对象。该调查是在全市各区的1140名8一13岁的中小学生中进行的,回收调查材料1091份,回收率达95%。综合统计的结果是:最熟悉的人物有3位:以发明溜溜球而闻名的台湾人郭大王、香港影视歌三栖明星刘德华和香港功夫影帝成龙。此外,除了中国体育界著名的田径教练马俊仁和影视剧名丑葛优在这些孩子心中有一点点位置外,中国当代众多富于爱国爱民意识的政治…  相似文献   

7.
公安业务材料的立卷方法有自己的特点,不同于公安文书材料立卷的六个特征。公安业务材料的立卷,是以案件、人物、组织、手段等为特征进行的,即同一案件、事件、事故、人物、组织、工作手段形成的公安业务材料要组合在一起为案卷,不可分散。相反,不同案件、事件、事故、人物、组织、手段形成的公安业务材料,不能混淆,一定要分开组卷。这就是遵循了公安业务材料形成和利用的规律,保持了公安业务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否则,如果同一案件、人物、组织、手段的公安业务材料被分散,或者不同案件、人物、组织、手段的公安业务材料被混淆起…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人物专访,是常见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强调可读性。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在采访的环节把握住几个关键。  相似文献   

9.
李云 《河北广播》2009,(5):78-79
人物专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可以说是“眼睛的采访”、“耳朵的采访”、“口舌的采访”、“心灵的采访”,这看似简单的“看、听、问、感”大有学问,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实践,试就人物专访的采访技巧提出以下看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它常常以人物新闻、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人物专访等体裁出现,采取以事服人、以情感人的表现手法赢得读者喜爱。人,最关心的是人。只有人情才能打动人。“富于感情——这是写好作品的最好手段”(高尔基语)。我想,“富于感情”,也是写好人物报道的最好手段。因为没有情感的人物报道,任何巧妙的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矿工报》的“人物写真”栏多次受到省评读委员会的好评,说这些人物写得活、立得起、有深度、有高度,把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人物写真”栏是《平顶山矿工报》新闻版的固定专栏,今年推出以来,已报道30多个典型人物。作为版面编辑,我在约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新闻细节”。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一、新闻细节在人物写真中的作用第一,彰显人物特…  相似文献   

12.
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时下,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广播电视,人物报道宣传都占据着一定份额。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物报道已经成为各类媒体张扬特色,扩大宣传,服务受众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有关新闻人物的报道逐渐多起来了,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人是支配一切、创造一切的主角?因而也是最有特色、最值得报道的。但是,从目前报纸上发表的人物新闻来看,有不少只是罗列先进人物的事迹,而看不大到人物的音容笑貌,更摸不着他的思想深处的东西。这样,尽管这个人的事迹很生动,但由于缺乏对他这样做的思想基础的了解,读者往往仍有隔膜之感。著名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4.
《湖北档案》2014,(5):F0002-F0002
江南机器制造局是19世纪中叶由洋务派著名人物李鸿章创办的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早期近代企业之一。该文献为江南机器制造局创办初期部分档案材料。详实地记述了江南机器制造局诞生及进行生产的过程。是反映江南机器制造局早期历史的珍贵材料。同时也是研究洋务运动及民族工业发展史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15.
人物档案是档案的一种,它应属于专门档案范畴。人物档案是将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引导意义,值得人们学习和崇敬的人一生的所作所为,参加社会各种活动形成的文字材料、声像及实物,经过整理、分类保存的人生轨迹。县级人物与国家、省、市级人物不同,由于县辖地域狭小,县级人物影响面不大,不易被发现,材料收集比较困难。我们要从这一特定情况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建立好县级人物档案。  相似文献   

16.
材料篇     
材料——写作的基础学习写作,特别是学习写评论性、理论性的文章,应该首先从何处着手,着重从哪里下功夫?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经验,学习写作,特别是学习写评论性、理论性的文章,应该首先从积累材料着手,着重在掌握大量的材料方面下功夫.大量地占有材料,这是经典作家的写作经验中最基本、最重要、最需要掌握的一着.  相似文献   

17.
尹莉莉 《新闻窗》2012,(4):37-37
笔者参加了多次节会的报道,盯紧了大场面,不放过小角落,写了若干的消息、通讯和花絮,但让笔者最难忘和最有成就感的,是在扫描捕捉新闻中,抓住了节会上的灵魂人物,使节会上的灵魂人物成为新闻报道的灵魂人物。  相似文献   

18.
人物专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了解读人物的贴近性,同时也赋予了采访者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与写作的灵活性。有人说人物专访是“眼睛的采访”、“耳朵的采访”、“口舌的采访”“心灵的采访”,因为采访要用口舌去问,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心灵去感受。而这看似简单的“看、听、问、感”却是大有学问,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采访经验,试就人物专访的采访技巧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栋 《今传媒》2007,(11):4-5
范以锦,196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系,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曾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现任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曾被《传媒》《今传媒》《南方周末》等媒体评为"中国传媒年度人物""最具影响力传媒人物""最具创新成就传媒人物""最具赞许人物"等称号.  相似文献   

20.
(一) 任何一条新闻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新闻报道常需要介绍与新闻事实相关的背景材料。新闻背景材料,可以用来衬托、说明新闻事实。常见的新闻背景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人物背景。当新闻涉及读者不熟悉的人物时,就需要介绍与人物有关的情况。人物背景既可以从历史角度来介绍,也可以从特定条件方面来交待。地理背景。新闻中涉及国内外的有关城市、地区等的地理情况,而又不为读者所熟悉,这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