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卓越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需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育,发挥课程对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课程认识的心智品质和课程建设机制的“课程想象力”,强调以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为教学共同体,共同推动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及课程的人才培养价值功能,其建构和完善是高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立足“环境资源法”课程特色,以“一个核心、两个立足点、三个目标、四个融合”为原则,以“学透专业知识、深思价值内蕴、践行职业拓展、融悟德法兼修”为人才培养目标传导路径,构建“学思践悟”课程思政模式,并在实践中基于学情分析,形成有效学习机制,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实现德法兼修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基于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Kirkpatrick Model),构建“学思践悟”课程思政多元主体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实施中面临的困境不断优化和调整该模式,持续优化推广,提升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3.
“作物育种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核心专业课。结合“作物育种学”课程内容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完善教学大纲、优化课程内容、建设教学资源、构建实践教学平台、重视教学评价、强化实践教学内容调整等方面对“作物育种学”重点课程进行教学建设,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秉承农学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的特色和学以致用的精神,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授课教师的成长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徐福林 《广西教育》2022,(12):29-33
本文分析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述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原则,从价值理念、师资队伍、制度机制、考核评价等层面提出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科技大学“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多元化教学创新探索,提出了以“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为核心的“区块链”课程体系建设思想,同时,深化实践教学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整合提高。从课程创新教学取得的效果可以看出,“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创新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春月  李淑娴 《科教导刊》2022,(19):135-138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影视类专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紧迫任务。基于此,“导演基础”课程为应对艺术教育改革潮流作出了全新的尝试与探索。在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环节进行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信息技术开拓学习资源,构建了以“三维课堂”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导演基础”课程对影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科学设计和持续改进,目前虽已取得一定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对同类专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仍需对其理论及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徐淑明 《教师》2023,(9):126-128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当前,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逐步推进,如何在中职理工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更具成效的课程思政教学、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相关中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基于此,文章作者以中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为载体,探索了中职“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实践现状,并提出了实施课程思政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导方针,体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外语教育应主动适应国家人才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因此,有必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外语专业课程教学。本文拟以“当代西方人文精神概论”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例,进一步阐发外语教育如何把握中国立场,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引领,进而推动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作为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一环,课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显著,并引导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在线教学的普及,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亟待与时俱进。鉴于此,着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提出五维度全过程量化考核的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10.
“跑道课程”和“草坪课程”是相对的两个课程形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按“预定计划”进行,还是按学生的“市场需要”进行,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理念。本文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课程理念上要从“跑道课程”向“草坪课程”转变的观点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黄予晞  杜晓杰 《高教论坛》2024,(3):36-38+57
新闻传播专业承担培养党和国家舆论人才的重要使命,政治素养是衡量人才培养成败的重要标准。通过以“互联网+”完善“四史”融合教学体系、以“翻转+”改进“四史”融合教学模式、以“实践+”强化“四史”融合教学效果,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可以有效推进“四史”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保证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2.
新农科建设要求涉农高校对传统农学专业进行优化升级,强化实践教育以加快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作物生产实践课程对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植物田间技术”课程为例,依据新农科建设要求,对标“金课”的“两性一度”,对作物生产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创新从低阶到高阶的多层次—递进式—全方位的教学内容重构方案进行了探讨,旨在响应新农科建设的号召,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具有“大国三农”情怀、综合实践能力强、创新素养高的新型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华南农业大学面向林学专业本科生的“森林培育学”课程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学科特点、课程特色以及人才培养要求,通过精细分解教学目标、搭建立体教学平台、组建一流教学团队、深挖隐性思政元素、全程融入思政理念、创新多元教学方法、构建多维评价体系等途径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表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教师发展受益,课程建设质量上升,可为其他同类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四新”背景下,针对传统“多媒体应用实践”课程不能充分支持高质量人才培养需求的问题,分析传统课程的不足,从知识、能力和思政多个角度全面提升教学目标,优化和扩展教学内容,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多环节落实计算思维训练,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情感需求自然融入思政教育,探索适合课程的分层分类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课程层面助力高质量文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国家积极倡导“课堂革命”。针对职业教育生源特点和发展目标,职业教育课堂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全面多元发展为目标、以创新教学设计为载体”,实施“课堂革命”。本文以“中国商贸文化基础”课程为例,分析职业教育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成因,探索实践职业院校“课堂革命”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工作的创新探索是当前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文章立足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根据“病理生理学”学科特点,分析“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寻找思政元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模式寻找切入点、加强课内外拓展融合、建立有效评价模式等举措,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融合,旨在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全面提高新医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教育工作新形势,提出了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重要课题。在“大思政”格局下,要以“同向”为出发点,以“从同向到同行”为贯穿主线,以“同行”目标为落脚点,立足思政课程的引领价值与课程思政的拓展价值,明辨两者之间由“显性”到“隐性”的关联意蕴;立足任务、课程、实施、环境“四维体系”,明晰“同向”对“同行”育人横向广度、纵向深度、内缘温度、外缘效度由“量变”到“质变”的作用机理。要以“价值论”“要求论”“原则论”“动能论”为贯彻索引,筑牢政治“红线”、制度“基线”、内容“脊线”和工作“战线”工程,明晰由“应然”到“实然”的实践路径,为深入推进“同向同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德法兼修是警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公安院校应创新警务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改革入手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效融合,才能在牢牢把握警务人才培养的前提下厚植法学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在我国高校全面开展以来,如何用习近平法治思想铸魂育人,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提升大学生法治认同,成为当前高校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民法典》的诞生深刻影响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及民事法律制度的变革,它实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命题、历史命题、制度命题和实践命题。公安院校“民法学”课的教学内容应适时作出调整,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从而完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有效融入的根本任务。在公安院校“民法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阐释“四个自信”抵制西方思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民法学”教学中,应先充分挖掘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素与《民法典》的契合点;从战略性、实践性、原创性、时代性、生态性等诸多方面充分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维度,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教材选择及教学技能等方面提升教学水平,以达到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警校院校“民法学...  相似文献   

19.
军事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军队的政治本色,军事院校是军队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托力量。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从接受主体、接受内容、接受渠道、接受环境和传导者等方面开展了课程思政要素分析,基于信息传递理论构建了“理解—认同—外化”三阶段和“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实践—反馈”八个步骤的课程思政教学提升路径,为军事院校课程思政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GIS软件应用”作为地理类专业所开设的应用类核心课程之一,在授课过程中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上机练习机会少、思政元素挖掘不够以及单纯线下教学,线上资源建设滞后等问题.鉴于此,从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深挖思政元素、优化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达成了教学目标,改革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