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探究,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低、艰苦的生存条件和较低的劳保待遇、持久过重的心理压力以及新时期的角色冲突等,并提出了克服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康婷 《华章》2012,(15)
高职院校女教师作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自身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效果和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女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衰竭、去个体化、个人成就感低三个方面.促使高职院校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主要有三个:社会根源、职业根源和个人根源.缓解和消除高职院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主要有三个层面:社会层面、组织层面以及个人层面.  相似文献   

3.
高校管理干部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地方高校管理干部职业倦怠现象严重,主要存在社会认同感缺乏、社会认可度低、工作本身压力大、薪酬不高、发展空间狭小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社会、组织、个人三个层面对消除职业倦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极大地损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工资待遇差和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差、工作强度大。针对这些成因,笔者提出以下的对策:帮助农村幼儿教师正确看待职业倦怠问题,并帮其进行积极心理调适;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工资待遇,加强幼儿园“软”、“...  相似文献   

5.
基于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对190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平均分为2.7,93.7%社区教育工作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主要表现为职业效能感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月收入及职称与职业倦怠呈显著相关.消解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危机现象可从社会环境、职业化发展、完善评价和心理干预等四个方面寻找策略.  相似文献   

6.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严重地影响着档案人员的身心健康。导致档案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职业、组织、个人四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中班主任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自我成就感低,对高中班主任与工作环境中的工作负荷、控制、报酬、团队、公平、价值观等原因进行分析,并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个人层面提出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以帮助高中班主任预防和克服职业倦怠,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低、抵制与消极心理、教学水平下降以及责任心不强等方面。课改的不确定性、学校的绩效主义、社会的高期望以及教师的角色冲突等因素,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根源。我们应该采取体育教师主动参与、加强学校人文关怀、体育教师自我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和实现自我超越等相应对策,以解决体育教师所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与高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本研究为探寻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调查获取227份有效问卷,了解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情况和严重程度,然后测度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分值,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称、科研压力满意度、月收入和高校制度公平性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越低、科研压力越大、月收入越低以及高校制度越不公平,将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加剧;职称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建议高校合理安排科研工作量和考核制度,提高高校教师待遇并完善高校管理制度,提高制度公平性,从而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促进高校教师高效工作。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造成其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涉及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等方面,而预防和缓解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社会认同度低,工作价值得不到认可,工作量过大以及性格、工作年限等个人特质有密切关系。通过增强社会支持度和价值认同感,提升个人素质和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以及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可以有效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容易出现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等"职业倦怠"现象,其成因与职业、单位、社会和个体身心有一定的联系。应对高职院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需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单位人文关怀、进行个体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信息获取量低、生活圈子小、精神生活贫乏、社会地位及收入低、工作压力重且重复单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对职业倦怠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因此,应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托,把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作为职业倦怠个体干预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进一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对39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位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社会背景和学业考试压力较高;职业倦怠属中等水平,其中情绪衰竭得分偏高,低成就感其次,去人性化倾向得分较低,三因子间存在两两显著差异;性别、年龄、任教学科和职称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各因子之间存在多种复杂的因果关系,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各不相同;社会背景对职业倦怠各因子的预测比较微弱,各因子对低成就感因子的影响比较微弱,职业发展是教师职业倦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要从积极回应教师职业发展诉求、推动教育共同体融合发展、优化学业评价标准和助力教师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入手,着力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是初等教育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由教学成效的迟滞性和难测量性,教学的重复性和复杂性,心理素质低,学校和家长的外在压力大,社会地位和福利低下这5个方面引起。须从强化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信念、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在职培训、扩大教师专业自主权、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有效协调多重角色这5个方面着手预防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6.
MBI量表常用来测量群体的职业倦怠情况,但它无助于对个体的职业倦怠进行理解性解释。应用"关键事件法"对幼儿教师自陈的教育事件分析,可以看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存在群体性和低成就感突出的特点。根据群体动力理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这一心理行为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工作环境的特点,据此可以从幼儿教师自身、社会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等方面入手以纾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资本视角来看,造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师的社会关系难显优势,社会资本中的信任、规范、社会网络等因素的不良或欠缺,导致其社会资本贫乏或占有不足。预防与消弭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应注重高校教师自身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价值提升,增强职业倦怠的免疫力;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矫正社会失范,为预防与消弭职业倦怠提供制度基础;建立多元化的高校教师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为教师营造温馨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8.
苏雯 《广西教育》2014,(25):8-8
正据调查研究表明,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职业。农村小学班主任由于教学环境艰苦、考核评比活动繁多、工资待遇低、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导致出现教师转岗流失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热情减退等现象,这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消除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感的策略。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为了减轻和消除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感,必须建立一个社会支持系统。这个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提高农村小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问题,职业倦怠会造成情绪衰竭、消极怠慢、低职业效能感等不良影响,从而降低高级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最终影响到社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阐述职业倦怠给学生、教师及高级职业学校带来的危害,分析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原因,并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尝试提出消除职业倦怠感的方法,强调激励措施在消除高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的重要性,同时呼吁社会对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倦怠是高校图书馆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会给图书馆员个体、家庭和工作带来消极影响。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有:职业社会地位低;工作负荷重,心理压力大;缺乏成就感和发展机会;较低的个人素质和人格特质。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的措施有:增强职业威望,提高社会地位;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客观认识自我,建立合理预期;图书馆员要学会放松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