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性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景观。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终于摆脱了男性中心主义的压迫,女作家们纷纷以自觉的女性意识和眼光观察世界,完全抵达了一种被遮蔽千年的女性真实。作为一场女人困兽式的突围,林白在90年代出场,她固执地书写着属于女性自我的"一个人的战争",激烈也更加清晰地揭示了女性的孤独处境。林白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通过对房间、镜子等意象的描写,揭示了女性在男性阴影下自闭、自恋进而转向寻求同性之爱的心理过程,展现了女性孤独的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2.
以特有的执著进行不懈的艺术探索,永不满足既定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试图超越自己,同时也超越同时代的另一些作家,这样的女性作家以王安忆、铁凝为代表.她们既对女性人生命运沉浮给予同情的关注和审视,又面向生活,拥抱外部世界,反映更广阔的人生画面.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白的横空出世,将个人化的叙事融入到女性文学写作中,她特立独行的身体写作颠覆了传统的宏大叙事。她天然的性别立场决定了她的个人化叙事必然要以女性的身份展示女性。她笔下女性的生命体验,感情经历以及来自灵魂的焦虑不安更为真实动人。林白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审视着男权中心社会,以独特的话语模式建构起她的个人化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4.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以《私人生活》、《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等经典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陈染小说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强烈的女性意识是陈染文本最大的特色.陈染以女性的切身体验作为其创作源泉,在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的压抑下,努力发掘女性叙事的隙缝,把传统的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进行颠覆性书写;站在女性立场的角度上时刻揭示出女性人物的强烈女性意识,表现出女性明显的自恋倾向.无以名状的心灵孤独是她们的一种生存体验,是保持个性、保持独立精神的武器,陈染笔下的女主人公大多试图不断地冒险、逃离,逃离意识更多的是指灵魂的逃离.陈染文本对女性生命体验的深刻、细腻的书写揭示了女性乃至人性的本质及生命内涵,为我们灵魂的飞翔指明了方向,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力.  相似文献   

5.
女作家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品,而“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该文试图从传记文学研究的角度,对小说文本中表现出的自传性进行分析。通过论述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所获得的文本接受效果,阐明了自传性写作对该文本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以此来探索自传性之于现阶段女性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煦 《天中学刊》2012,27(6):97-101
福柯的"异托邦"理论引起文学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时代的焦虑开始更多地通过对空间而非时间的抒写来表达,同时也触发了当代中国女性写作对空间的日益关注。王安忆《长恨歌》里的弄堂,陈染《无处告别》等短篇小说中的空间群像,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的阁楼、窗帘、镜子等意象,展示了当代女性写作中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7.
张欣立足于现代社会对都市进行重新审视,以她那充满人丈关怀的女性视角,以男女情爱为故事框架,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代都市生活的作品.她率先捕捉到都市女性在转型期展现出的生存状态、思想感受、困惑和挣扎,借助这些人物在情爱物欲面前的取舍和表现,寻求个体生命与市场经济大潮相适应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林白是20世紀女性写作的标志性作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林白以精英化的"身体写作"蜚声文坛,其小说的叙事模式可以归纳为:镜中的自恋,死亡和疯狂,女性欲望同盟以及身体与权利的交换等。林白借助这些叙事模式建构了女性的身体主体性;林白为代表的女作家的"身体写作"发出了女性个体生命的呐喊,突破了男权话语对女性个体生命的遮蔽和改装,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了"被看"的对象。但这是女性在市场经济时代不断走向独立和自主的主要策略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所谓现代女性意识,就是指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本文试图以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根据,研究陈染小说中女性对存在的思索与追问.通过这些女性对孤独的体味坚守,从而展示她们孤独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铁凝、陈染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都表现出一种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具有一种自觉的女性意识。但由于作家创作个性及创作时代等的不同,使这种“女性意识”具有传统与现代之别,应该说是两种不同层面上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身体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消费文化的一个明显征候。这种现象与西方女权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现时的消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挖掘它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社会文化内涵,对其作出客观的和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女性文学走出目前面临的尴尬与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赖忠先 《中国德育》2007,2(8):56-59,74
致良知就是依良心而行,也即存善去恶,其实质就是除去私欲习气,扩充现成良知,恢复本体良知。为善、去恶、去闲思杂虑、去为善去恶之念这四点,既是致良知的方法又是步骤。“致良知”说对今天道德教育的启示是,道德教育只有从一个人的内心意识(良知、良心)开始,才是真正的、最深刻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思想深度、艺术视角、叙事方法、文体结构等方面对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进行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14.
身体写作对于时代、女性自身来说,都是必然的。随着女性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对女性身体的本原的再认识,她们充分的运用身体显示了自己性别化的情绪、经验和欲望,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身体是一个工具和方式,而女性的感性表达和渴望自由则是一种个体性的生命情感文化,让人类文明历史的上空飘荡着永恒的迷香。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出现的消费主义和欲望扩展,文学也开始流行"欲望书写".欲望是内涵宽泛的人类社会现象,其抽象之意就是欲求与希望.精神欲求是欲望的重要构成与强烈动力,欲望有差异,更有共通性.文学描写是一种必然的正常的历史现象,文学书写与市场经济无关,任何时代均存在欲望.文学书写是一种良莠并存的现象,评判欲望书写良莠不可简单化,对欲望道德评判应综合审视.欲望书写应遵循以下原则:创作态度应该严肃;所描述的欲望应该具有经典意味和普遍的思想意义;应该尽可能揭示欲望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余华小说欲望叙事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余华小说欲望叙事中的文化意蕴进行了阐述,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欲望叙事文本对人性的揭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戏剧的优秀剧作<桃花扇>以其强烈的兴亡之感,为汉民族政权的失落唱出了一曲沉重的挽歌.本文从<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生平遭际及<桃花扇>文本入手,探究孔尚任的思想状况,考察它是否具有民族意识,讨论作者思想价值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鲁迅《伤逝》与亦舒《我的前半生》中女性观点的异同:两人皆强调经济和人格的独立,认同它们在爱情婚姻中的重要地位;对悲剧的产生鲁迅强调社会的作用,亦舒认为是个人的原因;对“姐妹情谊”的忽视与重视。最后对两人女性观点中的局限性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批评。  相似文献   

19.
《从文自传》以客观的写实精神,抒情的审美风格,独特的个性价值和思辩的理性魅力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叙述了自己20岁以前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生命体验,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20.
萨特的“反思”概念的本体论内涵与心理学的“反思”概念的差异:二者之间的对立首先体现于对时间性的理解,其次体现于思索“欲望”的不同的角度。心理学把“欲望”自在化、外在化、抽象化,而存在的精神分析则把欲望作为自为的根本存在方式。通过福楼拜的案例,萨特分析了个体根本性的生存欲望如何超越自在的语言而获得真正的“表达”和“写作”。最后,我们比较了德勒兹的欲望—生成的理论和萨特的欲望理论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