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81):16-17
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阐释双关语,分析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的图形与背景,分别得出双关语中谐音部分和多义词部分具有很强的凸显性,是句子的焦点,是图形,而整个句子则作为背景来烘托图形,增强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图形一景理论分析广告双关语如何吸引广告受众,体现广告语言的生动性、可读桂和感染力,达到广告劝说、刺激消费的自的.  相似文献   

3.
对双关语的研究多是从修辞学、文体学、语义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图形一背景理论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后,以其强大的解释功能解释了认知的突显心理机制,认知主体不同、角度不同、从背景中被激活的图形也不同。文章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拓展了对双关语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4.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基于中国格调高雅的唐诗,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唐诗进行认知解读、分析,揭示唐诗的内部认知机制,可以为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品味唐诗提供夯实的理论依据;同时还对图形—背景理论在实际的运用中提供了新的佐证和视角。  相似文献   

5.
图形·背景理论最早由丹麦心理学家罗宾提出,后被认知语言学家从认知角度分析语言现象并取得一定成就。本文将从动态视角入手探讨这一理论在简单句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做出一定解释,指出简单句分析可以遵循从背景到图形的路线。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各种语篇中艺术性较高的一种,杜甫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其诗意蕴深邃。以往对杜甫诗歌的分析大多是用文学、史学、美学或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意象的情感功能,而很少有学者运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来分析杜甫诗歌意象的认知功能。本文尝试将图形—背景理论这一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理论运用于杜甫诗歌作品的分析中,并依据图形—背景分离原则解读杜甫诗歌的意境、意义建构的过程及认知机制,以传达诗人独特的感知。  相似文献   

7.
图形—背景理论解读英语中动结构的语义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5):153-15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英语中动结构的认知语义基础,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中动结构及其相应的被动语态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两种句型结构虽都表达了被动意义,但由于某种原因1)即使图形相同,充当的角色也不同;2)背景不同,凸显程度及其所起作用亦不同;3)后景的凸显程度也不同这三种情形而导致两种句型结构的语义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认知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图形—背景理论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主要信息突显与次要信息背景化的认知理据。汉英翻译教学中,在图形—背景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运用句子结构切分和重要信息突显的策略,能够在减轻学生认知负荷的同时,为学生进行高效翻译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9.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来在认知语言学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认知内容出发,介绍此理论是怎样通过方位词、介词体现出来的,加深人们对词及句子更深刻的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10.
英语动词短语省略结构常出现在并列句、附加疑问句或简单句中。从图形—背景理论研究视角出发,结合上述三个句式层面深究英语动词短语省略结构衍生的认知成因。研究发现,英语动词短语省略结构的概念化过程既与认知主体建构双层图形—背景联结,又与认知主体的心理因素息息相关,只是于涓微之处略有差异。依托图形—背景理论不仅有利于查究英语动词短语省略结构的认知理据,更能彰显该理论强大的语言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这一理论在英语动词方面的表征作了初步的探讨,同时还讨论了该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双关是一种极具韵味与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式。英语双关有两种基本类型,即谐音双关和词义双关;还包括其他几种类型,即会意双关、专有名词双关和字母双关等。本文就双关的这种类型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图形—背景理论可较好地解释诗歌意境凸显背后的认知因素。本文从词类、句式、语篇三个维度探讨唐代边塞诗歌中体现的图形—背景关系及诗歌中意境得以凸显的成因。词类方面,动词和形容词在图形的凸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句式方面,问句、条件句及感叹句体现出图形—背景关系;语篇方面,唐代边塞诗歌诗篇前部分描写景色,形成语篇上的背景,并将重心放在诗篇末尾,突出语篇上的图形。图形—背景理论在诗歌意境凸显上有较强的解释力,是诗人谋篇布局的重要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4.
英语动词语态历来是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文章从图形-背景这一认知结构的基本思想出发,对动词语态的选择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作了初步探讨。只有掌握了这一规则我们才能选择合适的语态形式正确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5.
赵天毓 《考试周刊》2010,(37):90-91
英语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同形或近形异义词、同音或近音异义词,并被巧妙地融合在一定的语境中,使这种类同现象自然地涉及词语的表层和深层意义,即一个词在句子中有双重或多重含义,可作不同的解释,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话里有话"或者"言在此而意在彼",以达到幽默滑稽、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含蓄性。这就是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修辞格——双关语(Pun)。本文就英语双关中的同音双关、近音双关、同形异义双关进行探讨,并加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内图形背景论出发,以语言中的双关语现象为研究对象,提出双关语的双重意义的实现是意义经过图形和背景转换过程获得,在此基础上,对双重意义的建构过程进行认知分析,得出意义感知过程涉及背景突显实体的转变和认知域的变化,尝试性地探究双关现象形成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内图形背景论出发,以语言中的双关语现象为研究对象,提出双关语的双重意义的实现是意义经过图形和背景转换过程获得,在此基础上,对双重意义的建构过程进行认知分析,得出意义感知过程涉及背景突显实体的转变和认知域的变化,尝试性地探究双关现象形成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出发,英语名动转用应是这样一种机制:使用者把认知结构“图形─背景”转化为“背景─图形”。这一认知过程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就是使用者将“原生名词的意象(图形)─生成动词和其它相关知识的意象(背景)”转化为“生成动词的意象(图形)─原生名词和其它相关知识的意象(背景)”。  相似文献   

19.
史一鸿 《海外英语》2013,(3X):106-107
翻译教学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始终,翻译教学的指导原则可以从不同的语言研究领域找到理论依据;图形—背景理论来源于人类的心理学研究,它以人类的感知规律为依据,描述了认知倾向在人类语言中的体现,这对于解释语言现象、指导翻译教学有着实际的、可操作的意义。此文在介绍图形—背景理论的基础上就如何将这一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大学翻译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关语是一种广泛运用干广告案创作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修辞格,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一词多义双关、同音异义双关、近(谐)音双关、歧义双关等,如果双关语在广告中运用得当,可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和修辞作用,收到不平凡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