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基于中国教育国情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面向现代化和未来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但教育实践中依旧存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高水平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理性与创新性发展及教育体系优化等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和适需供给,均衡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以教育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现代性发展,优化育人体系、教育结构体系和教育保障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以来,乡村学校整体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升。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启,乡村教育又一次进入发展新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年教育实践中独立自主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扎根悠久历史、人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追求更加公平、共建共治共享、开放交流包容、评价体系多元的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具有高度的历史自觉,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性伟大实践。与世界其他国家教育现代化模式相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内涵与特色:立足中国的民族性、服务人民的公平性、放眼世界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包容性、服务强国的基础性和引领世界的先进性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立足文化自信,彰显中国教育特色,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构建学习型社会,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一次重要探索,蕴含典型的历史逻辑,既有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普遍特点,更具备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特色。高水平普及、高质量公平、高智能信息化、高标准课程、高素质教师和高效能治理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品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立德树人、优质公平、人才培养、服务发展、国家交流、教师素质和治理水平等方面具有理论的先进性、实践的引领性和发展的方向性特征,将为世界教育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新经验和新样板。以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将进一步开启世界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创造世界教育现代化新境界,开辟世界教育现代化新未来。  相似文献   

5.
宋延飞 《江苏教育》2023,(36):43-47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指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要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加丰富多样、更为安全可靠的教育体系。沭阳教育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精确瞄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定位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县内各类教育优质协同发展,全学段打造公平高质量的县域教育高地,努力建成苏北教育质量“新高地”、教育改革“先行地”、教育人才“集聚地”、教育生态“清新地”、教育发展“领跑地”。  相似文献   

6.
推进教育现代化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涉及五个关键要素:一是要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培养目标的现代化,每个人应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成为合格公民,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制度现代化,要求教育制度的公平与高质量、要加快现代化的教育立法、制定现代化的教育标准;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保障现代化,即教育投入、教师资源、教育信息现代化、设施设备配置的现代化;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现代化,应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与教材,培养优异人才;五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国际化,树立教育自信,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加大人文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水平,是在消除贫穷和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人人都达到富裕生活水平但存在合理差距的普遍富裕。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且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中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使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西部教师教育由于其地理特性、历史遗留等问题,面临着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面临两个大局提出的新概念,需要从高质量教育体系视角加以审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指向建设教育强国,新发展、高素质、高品质、高水平、高效能、高精尖是其具体特点,集中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总体内涵,在主体上服务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在内容上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时代特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需要在行动上积极守正创新,内涵上坚持高质量标准,核心上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上服务人民。在具体构建过程中,通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这一战略基点,来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郝文武 《教育研究》2023,(10):22-32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本质规定性的纯正度充实度、教育价值满意度、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和转化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统一和促进,既有机会、过程和结果公平,也有区域、城乡和学校间的公平;既是教育正义的重要内容,也需通过推进教育正义来实现。高质量教育公平,是在受教育权平等基础上接受高质量教育、教育资源高质量均衡与高质量教育成效相促进、东中西部及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互转化促进的教育公平。推进高质量教育公平,就是不断努力提升教育本质规定性的纯正度充实度、教育价值的满意度、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和转化促进的质量水平,不断努力提升教育机会、过程、结果公平和区域、城乡、学校间的公平及其相互促进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尤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理论逻辑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最终体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突出表现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尊重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实现优质教育的丰富性和教育选择的适切性。从历史逻辑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方针中始终一以贯之且与时俱进,即坚持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和革命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实践逻辑看,构建高质量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体系必须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全面辩证地认识把握公平与效率关系,扎实推进“教育共富”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多样化高素质人力资源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秦志军 《河北教育》2023,(10):46-47
<正>党的二十大作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战略部署。高质量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搭建起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是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从全省来看,科教兴冀战略、人才强冀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党的二十大作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教育已由数量型增长、规模化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进入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善环境、优化结构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生态、教育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正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指明了当下教育体系改革的整体方向,也对学科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必然要求。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看,高质量数学教育是指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美好、更优质教育的向往,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涵养学生高阶认知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更公平、更轻负高效、更可持续发展、发展更全面的数学教育。[2]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教育公平转型发展取得突破,作为时代主题的教育改革与作为国家基本政策的教育公平相辅相成。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目标,“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成效显著,这为“十四五”至二〇三五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则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公平指明了新方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教育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需要以建成教育强国为目标导向、以坚持人民中心为政策遵循、以推进评价改革为制度保障、以深化开放发展为联动枢纽。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民生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的县域经济要创办一流的高质量的教育,培养一流的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人民群众享受公平的优质教育需求。因此,实现全市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全力提升县域教育综合竞争力,一直是江阴教育不懈的追求。一、以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为依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1993年,江阴在全省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江阴在全省率先提出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以改善办学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具有历史性,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其表现形式和治理方式各不相同。新时期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已表现为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盼与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且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教育主要矛盾的转变,需要树立以"人"为核心评估域的新教育公平理念,超越以经济发展或政治权利等为评估要素的传统教育公平观。新教育公平倡导新的教育发展观,关注以育人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秉承新的教育正义观,注重对人的尊严的承认;树立新的教育公平评价观,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公平感。  相似文献   

17.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根本诉求,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是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需求的现实路径。教育高质量发展须以素质引领改革,以创新提增效益,以均衡促进公平,以特色凸显个性,构建高质量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人民满意是我国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立德树人、高质量发展以及教育公平三个方面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部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研究生教育要走向人民满意,需要以此为基本遵循,同时也需兼顾自身发展特性。办好人民满意的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还要积极回应人民对优质教育的企盼与对教育公平的现实关切。具体而言,不仅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更要充分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价值引领;不仅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更要加速推进学科体系创新,积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持续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要坚持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着力构建科研育人新生态;不仅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更要改革研究生选拔方式,建立健全以学术能力为主的研究生自主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是全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而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根据苏州教育信息化的实践经验,旨在探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与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的需求日趋迫切。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就包含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个思想应用在教育领域就是要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公平,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  相似文献   

20.
一、积极落实城乡一体化战略,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现阶段,各区县要以贯彻落实《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08年~2012年)》为抓手,在全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涵发展,用现代化理念配置教育资源,用好教育资源,建设教师队伍,搞好学校管理,落实素质教育,切实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