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而言,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你曾在那里呱呱落地,跟妈妈牙牙学语,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感受过初次的激动,结识了最初的朋友,启迪了智慧之窗……故乡就是你的母亲,她教过你,呵护过你,可以说是你的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情感,它是人的出发地,也是人的归宿。因此,一个人拥有故乡,不仅是指具体的、有形的那块地域,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无形的寄托。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处,故乡都在他的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由于这种特殊关系,故乡常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有时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在比喻的意义上,它们往往指向人们的精神家园。综观近几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怀乡恋土类的散文考查频率相当高,比如2003年全国卷选文《乡土情结》,2004年全国卷选文《老家》,2005年山东卷选文《溯源》,2006年全国卷选文《绵绵土》、四川卷选文《乡村的瓦》,2007年北京卷选文《湿湿的想念》、重庆卷选文《告别三峡》、福建卷选文《落叶是疲倦的蝴蝶》、江苏卷选文《麦天》以及安徽卷选文《乡村的风》等等,都是范例。在学过《想北平》《我心归去》等课文之后,让我们一起阅读同一主题的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你曾在那里呱呱落地,跟妈妈牙牙学语,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感受过初次的激动,结识了最初的朋友,启迪了智慧之窗……故乡就是你的母亲,她教过你,呵护过你,可以说是你的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情感,它是人的出发地,也是人的归宿。因此,一个人拥有故乡,不仅是指具体的、有形的那块地域,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无形的寄托。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处,故乡都在他的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由于这种特殊关系,故乡常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有时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在比喻的意义上,它们往往指向人们的精神家园。综观近几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怀乡恋土类的散文考查频率相当高,比如2003年全国卷选文《乡土情结》,2004年全国卷选文《老家》,2005年山东卷选文《溯源》,2006年全国卷选文《绵绵土》、四川卷选文《乡村的瓦》,2007年北京卷选文《湿湿的想念》、重庆卷选文《告别三峡》、福建卷选文《落叶是疲倦的蝴蝶》、江苏卷选文《麦天》以及安徽卷选文《乡村的风》等等,都是范例。在学过《想北平》《我心归去》等课文之后,让我们一起阅读同一主题的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3.
2004年高考湖南卷散文阅读试题,在赋分、题型、 选文、设题等方面,与2003年全国高考题保持了一致。 选文用的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的散文《翡冷翠(今 译佛罗伦萨)山居闲话》。 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是冯至的历史小说《在江上》,取材于历史传说“伍子胥过昭关”和“渔夫拒剑”。其中,“过江”一节是选文的核心所在。船行江中,渔夫和伍子胥两人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展开,小说的张力便由两人不同的内心世界的呈现形成: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伍子胥)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6年第12期文学作品阅读题与200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第六大题文学作品阅读题在选文、命题角度、参考答案方面出现惊人的相似!山东卷与《读写天地》都选了现代著名作家叶延滨的《灯火的温情》,且选文内容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就山东卷与  相似文献   

6.
<正>[本题选自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试卷,有校改;选文《老玉米》曾刊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23年5月,总第1253期](1)围着村子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2)父亲正忙着给玉米施肥、除草。麦收前套种的玉米,眼下已长到了齐腰高。看到家栋,父亲有些意外: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在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于人后。这么多年,他节假日都没怎么休息过。父亲问他:“这不逢年不过节的,咋就回来啦?”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快速推进,“2017年版课标”落地实施,统编版教材在全国使用,高考改革也及时跟进。特别是文学阅读版块,梳理2022年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四套试卷的文学阅读,我们发现选文和命题都有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2004年高考湖南卷散文阅读试题,在赋分、题型、选文、设题等方面,与2003年全国高考题保持了一致。选文用的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的散文《翡冷翠(今译佛罗伦萨)山居闲话》。这是一篇田园牧歌性的散文,文学色彩明显浓于议论性散文《话说知音》(2002年全国高考选文)。文章情调悠闲纡徐,从容自适。全文用与读者“你”交谈“闲话”的口吻展开,亲切自然,又带有些急于让“你”与之共享、与之“众乐乐”的迫不及待。作者始终扣住“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的主题,从个体内心感受的角度,着意抒写独自作客于翡冷翠山中的妙处和快乐的心境。文本的内…  相似文献   

9.
[选文特点——返朴归真,文化味浓]06年高考语文卷现代文的大阅读仍然是散文独霸天下,而且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文化味越来越浓。全国卷一(林清玄《阳光的香味》)介绍了我们从未介意过的阳光的味道;全国卷二(牛汉《绵绵土》)叙说了一个我们从未听说过的习俗——孩子必须诞生在一片沙土上;江苏卷(汤世杰《一幅烟雨  相似文献   

10.
试题评价2011年重庆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主要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守正出新,稳中有变。守正是指与前几年试题一样,都是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和鉴赏现代文的基本能力。稳主要是指在命题形式和考点设置上,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了一致。出新和变主要体现在选文上。陈峻峰《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2010年)和池莉《瓷器的意味》(2009年)都是散文,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比较而言,朱自清的随笔《论诚意》思想性更强,具有更为丰厚的文化内蕴。更重要的是,《论诚意》与现实人生的关系更为密切,更加具体、深透地阐释了诚意的丰富  相似文献   

11.
例说卷Ⅱ一、命题特点与考查方向高考文言文阅读在材料选文范围方面比较稳定,全国新课标卷Ⅱ近两年分别选了《旧唐书》和《明史》,而辽宁多出自《宋史》,全国卷范围较广;材料多为人物传记类,但不排除其他体裁和题材;2013年所选传主并非完全正面的形象,有褒有贬;测试题型分值稳定而有变化,如新课标卷Ⅱ将第5题对传主形象的理解改为文言断句。  相似文献   

12.
命题特点文学作品阅读是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阅读,它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高考试题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国高考试题中,1991年的《世间最美的坟墓》、1998年的《报秋》、2000年的《长城》,2001年的《门》、2002年的《话说知音》等,都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其中,除了1991年“三南卷”的命题材料是诗歌外,其他的都是散文。文学作品的阅读,放在第二卷中考查,近几年的题型一般都是三道主观题和一道客观题,共占18分。文学作品阅读的测试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一)理解1、理…  相似文献   

13.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论语》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可见思念家乡是人的本能,是一种集体无意识。鲁迅先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野人怀土,小草恋山。”是啊,小草依恋生养它的大山,人依恋生养他的家乡。自古以来,讴歌故乡、思念故乡就是诗歌创作的一个传统。特别是当人因种种原因不得不远离故乡时,那种对故乡强烈的爱,就演化成一种浓浓的乡愁。这种乡愁可以是一张船票、一枚邮票,2007.01读写天地也可以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诗人杨牧的《故乡》是一幅怎样的画呢?人和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大众的审美阅读中我们较为一致地将“画”理解为“美”的代名…  相似文献   

14.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作品阅读的语言类赏析题越来越受重视,这类题不仅着眼于语言的赏析,更重要的是直接检验考生的语文素养。就湖北卷而言,从2007到2010年四年之间,文学作品阅读试题中就有3道题是语言类赏析题而且赋分都是6分。2007年湖北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的选文是杨闻宇的《日月行色》,其  相似文献   

15.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散文阅读材料选择的是牛汉的《绵绵土》。北京市2005年夏季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卷也曾以这篇文章为阅读材料。本文从不同角度比较了两次为题之差异。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广东卷文学类文本命题基本上沿袭了以往的风格,考查的点和试题的表述都是考生熟知的内容和方式.但是并不是说这就是完美无缺的试题,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试题如果仅仅是继承,而缺创新,高考对备考的导向作用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们不妨对近五年来广东卷文学类文本试题的命制及考查的点进行一个梳理:从上表。我们不难发现广东卷文学类文本试题的命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1.师法自然。不拘陈法。不管是选文还是题目的命制,都没有刻意而为之。首先,从选文的体裁来说.五年中.中间三年连续考查散文,头尾两年考查小说。五年并不是单一的轮考,但选文兼顾到散文、小说两种体裁。这样做,避免了高三复习备考的盲目和单一,暗示师生应全面备考,不能只抓一种体裁。对一线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而且,所选散文多数为记事散文(2012年《荷花》除外),如《严冬海猎》、《过岭》;所选小说的情节冲突比较温和,如把《面包》和《鹤》看作记事散文亦未尝不可,《鹤》这篇文章,就有出版社把它放在散文集中。这种有意模糊文体,有别于其他省份命题的传统做法,到底是命题人的韬略还是疏忽,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7.
罗浪花 《高中生》2008,(22):31-32
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湖南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文一直以散文为主,而2008年高考从《欧阳修全集》中选择了一篇史传文。从考生反映的情况来看,选文阅读的难度相比去年高考要低一些,但设题的难度与去年高考试题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年来绝大多数试题的试卷结构分布情况(北京、上海除外,两地使用单独的《说明》或《手册》命制试题)来分析,高考现代文阅读客观试题共有五道题,分别是第Ⅰ卷的第7~10小题和第Ⅱ卷的第21小题。本文重点谈一谈第Ⅰ卷的第7~10小题的解答方法。2001年以前,第Ⅰ卷选文一般都是科技类文章,从2001年开始选用社会科学类文章。第Ⅱ卷1999年以前是以社科  相似文献   

19.
高考现代文阅读在分值和篇幅上一直都占有很大的分量,且选材一般以名家散文为主,比如2006年高考选用了林清玄的《阳光的香味》(全国卷Ⅰ)、牛汉的《绵绵土》(全国卷Ⅱ)、方令儒的《在山阴道上》(湖南卷)、汤世杰的《一幅烟雨牛鹭图》(江苏卷)等。为了引导同学们赏析有代表性的经典散文,了解一些散文名家的思想、艺术特点,不断增强阅读语感,特开设“名家览读”栏目。欢迎广大师生参与本栏目组稿,若您期望看到某位名家的代表作品,也可与我们联系。——文墨(yeah75@163.com)  相似文献   

20.
整本书阅读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密不可分,首先,在我国古代所采用的启蒙读物就是一整本书,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对我国的社会和文化传承都有深远的影响,老师都是通过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文化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将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进行对比,分析了整本书阅读的优势,比如扩充学生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普遍认为:中学国文教育不应该局限在选文上,教师假如只针对选文教学,对学生的益处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