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班化"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和主体发展,学生教育活动机会增加,学习质量和效果明显提高。中职机电专业课小班化教学突出"课前学思结合,大胆探索;课中知行并重,突出实践;课后学以致用,积极创新"的特点,其中"课中知行并重,突出实践"是重点,又分为"情境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总结归纳、知识拓展"6个环节。中职专业课"小班化"教学收效显著,而这一课题的探索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涉及模具机械加工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重点突出对工程实际分析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以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思""行""知"三种状态为基础,以"思知主导"为状态式教学方法核心、"思行统筹"为状态式教学方法手段、"知行合一"为状态式教学方法目的,探讨《模具制造工艺》专业课程状态式教学方法;以教学过程中基本概念、实例分析、工程化意识为主导,牢牢抓住基本理论与工程实际关系,并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成绩考核三个方面完成对该课程的讲授。状态式教学强调学生的理论基础"思知"与工程实践"知行"相统一,是探索培养具有工程化意识和创新型思维人才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贺麟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提出了"知行不分先后"、"知行永远在一起"、"知行平行"等观点.贺麟的新"知行合一"观,对当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年轻时学习阳明学,信奉"知行合一"的理论,但是后来陶行知对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提出了批评,陶行知认为知识的形成应该是"行知行"的过程,随之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论。陶行知师承杜威,他的"行知行"理论属于实用主义哲学认识论范畴,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概念是一个道德修养范畴的理论,"知行合一"立足于传统儒学的体用论。"行知行"理论并不是对"知行合一"理论的扬弃,它借鉴的仅仅是"知行合一"理论的字面表述,所以陶行知对阳明"知行合一"理论的批判只是为了提出自己的"行知行"理论。  相似文献   

5.
知行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著名教育理论。本文从教师、幼儿、家长三个维度分析了"知行""行知"路线,最后得出以"行知"为主、"知行"为辅,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知行合一"作为王学立言宗旨,它是基于"心即理"的内省式思维方法,对人人自足的良知本体进行发用、践行,进而通过知行并进等修养工夫,成就人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理想。探讨王学旨趣,辨析知行义理,无论就解读历史,抑或是观照现实都显得必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7,(7):45-51
知行学说是朱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格物致知学说相互印照补充,其中知行关系独具特色:在知至之后知可以向行自然转化,在知至的基础上,知行具有一体性和合一性;在知未至时,则应当下主敬的劝勉工夫促成知行的转化。前者是知行合一的本体态,后者是知行合一的非本体态,即无论何种情形,朱熹都强调要知行合一。这两种"知行合一"态在工夫论和境界论的视域中可以完美地融合,它们貌似分离,实则合一。  相似文献   

8.
烹饪专业课采用实践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中职烹饪教学采用师徒相授教学模式。在教学实习过程中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实践岗位操作方法和操作要求为考核标准,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职教育的职业导向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文化、职业发展四个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紧紧围绕职业岗位或工作项目来展开,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实施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本文从职业教育的目的出发,分析了当下中职学生课堂学习现状,提出一种适应当下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职业基本能力,具有促进学生参与、合作、行动、提高教学效率,形成完整个性的功能。并就中职物流专业教学中如何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探讨与分析。主要介绍了以中职物流专业课教学实际为主线,探讨了行为导向理念下的五种教学方法在中职物流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职教育的职业导向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文化、职业发展四个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紧紧围绕职业岗位或工作项目来展开,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实施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本文从职业教育的目的出发,分析了当下中职学生课堂学习现状,提出一种适应当下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职业基本能力,具有促进学生参与、合作、行动、提高教学效率,形成完整个性的功能.并就中职物流专业教学中如何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探讨与分析.主要介绍了以中职物流专业课教学实际为主线,探讨了行为导向理念下的五种教学方法在中职物流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导生制的专题研究文章数自2007年后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中职导生制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目前中职导生制操作模式呈现多样性,在理论上可分为“高辈-团队”式、“同辈-团队”式、“高辈-全班”式、“同辈-全班”式、“高辈-个体”式和“同辈-个体”式.中职专业课的实践性和中职学生的素质分化特点决定了导生制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同辈-团队”式和“高辈-团队”式应成为中职专业课导生制操作模式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学生道德知行不统一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做到"知行合一"的问题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知行合一"的内涵、实现路径,并对该路径进行了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从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到毛泽东知行统一观形成的思想史.揭示了中国知行关系演变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化发展规律,并认为从知行合一到知行统一也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的唯物辩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专业课是中职教学的核心部分,但中职生学习习惯极差,基础比较薄弱,厌学情节比较严重,导致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成为中职教师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所以对中职专业课的教学必须提出相应的对策,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中职学校专业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宋江山 《考试周刊》2013,(9):174-175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专业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就要强化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备课、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如何强化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了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围绕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并对教师上课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知行观的核心命题,也是王守仁与朱熹的分歧所在。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包括三层基本内涵:第一,知行并进、不分前后;第二,知行本义合一;第三,知行相互包含。深入剖析可以发现,王守仁对于知行关系的基本看法与朱熹等人并无本质区别。对于这一点,王守仁和其他理学家凸显知行的伦理维度、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和将知行范畴落实到"去人欲,存天理"都是明证。  相似文献   

18.
传统社会身处"知行合一"之中它在理论上不需要也不可能提出实践标准问题。近现代社会身处"知行二分"之中,它需要也有可能并在事实上提出了知行统一的问题,但它又不能取得这样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和实践上既有必要也有可能确立实践标准并在其中达到知行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目前传统的职教学科课程体系,以会计专业为例,阐述了构建中职会计专业课"学习领域"必须遵循的原则;设计了中职会计专业课"学习领域"的构成框架;明确了中职会计专业课"学习领域"各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并就构建中职会计专业课"学习领域"应注意的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传统朱子学坚持知行之间存在一由内及外的“异质的时间差”,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多有辩难,以劳思光为代表的当代学者则否认这一异质的时间差,但又认定知行乃是同一行动之不同的阶段,知行之间实际上仍然存在一“同质的时间差”,知行合一只能取“根源意义”,而不能取“完成意义”。这种将知行合一的意义严格限定在“根源意义”上的做法,从阳明知行合一的义理系统、知行合一的整体论述以及知行合一作为一种工夫论说三个方面看,均难成立。在根本上,知行不是同一行动之先后不同的两个阶段,而是同一行动中交互渗透的两个向度。知行合一既是根源意义上的合一,也是完成意义上的合一,更是即知即行这一跟行动一体而在的“照察意义”上的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