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索中西方翻译标准,重点剖析了严复的"信、达、雅"与奈达的"动态对等"原则,通过不同的侧面了解和认识中西方两种代表性的翻译标准,找出两种翻译标准的交集,深化对翻译标准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谈到中国传统译论,"信、达、雅"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翻译话语。即便是在拥有完备的语言学体系的西方翻译思想的冲击下,它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试以其本体为出发点,通过对严复与"信、达、雅"、"信、达、雅"与中国传统译论、西方译论、传统文论的关系以及前人的批判五个方面对"信、达、雅"做一个多方位的分析,试图来阐释其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51):24-25
被誉为西方的"现代翻译理论之父"的尤金·奈达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也是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得益于他的圣经翻译实践,在全球翻译界具有深远的影响。严复的三字理论"信、达、雅"是中国翻译界最为成熟和影响深远的。奈达和严复相差半个世纪,其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及各自独特的见解。本文对中西方两大主导翻译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更适合时代发展和新形式的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发表在《当代世界文学》(英文版,2007.5-6)上的《拉丽贝尔·阿莱格里亚,纽斯塔特文学奖和"世界文学共和国"》一文的翻译实践,总结出两点体会:一是加深了对"信、达、雅"标准的认识;二是对"不可译性"阐述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译界对文学翻译标准"信"与"不信"的研究总是在"信、达、雅"的整体框架内延展和深入,这种研究多是单向的、静态的、二元对立的。而实际上,文学翻译的本质和过程决定"信"是文学翻译的基础,分为客观现实的"信"和主观价值的"信",而"不信"又是必要的、不可避免,分为无意性"不信"和有意性"不信"。因此,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中,"信"与"不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学翻译应使二者间保持多维、双向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新近搜集史料,从目的论视角重寻严复“信、达、雅”之“本意”.“信、达、雅”与“目的论”存在许多契合点.“达”即“达旨”是翻译之目的,是严复三字标准的核心概念,类似于目的法则,是最高准则.“信”,并非全信于原著,而是取信于读者,与忠实法则类似.“雅”即可读性,类似于连贯法则,是服务于“达”的;“信”从属于“雅”.而“信”和“雅”均为译者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某种特殊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7.
严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也是中国近代翻译的先驱。他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思想。本文介绍了严复的背景情况 ,并对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的内涵 ,地位 ,重要性以及具体的运用方法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发展,中国迫切需求越来越多具有与世界交流能力的医学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对外交流及创新能力,是当前医学教育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长期双语教学体验拟从“信、达、雅”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外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睿 《文教资料》2009,(9):39-40
自严复先生提出著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以来,我国译界就从未停止过对此的争论。有人将其奉为圭臬,认为它言简意赅,客观全面;有人却认定它一无是处,将其部分甚至全面否定。本文以英汉诗歌自译为切入点,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信、达、雅",客观地权衡其利弊是非,肯定合理性,指出局限性。并基于对此翻译原则的讨论,提出切实有效补偏救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师魅力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其关键和前提无疑是提高教师素质。而教师自身的魅力,包括学术魅力、人格魅力、形象魅力,既是教师素养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教师魅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信、达、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的关于翻译的标准。根据"信、达、雅"的理论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即"直译"和"意译"。本文将通过对《一座长桥》的两个英文译本在"直译"和"意译"方法上的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方面进行比较评析,来探讨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达、雅”是由严复首先提出并应用于实践的翻译理论,虽褒贬不一,却雄霸中国翻译界达100年之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翻译标准作细致的整理,以求抓住这一概念发展的历史脉络,并结合现代翻译理论对其进行多元的分析,力图在现代语境下对该理论做更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一位奇才,他外文古文同样精湛,而且译著多成经典,给后世留下了不少传世名作。"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也成一代典范,至今屹立不倒。他为什么能达到如斯成就?本文拟从两方面来分析他成功的原因:一是严谨的治学精神;二是他的爱国精神。通过对严复的精神剖析,来找到激励一位翻译工作者不断向上攀登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严复的"信、达、雅"对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严复认为翻译时译者应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还原源语的意境和神韵。本文从严复的"信、达、雅"理论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沙博理英译本《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简而言之就是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翻译作为语际间转换的活动,其基本事实就是用译入语来传达源语言所隐含的意义,作为指导翻译活动的翻译理论从本质上是模糊的。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一直以来就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在中国译界也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二者都对翻译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但是二者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对翻译标准的精确描述,而是通过模糊表达指出了翻译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江宋奇 《初中生》2007,(3):34-35
文言文的翻译遵循“信、达、雅”的要求。“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雅”指译文要优美生动,有文采。“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而“雅”是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着重介绍了英汉互译中求"雅"的方法:掌握好原语以及译语两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学习一些成功的译例;不断推敲和改正自己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商务英语具有语言客观、简洁,语义明确,措辞合理的文体特点。由于其专业性、规范性与现实性均很强,因而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信"和"达"的标准是根本。  相似文献   

20.
《功夫熊猫》的中文字幕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译者从目标语读者的角度出发,在严复“信、达、雅”理论标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了增译法、减译法、直译、意译和归化等多种翻译策略,力求用地道、自然的语言来翻译原文,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字幕翻译,从而最终也提高译者的字幕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