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翻译生态环境理念即生态翻译学,为翻译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向。在翻译活动中,融入适者生存理论、自然选择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翻译活动分析,将翻译放置在更宽广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强调翻译活动与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关联与影响。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阐释翻译,主张在翻译活动中融合多项要素,包括原文、翻译者、译文等多重因素,各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的生态性、系统性与动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以译者主体性为核心,从语言、文化、交际三维度,探讨中国青砖茶博物馆文字材料英译的适应性与有效性。研究发现,语言维度的规范性、文化维度的可接受性、交际维度的实效性是茶文化英译的重要基础。本文由此提出,生态翻译学对茶文化的对外宣传具有指导意义,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准确再现原文的语言信息、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3.
刘明舒 《海外英语》2023,(6):5-7+20
生态翻译学由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旨在将生态学中“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引入译学研究中,并创造性地将翻译活动定义为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的适应与选择。生态翻译学的提出为当代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这一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翻译学理论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进行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的对比研究既有助于论证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合理性,又能促进中外不同理论视角的融合与发展。因此,该文章将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中现存的多元系统理论、归化与异化理论及副翻译理论进行对比,旨在发掘其中的异同点,为翻译理论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巍  白静 《海外英语》2012,(5):1-2,4
生态翻译学为解读《黑奴吁天录》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拟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译有所为"的角度,宏观地从主观动因和客观影响两国方面对《黑奴吁天录》进行分析和解读。说明《黑奴吁天录》的翻译,是译者林纾在生态翻译环境主客观因素下,作出的符合生态翻译学研究视角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高巍  白静 《海外英语》2012,(5X):1-2
生态翻译学为解读《黑奴吁天录》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拟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译有所为"的角度,宏观地从主观动因和客观影响两国方面对《黑奴吁天录》进行分析和解读。说明《黑奴吁天录》的翻译,是译者林纾在生态翻译环境主客观因素下,作出的符合生态翻译学研究视角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生态翻译学为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颇具启迪作用的视角。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霸王别姬》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分析其在三个维度中实现的适应选择和转换。译者贾佩琳不但实现了语言形式和表达形式的巧妙转换,而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交际目的。《霸王别姬》的字幕翻译为研究电影字幕提供了一个真实同时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素材。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是翻译领域研究的一个全新视角,是翻译学与生态学有机融合的一个交叉学科。本文在对生态翻译学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提出了汉语典籍必须从三个维度入手,分别是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在具体论述中,选择儒家经典《论语》为例系统的阐述了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8.
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为外宣翻译的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启示。文中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重点分析湖南省主要高校英文网站中"学校概况"中存在的种种翻译问题,探讨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探索如何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来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谷绪薇 《英语广场》2023,(13):17-20
生态翻译学是近二十年来中国翻译界的全新理论,为翻译活动提供了指导方向。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以《富萍》的葛浩文英译本为例,详细诠释译者对文本进行移植、适应选择,从而达到生态平衡的过程。本研究的目的是为生态翻译学理论在中国现当代小说汉译英中的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是关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互动的整体性研究,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了新的描述和解释。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去研究少林寺官网的英译翻译,不但从理论和实践上验证了该理论的可行性和实际指导作用,并给景点资料英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形象宣传片字幕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宣传的效果。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视角,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对海南全球推介宣传片英文字幕进行赏析,以期为日后类似翻译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脚步加快,不同国家、民族间的交流也变得愈发频繁,电影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式之一,在东西方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字幕翻译促进了电影文化的发展,译者不仅可以借助电影传播中国本土文化,又可以带国人领略西方文化特色.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翻译字幕时,应当从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对原文来解读,从而最大限度地将原文内容及意境较好地传达出来,达到音美,形美,意美.[1]该文以电影《赤壁》为例,以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适应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对字幕进行翻译探讨,以期对字幕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对胡允桓和姚乃强的《红字》的中译本进行比较:从翻译过程入手,以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为焦点,对两个中译本中的含有丰富的源语宗教文化因素的译例进行比较研究。本文发现:翻译的生态环境影响译者的翻译行为;适应转换维度多的译文,选择的适应性高,译文的整合适应选择度也高;生态翻译学理论适用于此类文学名著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对胡允桓和姚乃强的《红字》的中译本进行比较:从翻译过程入手,以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为焦点,对两个中译本中的含有丰富的源语宗教文化因素的译例进行比较研究.本文发现:翻译的生态环境影响译者的翻译行为;适应转换维度多的译文,选择的适应性高,译文的整合适应选择度也高;生态翻译学理论适用于此类文学名著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生态翻译学为理解、分析和评价翻译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选取许渊冲、阿瑟·韦利以及詹姆斯·理雅各三位译者的《蒹葭》译文作为分析材料,从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个维度探讨不同译文之异同,从而助力中国诗歌的翻译质量提升和中国诗词文化“走出去”。此外,本翻译研究有助于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增强译者对生态翻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柴艺铭 《海外英语》2023,(23):14-16
景区介绍是景区向游客展示景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文本,其中包括了许多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和叙事方式,对宁夏二十一景中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的英译词进行分析,探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对景区介绍词英译的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为宁夏景区介绍词的英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以提升景区的对外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将医院公示语放到翻译生态环境中去考察和解读,运用生态翻译学相关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层面对公示语文本进行研究,为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张兴华  姚硕 《英语广场》2022,(34):15-19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运用三维转换理论对广告语翻译实例进行分析。本文在兼顾目的语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语言表达等因素的同时,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探析广告语翻译方法的侧重点,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广告语内涵,并为同类文本的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即适应与选择"这一主题概念出发,对化妆品牌名的翻译进行多维度分析,即:从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层面探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为品牌名的翻译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生态翻译学具有浓郁的学科交叉特色。它把有关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引渡到翻译学领域当中,体现了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创新性探索。借用生态学的理论逻辑对译者主体性予以肯定和证明,是译者主体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一方面,生态翻译学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另一方面,在翻译生态系统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着具体的表现方式。本文从这两方面出发,探讨了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