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生态危机与艺术伦理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作为对现实的超越性存在,它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对人类的精神生态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指向平衡人类精神生态的艺术理念。在现代艺术生态学新视界下,艺术还有滋养个体心性,推动人性优化生成的生态效应。人类经由艺术伦理生态达到对人类整体生存状况的体察,在获得感触的同时达到精神空间上的延伸和超越。艺术为人类的精神危机提供了弥合和消解的可能性,成为人类“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抵御精神生态深度失衡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精神生态批评作为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下生成的理论精华,是一种全新的思想范式,是对人类内部精神和外在宇宙的绿色忧思。从精神到精神生态的演变和发展是对时代和人类的精神危机所做出的积极回应。自然需要这样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的繁衍和进步更需要的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精神生态与伦理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生态灾难,当代人对自然生态问题不再熟视无睹。但是人的生命意义在丧失、精神价值在消解,人们对自身精神生态的危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本强调,与自然生态破坏一样,人类自身的精神生态严重失衡同样也可以毁灭人类。并就此阐述了,伦理规范的价值取向应由关注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拓展为关注人类自身的精神生态。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精神是指各民族自古迄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观念和精神信念,主要包括:义务精神、理性精神、和谐精神、发展精神.生态伦理精神引导人们改变对自然的态度,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从而达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研究和倡导生态伦理精神,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内涵,拓展伦理学的研究领域;有利于培育人们对自然的新看法,拓展人们的生态视野;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学院精神作为学院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所在,对学院生存发展的思想导向起着决定作用,对构建和谐校园起着精神支点的作用。要弘扬学院精神,建设人文、创新、技能、平安、生态校园。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给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精神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针对转型期馆员职业意识淡漠、自卑心理强烈、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本文从馆员的精神生态视角,分析了馆员的心灵世界、内宇宙等因素,提出了培养职业情感、提高业务能力、树立自信心,以及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方法,来构筑社会转型期馆员完整的精神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7.
张建华  王彬 《文教资料》2009,(32):234-235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思想指导下,过于突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导致他们的精神生态遭遇到空前的危机。本文主要介绍了培育高职学生精神生态文明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精神生态批评的视闯中解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生态理论的建构和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本文通过解读《公司人》中的精神生态思想,挖掘了公司人精神生态危机的根源;探讨了精神生态危机与公司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精神生态的失衡是摧残行业和行业人的主要隐患之一;指出了精神生态平衡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行业只有与精神生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地发展,对其它行业的开拓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使得城市人精神生态失衡现象凸显,探讨城市人的精神生态平衡问题意义重大。引导城市人注重自我精神生态教育、积极发挥大学在精神生态重建中的重要作用、营造精神生态绿化的社区环境是城市人精神生态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一生兴趣广泛,生活经历丰富,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实践者,也是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思考自然、具有生态精神的思想者。恩格斯的生态精神,是体现了艺术精神、伦理精神、批判精神的多维结构。以自然之思、文明之痛、两个和解为线索,追寻恩格斯生态精神的形成过程,再现思想家的人格力量,以期为生态新公民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精神生态严重失衡,无法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还会造成西部大开发宏伟发展规划的流产。忽视精神生态问题,是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隐患。构建和谐的民族精神生态,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平衡民族精神生态,化解民族矛盾,凝聚人心。应重视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倡导自然生态和民族精神生态的良性互动,发挥民族文化艺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塑造生态人格,提升民族精神,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2.
精神生态严重失衡,无法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还会造成西部大开发宏伟发展规划的流产。忽视精神生态问题,是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隐患。构建和谐的民族精神生态,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平衡民族精神生态,化解民族矛盾,凝聚人心。应重视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倡导自然生态和民族精神生态的良性互动,发挥民族文化艺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塑造生态人格,提升民族精神,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方法,其新颖性和跨学科令评论家们对“精神生态”的理解见仁见智。精神生态研究两个关系;一是精神内各因素,包括信仰、欲望、动机、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之间的关系;二是精神与其外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人的精神内的危机早致了人与其外的危机,因此,探讨精神内的危机以及危机的突围意义更为重要。从总体上看,精神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价值观的颠覆与人性的异化和欲望的过度膨胀等精神因子间关系的失衡,因此,解决精神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可用艺术来救赎精神和遏制欲望的过度膨胀。  相似文献   

14.
邹奎 《河南教育》2023,(12):35-36
塞罕坝精神、右玉精神、八步沙精神等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是党带领人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动体现。将生态文明建设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弘扬和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精神、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重点关注的是现代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精神生态失衡这一内在的生态危机问题。小说所揭示的精神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莫莱尔、格特鲁德、保罗、米丽亚姆、克莱拉这五个人物身上,他们在作品中皆以精神悲剧性角色出现。劳伦斯认为,文化修养的差异、支配与占有欲望、健全人格的缺失以及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社会生态的变异是造成精神生态失衡的根源所在,人必须与自然融为一体,协调好社会人际关系,抛弃占有和支配欲望,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完整性、灵与肉的统一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悲剧的发生,从而达到精神生态的平稳。  相似文献   

16.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关系要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趋向多重化、生态化和人性化,以发挥环境艺术对于人们精神生态协调和治疗的双重功能,真正实现人与艺术、自然和精神高效整合的精神生态建设. 精神生态直接关乎广大民众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到社会发展的进程.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必须立足于精神生态建设视阙的角度,不断强化精神生态价值观,推进精神生态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197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上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就已经确认:环境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大约与此同时,西方学术界开始将生态意识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与生态有关的学科诸如生态哲学、生态政治学、生态社会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批评等应运而生,原本是生物学分支之一的生态学发生了明显的人文转向。特别是,挪威哲学家阿伦&;#183;奈斯(Ame Naess)于1973年创立“深层生态学”后,生态学的人文内涵更加明确而深化,“深层生态运动”越来越关注人类的精神家园和精神生态。  相似文献   

18.
艺术作为对现实的超越性存在,它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对人类的精神生态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指向平衡人类精神生态的艺术理念。在现代艺术生态学新视界下,艺术还有滋养个体心性,推动人性优化生成的生态效应。人类经由艺术伦理生态达到对人类整体生存状况的体察,在获得感触的同时达到精神空间上的延伸和超越。艺术为人类的精神危机提供了弥合和消解的可能性,成为人类“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抵御精神生态深度失衡的家园。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所遵循的基本伦理精神形态,其伦理诉求体现为伦理价值观的过渡和伦理关系的变革。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社会伦理精神现状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目标呼唤树立新的伦理精神,从伦理根基、格局、场域及评价指标角度出发,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伦理精神构建。这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实现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生态立省要有文化精神的支撑。文化精神建设是生态立省的一大方略,文化精神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建构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生态立省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它决定着生态立省文化建设的性质、方向和高度,是生态立省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