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斯顿的长篇小说《他们眼望上苍》叙述了奴隶制废除后,仍处在男性权威和白人至上的思想桎梏下,黑人女性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女性意识觉醒的思想和感情的故事。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珍妮的"身份"解读,引导读者分享作者所特有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深切关注着美国社会中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和身份危机。在黑人女性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该文对莫里森的首部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了解读,并指出处于白人世界边缘状态的黑人女性一直以来受到种族、性别和阶级的多重压迫,尽管她们努力地去迎合着白人的种种价值观,却始终被白人蔑视和忽略,从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格温多林·布鲁克斯的叙事长诗《在麦加》,包罗了众多黑人女性人物。作为一位黑人女性作家,她十分关注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体验。《在麦加》中,布鲁克斯不仅从思想内容上表达了颠覆西方社会白人中心论和父权制,在艺术形式上,也显示了独特的叙事手法。该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叙述声音分析《在麦加》中布鲁克斯如何重塑黑人女性形象,展现黑人女性创伤历史,建构黑人女性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丁(Jane Austen)在她最后完成的小说《劝导》(Persuasion)中运用了独特的叙述声音:小说中有两个女性叙述者的声音,除了全知的叙述者外,还有第二叙述者即女主人公安妮·埃利奥特(Anne Elliot),并呈现出后者取代前者的趋势。安妮的叙述声音和交流见解奠定了话语的基础,继而逐步建立起她身为女性的叙述权威。这与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意识是相互依存的,是奥斯丁为争取女性叙述权威的大胆实践。  相似文献   

5.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回顾林多米从5、6岁到32岁的经历,以元小说的框架,自传式的视角进行女性自我独白。小说通过多变的叙述视角及对叙述时间的巧妙处理体现出女性主义小说的形态。从叙事学角度来解读这篇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玛雅·安吉罗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她的作品通过文化意识的融入来关注美国社会道德和黑人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关注黑人女性生活境况和文化身份的建立。采用文本解读和分组归类的方式,通过对安吉罗的多首诗歌的分析来解读其中的黑人女性意识,即直面黑人女性生存境况、引导黑人女性走出边缘以及重塑黑人女性完美身份。安吉罗诗中的黑人女性意识之所以值得我们研究是由于其提出了两性平等融合的展望,这也是安吉罗女性主义思想的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夏日鸟笼》的女性主义解读,分析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展示萨拉姐妹追寻女性自我价值和渴望自由生存状态的心路历程。此外,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反家庭叙述,揭示女作家对父权制社会的强烈控诉。  相似文献   

8.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也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也是迄今为止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玛莎·奎斯特》是其小说《暴力的孩子》中的第一部,于1952年出版。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分析作品中白人女孩玛莎的女性主义意识及其对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库切的小说《耻》表现了南非在后种族隔离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殖民后文化冲突,特别是在白人特权消失后的社会里,黑人与白人的人性扭曲和道德伦理的严重错位。从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解读库切的小说,更能透视出作品的悲剧意识和对南非文化人生存窘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小说《宠儿》通过对女主人公塞丝反抗白人主导文化,赢得内容内部的理解和互助,以及努力促成黑人和白人的和谐相处,最终建构了自己的黑人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小说《宠儿》通过对女主人公塞丝反抗白人主导文化,赢得内容内部的理解和互助,以及努力促成黑人和白人的和谐相处,最终建构了自己的黑人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使用作者型声音不仅建立和扩大了女性虚构的权威,而且也使作者能够通过叙述者对其他作家和作品、文学和社会进行评论;个人叙述声音的运用确立了黑人女性声音在小说的存在和权威,但个人叙述声音很快就消失了.从叙述声音的复杂性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小说时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肖敦交 《文教资料》2008,(32):38-40
西方叙事学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本分析方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作品<宠儿>中的"叙事话语",以结构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为参照.考察女性"叙事话语",以及所实现的"话语权威"."话语"层面在国外文学研究中较易被忽略,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外国文学研究,特别是黑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展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 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悲剧。作品描写了白人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对黑人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抵 抗白人文化冲击、保留住黑人文化的途径。本文从性别、种族、文化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认为莫里森关注黑人心灵 受白人文化侵染这一遭人忽视的现象,这使她的作品在思想深度上不仅超越了前辈黑人作家,也走在同时代人前面。  相似文献   

15.
《克兰福德镇》的叙述声音具有明显的女性标记,其小说文本对男性霸权进行了严厉批判。这些女性主义观点有些是出自作者的声音,但大多数并非如此,而是表现在人物的个性话语中。小说文本中还存在着个人叙述声音与集体叙述声音混合交融的特点。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结构上“优越的”声音,它统筹着其他人物的声音。盖斯凯尔夫人在建构女性群体的情况下还建构了集体叙述声音,文本中以单言、轮言和共言模式实现了集体型叙述,形成了带有政治意义的女性集体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家苏珊·兰瑟(Susanl_maser)有关叙述声音模式划分的理论,这一较新的视角来解读美国著名犹太女性作家蒂莉·奥尔森(TillieOlsen)l~代表小说《我站在这儿熨烫》(IStandHereIroning),分析了奥尔森作品中出现的不同声音模式。为了让边缘母亲作为一整体在主流文化圈中树立起“话语权威”,奥尔森通过多种叙述声音模式相结合,将普通边缘劳动母亲这一群体从沉默中解脱出来,使她们的沉默心声得以展现,达到颠覆。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看,奥尔森作品中的边缘妇女已成功实现了“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17.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通过描写一个黑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痛斥了种族歧视的罪恶;同时,表现出莫里森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关注和强烈的民族感情。文章从叙述结构上对该小说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在白人文化冲击下黑人心灵的异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角度来解读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通过"白人话语的丧失"、"黑人话语的重现"这两个主要层面,深刻揭示了南非后殖民时代白人与黑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展示了南非黑人的逐步崛起与各色人种趋向和谐的社会倾向。  相似文献   

19.
《紫色》的叙述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色》是一部长篇书信体小说,沃克运用了双重聚集、复调技巧和自由直接引语的独特叙述模式揭示了黑人的精神世界及白人与黑人的异同,充分体现了她强烈的黑人民族思想和对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20.
发掘和解读蕴含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对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以及作品蕴涵的意义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对斯坦贝克的<菊花>进行生态女性主义的重读,揭示小说中自然(菊花)与女性的密切关联性以及作家对自然与女性的命运的深深关注.这篇小说辰示了自然环境、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描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预设了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共生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