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简要阐述了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论—适应性选择及其对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的指导作用,立足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探讨译者应该遵循的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原则,即:协调原语与译语语言差异、平衡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归依于译语受众文化心理,译者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和规约下,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才能把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传译给外国受众,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对外宣传和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2.
对于外宣翻译研究,近年来有逐步升温的趋势。本文从了解区内的外宣翻译工作现状着手,浅议了外宣翻译工作对区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意在能呼吁区内从事与之相关工作的部门机构、专家以及工作人员,认识到此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并投入相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相关工作,以促进广西的对外开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蕴藏着丰富多元的海丝文化要素。随着泉州申遗成功,媒体对泉州的宣传报道铺天盖地,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在此背景下,外宣翻译质量对塑造海丝文化的国际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泉州地区海丝文化外宣英译为切入点,通过亲身参与项目、实地考察和网络调研等方式,研究泉州海丝文化外宣英译的现状,发现其中在语言与文化层面的失误,并针对问题提出翻译策略,以期提高译文质量,助力海丝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非遗湖南民间传说外宣翻译是湖湘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研究分析总结了非遗民间文学外宣翻译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具体对策,以期为湖南民间传说国际化提供借鉴。民间文学外宣翻译可将我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民族凝聚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促进国际间民俗文化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农业为切口和关键点深入探析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农业谚语在美国的外宣传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计算、采访调研得出相对普适的农谚外宣翻译策略,并基于中美的经济、文化互联,探究如何高效处理农业文化外宣材料,推动中国优秀农业文化在英语国家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甘文 《宜春师专学报》2014,(11):112-114
外宣翻译的质量影响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旅游文化外宣是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而且推动了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旅游外宣翻译资料承担起了宣传旅游文化和资源的重担。做好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工作顺应我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的现实要求。结合宜春旅游资料翻译个案,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分析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并从关联翻译理论出发提出文化视角下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是中国革命历史地图中色彩鲜明的一个地理坐标。该文以遵义市为例,分析遵义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外宣现状。文章指出贵州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外宣路径选择可以从新媒体、培养外宣人才、整合优势源和加强政府引导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共同推进,芜湖旅游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旅游外宣翻译对宣传推介芜湖、展示芜湖文化魅力、对外传播芜湖地方特色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对芜湖市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现存的问题进行研究,运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法,结合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特征,探究芜湖市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以期提高芜湖旅游外宣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区外宣翻译是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表现方式,其影响是很直观的。规范的旅游景区外宣翻译能够促进地方旅游文化传播,并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旅游景区外宣翻译和旅游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然后阐述旅游景区外宣翻译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基于旅游文化传播的旅游景区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误解就需要培养高层次的外宣翻译人才。结合英语专业课程特色,探索如何建设“中国文化外宣”课程思政“课程链”。以“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思政主题为线,联通相关课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项目形成课程思政教育产出,从而培养熟悉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兼具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外宣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1.
外宣材料中中国特色词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加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该文探讨了归化和异化在外宣材料英译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翻译技巧使用的条件和基础,研究外宣材料英译的相关翻译技巧及使用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传播学角度看,外宣翻译兼具文化和传播的双重属性。四川藏区外宣翻译所面临的新形势与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战略、四川藏区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藏区现代传播能力以及藏区文化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密切相关;积极的文化外宣可以促成文化"增值",有助于四川藏区文化的再生产和创新,加速文化产业的形成。同时,新形势下的四川藏区外宣翻译具有信息突出性、信息召唤性、信息简洁性以及信息敏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宣翻译已上升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重要喉舌的层面。而今缺乏基于自身文化体系元素的价值诠释与意涵表达,外宣翻译“走出去”却难以“走进去”。文章回顾文化符号学发展史,分析外宣翻译与文化符号学的多维耦合,深挖文本三大功能对外宣翻译内在意义衍生与演进过程所产生的影响,重新审视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之路。一者为外宣翻译提供符号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二者为填补外宣翻译文化流失的沟壑提供益助。  相似文献   

14.
王芳芳 《海外英语》2022,(21):46-47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是宣传推广广西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名茶六堡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文通过作者自身翻译实践,研究六堡茶外宣英译,分析广西特色文化外宣英译策略,总结其翻译方法,以期促进六堡茶外宣英译质量,推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促进广西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选取沧州市政府网站英文版为例,对政府网站翻译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政府网站外宣翻译在语言、译入语习惯以及文化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相关管理部门对外宣翻译重视程度不够以及译者进行外宣翻译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进而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25):17-18
本文通过调研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翻译现状与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从微观上剖析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特点,提出改善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有效措施与合理化建议,从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人才培养,重视外宣翻译的研究与实践,突破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论研究瓶颈,探求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非凡之路,力争为我省实现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林浩 《海外英语》2014,(15):134-137,156
外宣翻译是翻译中的新兴领域,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袁晓宁老师在《中国翻译》2013年第一期撰文提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即在语言表达层面坚持"以目的语为归依",在文化层面要"以我为准"。该文对该文进行了批评性分析,以期就外宣翻译提出相对可行的策略。该文认为,外宣翻译的目的不仅是让国外受众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接纳我们的宣传信息,而且旨在引导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达到有利于我的外宣效果。为此,外宣译者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都必须采取"以国外受众为依归"的策略,以保证译文语言上流畅易懂、文化上易于接受。此外,该文提出应当把文化国际主义作为外宣翻译工作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阐述了跨文化美学在文化外宣中的超越性以及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外宣中的特殊优势,提出了一些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外宣中的跨文化美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周雪 《海外英语》2024,(6):54-56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背景下,中国软实力培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伴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加,外宣翻译也变得举足轻重,可以借助其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和发扬出去。文章联系外宣翻译的基本内涵,对文化传播下的外宣翻译特点进行细致阐述,并从准确把握受众差异、翻译明确文化定位、选择合适翻译方法、有效保留原文底色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外宣翻译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加强地方优秀文化的外宣翻译研究,可以对宿州本土文化遗产进行推广,有助于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文章立足于文化传承视角,根据《宿州民间文学》的文本特点,探讨民间文学文本翻译中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宿州民间文学的对外宣传水平,加强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效果,从而增强宿州市优秀文化外宣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