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已经实行了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初中的思想品德也相应的进行了全面的新教材启用模式,从总体上来说,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新课程的理念以及方向是一致的,并且正被不断地推进。可是因为没有十分到位的对新课程理念进行理解以及领会,同时,有一些教师还缺乏必要的经验以及能力,所以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低效化以及形式化等一些不良现象,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所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所以,促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所提升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以及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2.
孙秀云 《考试周刊》2012,(88):119-120
思想品德“有效教学”就是指思想品德教师按照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教学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高的教学实效.从而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初中阶段思想品德学科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依据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教材,这极大地丰富了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学资源,同时新思想品德教材也更关注中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同步发展,但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这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和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教育机构对学生开展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教育活动当中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从九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含义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真正提升教学有效性,为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做理论引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邱国忠 《考试周刊》2007,(19):107-108
新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评价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本文就此谈谈作者的几点体会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可以说,当下的课堂教学并不缺少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改革的热情,也不缺少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用。但是,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是当前教师探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来论述一下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课程“参与社会和学会做人”的目标要求,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要顺应时代作出积极的改变,进行超越说教、还原生活、触及心灵的多种途径的探索实践,以探索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方法,形成思想品德教学的理性认识。我们的研究中,以“超越说教”为课堂教学改变的起点,安排同一教师、选择同一单元内容、在不同班级进行了连续三次的教学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梁坚 《广西教育》2009,(8):20-21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一线老师的不懈追求。面对新课程,教师如何利用好课堂这一平台,有机整合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以达到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各项目标,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初中时期的学生处在青春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健全,很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在生活中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思想品德教育能够规范学生的言行,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本不太高效的课堂教学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往往会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呢?我认为至少做到五个"要有"。一、心中要有课标平时在谈及课程改革的时候,大家都讲要重视课程标准,但在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想要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思想品德教师就要对现有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本文针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强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创新建议和措施,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参加了以“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为主题的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此次培训,虽然仅有三天,但对我来说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12.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那么,思想品德课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生机和  相似文献   

13.
陆萍 《中国教师》2013,(20):77-77
真正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是能改善学生思想品德及其行为的教学。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不应"教教材",而应"用教材教",以拓展教学空间。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具体包括三方面。一、理解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在于教师、学生及教学的关系。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即教学内容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若立足于这一角度思考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学生及教学的关系,就会发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是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思考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亲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此过程中,不少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比较片面而影响了教学。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构建生为主,师为导的教学关系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要成为教学的主体,强调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  相似文献   

15.
关于落实三维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目标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之中.课程目标规定了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对学生身心全面地、主动地发展起着导向与调控的作用.落实好三维目标成为实施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它既需要将较为抽象宽泛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又需要构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实施有效教学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更换一套教材那么简单,它要求课堂教学实现多方面的、实质性的转变,而转变教学方式的目的又在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这些变化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掌握适合时代需要的教学策略,并善于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科学组合.才能实现"有效教学",适应课改需要,走在教学的前沿.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指导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行动指南。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以及终身发展的能力,成为每一位品德教师必须追求并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从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出发,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教学不理想表现,分析了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策略。①融洽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思想品德课堂;②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有效思想品德课堂;③加强学:去指导,争创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农村思品教学迎来改革的春风,那么如何更好地顺应新课改的潮流,让广大农村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达到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文章就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的有效教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改革的重点是让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让思想教育充分融入生活,整合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并以学生的感受、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思想品德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打破应试教育局面下思想品德教学枯燥,乏味单一的窘迫局面,丰富教材内容,切合生活实际,施行交互式教学,情境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课程。探索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思想品德教学新思路,构筑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学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在新教改的环境下,人们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做出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有效的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健全人格,得以全面发展。对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能够有效地发挥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