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极度崇尚新闻自由的年代,有些事情只能从每个人的自我操守做起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成者王侯败者寇。这在我 国的一些体育新闻报道中得到了印证,一些体育新 闻工作者那种对胜者的吹捧,对负者贬损,简直到 了无以复加的地步。1992年,当中国足协聘请的德 国籍教练施拉普纳踏上中国的国土时,体育新闻界 对其宣传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不少报道 中指出:施拉普纳是德国十大优秀教练之一,有把 一支乙级队带入甲级六强的经验等等。当施拉普纳 指挥中国队获得亚洲杯赛第三名之后,报界宣传更 加热烈,亲切地称施拉普纳为“老纳”、“施大爷”,对 于球队暴露出的问题避而不谈。然而,当’93世…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新闻舆论界,“狗仔队”相当活跃,其规模逐渐扩大,所发的狗仔队新闻不断增多。一些媒体离不开它。狗仔队新闻在社会上影响相当广泛,狗仔队那支队伍也在悄悄地发展着。  相似文献   

4.
前些天,我在参加江苏省第二期新闻高级人才培训班时,财有人谈及当今记者存在着“浮躁”的现象,也颇有同感。这里,不妨试着来给这“浮躁症”号个脉。 症状 浮躁从词义上解释是轻浮急躁,也往往泛指人们思想和工作作风的不踏实。应当说这是目前的一种社会综合  相似文献   

5.
安兴 《新闻采编》2004,(3):14-15
求真务实,“求”是渴盼、寻找、调查、探究;“真”是事实、存在、客观、规律。“求真”就是要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严谨的方法,查明事实真相,找出客观本性,掌握变化规律。“务”是从事、致力、履行、必须;“实”是实际、实践、具体、诚实。  相似文献   

6.
黄德华 《新闻三昧》2006,(10):39-3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新闻媒介不仅要传递信息,还要做好社会望,也可以说是舆论监督。然而这并非易事,它面对的是各种邪恶势力和陈俗习惯,往往存在各种困难和阻力,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惟有突破“五难”,方能增强舆论监督的“三贴近”。第一,克服懒惰思想。“群众利益无小事”,为读者服务在新闻媒体的白热化竞争中再一次被强调,也是舆论监督工作的宗旨。离开这一宗旨,就脱离了舆论监督的工作轨道。而为读者服务需要时间,这就是要看一个编辑或记者的政治和思想素质了。是不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几次,在双休日,有读者上门来…  相似文献   

7.
实现新闻报道的平民化,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选择。为什么要实现企业新闻报道的平民化,怎样才能实现企业新闻的平民化?一、企业报新闻报道平民化的必然性从大的方面讲,实现企业报新闻报道平民化,这是时代对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人们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与愿望越来越强。这就使得读者对新闻事件的了解状态也从过去被动的“告诉我”转变为现在主动的“我要知道”,从简单的得知事情真相发展为思考事件的前因后果。同时,在信息时代,受众接触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  相似文献   

8.
王达萌 《记者摇篮》2006,(11):24-25
“有偿新闻”的定义,学术界至今尚未给出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将新闻记者、编辑或媒体因接受钱物及其他利益而以新闻形式发布的信息,称之为“有偿新闻”。当然,“有偿新闻”作为一个概念,也可以指代这类行为和现象。“有偿新闻”的现实形态五花八门,按“有偿”形态可分为六类:1、接受劳务费等红包、有价证券、礼品,获取各类消费、好处,如餐饮、旅游、入学、住房和为亲友解决工作问题等。这是最为典型的“有偿新闻”行为,虽然兑现“有偿”可能会采取延时拖后或提前进行感情投资等变异方式。2、以新闻为诱饵换取经营利益(如广告、发行)或赞助。3、以内参、曝光等为要挟,迫使对方提供钱、物、好处等。4、媒体给采编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从而使“有偿新闻”堂而皇之地成为经营创收手段,如有偿组版、联办节目。5、不同媒体、新闻单位(包括记者编辑)之间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背景而互相交换新闻。6、某些中介、公关公司以营利为目的,非法运作(实为经营)新闻。这些新闻按信息性质可分为具备新闻价值、不具备新闻价值和人为杜撰炒作的虚假新闻三类。  相似文献   

9.
陈启伟 《新闻记者》2006,(11):31-34
近几年来,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记者》杂志每年评选“十大假新闻”.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尽管不断打假,但假新闻数量还是连年递增。一些主流媒体为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身形象.不断推出纠假新闻。但是,对于一些学术性的并冠以民族情结的假新闻.就不是很容易被人识破。2005年度,一条《国画(八骏图)开启卢浮宫大门》的假新闻显然是“漏网之鱼”,它通过一家权威的通讯社向国内发稿,一些主流媒体和都市类媒体都作了报道,有些还进行跟踪报道,进一步将青年画家李景革描绘成第一个将中国画打进世界顶级博物馆的“民族英雄”,其造成的恶劣影响,远甚于一般的社会新闻造假。  相似文献   

10.
李军 《新闻三昧》2006,(5):53-53
在清高者眼里,谈名利是庸俗的。然而纵观芸芸众生,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大多数人一生都离不了“名利”二字,有的为了得名声,有的为了得钱财。新闻工作者每发表一篇作品,名字就出现在作品里,还能得到一笔稿费,似乎更是“名利”中人了,然而鉴于新闻工作的特性,新闻工作者的“名利”却别有一番滋味。先谈新闻工作者的“名”。有的新闻工作者把自己的名字看得重于一切,他风尘仆仆地到处采访,寻找新闻线索,追奇闻,捕花絮,掏隐私,熬夜写稿子,只求多多发表作品,提高自己的名字在新闻媒体上的出现频率,混个脸熟。然而常常事与愿违,作者本人虽然时…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2,(7):1-1
在举国庆贺中国共产党成立81周年的时候,新闻战线上的共产党员都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党的新闻工作者如何通过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新闻总要反映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并总要追求在“第一时间”向大众传播所掌握的新闻信息。失去这种创新性和及时性,新闻就要丧失生命,新闻工作者也会丧失立足之地。新闻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党的新闻工作者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比之其他战线的共产党员更应该、更容易表现出先人而知、先人而传、先人而行的先进性。长期以来,我党我军的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创立和形成…  相似文献   

12.
萧思健  廖圣清 《传媒》1999,(3):37-39
当前,全国新闻界正在着力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杜绝“有偿新闻”。作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新闻院系的在读大学生们对新闻职业道德的看法是怎样的呢?1998年9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对212名新闻专业二、三、四三个年级的本科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70%以上的同学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表示不满;对此,同学们的集中意见是:“有偿新闻”严重。调查  相似文献   

13.
徐园 《新闻世界》2012,(5):12-13
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丈风”活动,是对党的新闻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是新形势下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是新闻战线出人才出精品的必由之路,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记者健康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编采经历,就“走转改”活动,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连国强 《新闻窗》2012,(2):102-102
新闻工作是一项极其紧张、繁重、艰苦的工作。为应对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新闻记者往往24小时都处于随时待命况态中,随时准备前往新闻事件发生地采访调查,难怪有人说,"新闻是跑出来的"。同时,新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一种"自由职业"。新闻工作者常常要独立行动单兵作战,没有领导、同事在身边督促、检查,完全凭着自己的觉悟和职业道德意识自觉地行动。这就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有很强的自觉意识和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没有实践作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作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创新的“闪电”一旦射入长青的实践之树,就会结出丰硕的实践之果。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最新成果。这一成果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回应了时代的呼唤,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旨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宣言。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和实践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6.
17.
储瑞耕 《今传媒》2009,(10):1-1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写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归结起来,高层次的,很有价值的,我看就是这"三立"、"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换言之,就是"三做"--"做人、做事、做文章".作为新闻工作者,"三立"、"三不朽"非常重要,而且不能偏废,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樊水科 《新闻爱好者》2011,(11):102-103
一 何谓人文精神?这个杂混了中西古今多种内涵流变而来的概念显得含混不清,但其基本内核是稳定的。“精神”是什么?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是一种能够坚持某种观念的勇气。而“人文”的核心就是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超越性”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在“一国两制”交界处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的老记者,笔者想用比较的观点,从现有的法律和中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方面,为我们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找一下客观原因。这不是在回避矛盾,而是希望这样的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从制度建设人手,用整体的行为规范约束个体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何村 《新闻界》2006,(2):60-61
如今,“炒作”和“恶意炒作”这样的词汇频繁地见诸报端。作为新闻记者,也经常地被指责为“炒作者”和“恶意炒作者”。那么,究竟什么是炒作?什么是恶意炒作?炒作和正常的新闻报道有什么区别?这是让新闻工作者比较困惑的问题,也是应该向广大读者讲清楚的问题。目前社会上有一种倾向,什么问题成了热点,就是一片“新闻炒作”的指责声,然后就是对记者的种种批判。似乎是所有的责任,都要由记者来负。记者这个社会舆论的引导者,仿佛成为了矛盾和舆论热点的制造者。面对复杂的客观事物,记者报道不对,不报道也不对,有时,记者真是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