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广告翻译中,读者的接受至关重要,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对广告翻译有重要启示。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强调广告翻译应重视读者"期待视野",分析译文中的语言美和内涵美。  相似文献   

2.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广告翻译采用何种翻译策略进行了一番诠释。同时指出广告翻译应该注重译语读者(消费者)的接受,所以更应奉行“归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广告应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促使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对广告翻译具有重要启示。译者应充分考虑受众的期待视野和审美情趣,以再现和拓展广告原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封琮  李娟  武广庆 《海外英语》2013,(5X):175-176
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在翻译界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汽车品牌翻译作为广告翻译的一种,译名本身就体现了音韵美、形态美和意境美三个层面的美学特征。为此,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汽车品牌的翻译策略主要体现为顺应目的语消费者群体语言习惯,解读目的语消费群体文化认知心理,和关照目的语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从而最终实现汽车品牌翻译在接受美学层面地完美表达。  相似文献   

5.
品牌名称的汉译极为重要。翻译目的论的提出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灵活的翻译技巧对原文进行增删甚至重命名提供了理论支持,而接受美学认为离开了读者的审美接受,作品就没有了意义。品牌名称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成为翻译目的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的首位接受者和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它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这个新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尝试性研究,阐释接受美学可以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该理论强调翻译活动中读者的中心地位,以读者的接受作为翻译的目标,重点研究文学翻译中读者接受活动的能动性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以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运用“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意义未定和文本空白”,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入手,论证接受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性作用,总结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以期丰富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作品的存在和意义构成中的作用,突出了翻译以文化交流为目的以读者接受为追求的价值取向。由接受美学得到启示,无论采取归化还是异化,或是直译或意译,翻译策略的选择,都会因为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及时代差异的作用,而呈现出不确定性及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侧重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因此凸显了读者主体性对实现文学作品历史本质的重要性。将接受美学用于指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可以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散文《匆匆》两英译本为例,探讨译者在翻译中如何关注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而完善对散文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通活动。传统的翻译因受传统美学文论的影响,注重原作与译作的等同,忽略了读者的积极参与。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研完中心,通过考察文学接受和产生效果的过程来揭示文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美学理论。将它运用到翻译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翻译的不足,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翻译质量,完成美的接受与传递。  相似文献   

11.
以接受美学理论为视野,探讨作为接受主体的译文读者对文学翻译活动的影响。作者认为,译者在开始翻译之前应首先对目标读者在接受能力、期待视野等方面进行预测,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读者的期待视野来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接受美学理论为视野,探讨作为接受主体的译文读者对文学翻译活动的影响。作者认为,译者在开始翻译之前应首先对目标读者在接受能力、期待视野等方面进行预测,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读者的期待视野来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经典美剧之一《老友记》的字幕翻译为例,从目的读者和译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接受美学对字幕翻译的启示和影响:在字幕翻译过程中以读者为中心,充分调动目的读者的审美体验、能动性和接受性,使字幕翻译更具新颖力又不失原文精髓。  相似文献   

14.
丁往道、张光前等专家学者都曾对《太平广记》中的志怪小说进行过翻译研究。但从两位的翻译文本来看,二者的翻译策略及翻译目的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而使翻译文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太平广记》中志怪小说篇名翻译的比较可知,丁译策略为异化译法,而张译为归化译法。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从接受美学视角来看,丁译、张译策略差异的原因,即以读者为主体从读者的水平和要求出发,以读者的接受为翻译作品好坏的评价标准而产生的。丁译是为了满足内地读者学习英语语言的需要;张译是以英语读者为主,目的是传播文化,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更易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因此,评价志怪小说英译的优劣应以读者的接受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支持。接受美学认为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三者交流互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审美情趣等已有背景,同时译者应强调对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的观照,争取实现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本文以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翻译为例,演绎了接受美学对于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以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为中心,文本的最终实现需要融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作品的意义,并在此过程中留出足够的空白点。本文试图将接受美学理论运用于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中,并在详细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的分析和论证后得出了接受美学对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英汉历史文化和语言特点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其翻译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理论强调了以读者为中心,这对旅游景区宣传资料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旅游景区宣传资料的英译中以外国游客为中心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将文学批评理论的关注焦点由重作者、作品转向重文本--读者关系,认为文学作品只有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儿童文学的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视角。本文以《绿山墙的安妮》中风景描写的翻译为例,研究了接受理论祝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9.
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为依据,具体分析在交际翻译指导下,译者在广告文本翻译中实与虚处理、单位转化和译者主体性方面体现出的翻译策略。通过实例分析,指出译者在翻译广告文体时,应以译入语读者的反应为中心,以劝导广告译文读者购买产品、接受服务为目标,并将这一思想贯穿到以实与虚处理、单位转化和译者主体性体现为代表的一系列策略中,以期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0.
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的接受为指归。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译者要考虑儿童在心理生理发育水平、知识经验、文化修养、人生阅历、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特点。根据儿童文学及其翻译的特点和要求,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揭示本文的主题——儿童文学翻译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