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客家影像的历史叙事与文化建构,客家女性成为历史叙述的主体,成为文化景观的符号,借由女性形象的视觉符码,女性身体承载了历史叙事与文化认同的双重功能。两岸三地的客家影视剧在不同地域文化历史背景下,客家女性形象塑造中均呈现女性图像化、女性符号化的影像特征,由景观所代表的女性身体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功能,性别叙事的背后是族群历史建构,女性符号承载的是族群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女性主义理论、文本分析等方法,对世纪之交中国电影的女性叙事进行分析,认为叙事就是讲故事;女性叙事就是围绕女性展开的叙事。因此,电影人通过不同的女性叙事,表达了他们对不同性别的文化观念的思考,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3.
五四以来女作家走进了历史女性叙事的行列,打破了男性独霸历史叙事的局面,女性对自身历史的叙述,不仅使女性群体获得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力,而且也构成了对男权话语的挑战、修正、颠覆、补充。在这百年中,女作家对历史女性的叙述与阐释也受社会风潮、时代话语的规约,但是,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自我主体的探索始终是女作家历史叙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阵痛》和《很久以来》都讲述着女性在大时代浪潮中的命运故事,情节化叙事、反情节化叙事和参差对照的方法,相应地成为它们的叙事策略,这与创作者的个人经验和历史意识密切相关。而将社会历史悲剧写成性别悲剧和命运悲剧,则是它们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池莉的小说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叙事文本。池莉透过她和她的女性群体的目光来审视她们的另一半——男性群体。透过这一特定视角,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视野里某些难以发现的男性特征;透过女性的集体话语。看到了女人对男人的性别审视和群体要求。当然。池莉的小说也突出了女性集体人格意识的觉醒。显示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蕴涵。  相似文献   

6.
凌力和赵玫以其独特的性别意识、情感体验、文化心理、诗性叙事或平和或先锋地介入历史小说创作,为女性历史小说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形成了女性历史小说的两种经典书写。  相似文献   

7.
拜厄特的小说<占有>浓缩着女性生存数千年的历史图景,形成了当代西方文学女性叙事的独特风貌.小说以远古、维多利亚时代及当代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女性生命历程为叙事线索,重新阐释传统叙事中的诸多表现女性人生的经典意象,传达女性生存经验,探讨女性人生的历史困境.这种历史性思考揭示了女性生存之历史真相,开拓出当代文学女性生命言说的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8.
家族·女性·历史——女性家族叙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家族叙事是一种不同于男性作家讲述家族故事的文本实践。它由女性作家创作,以女性为叙述者,以家族故事中的女性为关注重点。本文从女性与家族史、家族叙事中的女性以及女性视域中的男性形象几个方面,分析女性作家对家族故事的讲述和对女性命运的言说,观照女性反观男权文化的独特体验和视角。  相似文献   

9.
易性叙事在现代中国女性小说中较多呈现为一种具有目的性、策略性的表达技巧和叙事手段,具有代表性的是关于民族梦想、女性个体情感体验和两性沟通的易性叙事。尽管有时其中仍留有传统性别关系模式和文化分工的痕迹,但它更多表现为现代女作家通过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实践新的性别书写方式的努力,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性别书写策略。  相似文献   

10.
性别差异性,构成女性的性别意识,对它的关注带来女性性别意识的自我觉醒。文本打破传统的男权社会文化秩序,消解主流话语,以繁复琐屑的女性经验树立性别差异的旗帜,建构女性叙事,并寄予了构建一种新的异于二元对立的两性关系的努力。对女性平民和英雄的双重身份的体认,赋予她以存在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女性新历史小说的涌现,为我们重塑改写了一部新的女性历史.文章分别从"在文学虚构中重塑女性的历史"、"在文学阐释中重塑女性的历史"和"在文学解构中重塑女性的历史"等三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以<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丛书为代表的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特点、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史学角度分析,《史记》中的口述史料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使历史记载更加细节化,使论据坚实充分;从文学角度分析,口述史料使历史记述更加生动形象.分析司马迁记载口述史料的原因,从客观上讲,既是对传统史学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汉代史料匮乏的有力补充;从主观上讲,是对民间文化的重视,是“成一家之言”的必要践行.  相似文献   

13.
凌力不是传统男性主义的接续者,也不是西方女性主义的趋同者。她对历史的演绎既有女性写作的共同特点,也具有一般女性主义历史小说作品所缺少的那种大开大阖的气度和纵深理性思辨的特点。凌力对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命运也给予了格外关注,但在处理女性如何进入历史的问题上,她显得更加客观和清醒,不大主动将自我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她们身上。在创作方法上,凌力与大多数女性主义历史小说作家不同,更多秉承现实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女性化的成分,开创了女性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讨论传统史学范围;从史学文化的角度论述了传统史学的历史价值;并从历史智慧与社会人生修养的关系,阐述了史学对人生修养以及构建现代中华文明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逻辑史研究是中国科学史、哲学史、思想史、国学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当前研究者所处时代的特征是世界一体化、全球化。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使命,是举全民之力,科学应对机遇和挑战,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汲取全人类几千年积淀的先进科学成果和方法,洋为中用,科学分析传统文化资源,汲取精华,推陈出新,促进传统资源实现新质飞跃和现代转型,是文化领域的必然历史要求,是提高国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中国逻辑史研究包含在内)理论层次、实践价值的根本途径与必由之路。借鉴希尔伯特的元研究、塔尔斯基的元语言和傅伟勋的创造性诠释学方法,提出中国逻辑史元研究课题,有助于提高中国逻辑史研究成果的理论层次,使该领域的研究更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而《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学因缺乏实用性而逐渐边缘化。探寻史学深陷危机的内在根源,研究目标和方法的缺陷,社会功用的丧失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是史学危机的主要原因。转变历史观念、改变研究方法、探索新的社会效用是当今史学寻求转机的路径。在应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共存。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的层面解读几点传统文化中常被提到的女性观念“。男尊女卑”并非自古“就天经地义”;“从一而终”也不是封建道德传统礼教自古宣传的思想;女性贞节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评判和要求;女子缠足是汉族民间陋习,而非礼教规范,亦非封建统治者的指令。了解这些问题,进一步探讨传统女性观的历史性与真实性,找回在近现代历史中迷失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传统历史观的唯物史观胚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从唯物史观开始的,以往的研究忽视了这一事实与中国传统哲学提供的历史土壤的关联。以“通古今之变”为宗旨的中国传统历史观“善言古者,有节于今”、“食足知礼,民惟邦本”、“势非圣意,理势合一”等观点,在肯定历史进步和变革,重视经济因素和民众力量,探求历史趋势的客观性和这种趋势与历史规律的统一性等方面,与唯物史观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无疑为接受和认同唯物史观提供了思想土壤。进化论的一些观点延续和展开了传统历史观中与唯物史观相近似的因素,并贯注了新的时代内容,使传统历史经变革和融合发展为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统历史哲学中一直隐藏着一种以“人”的理性、人性来解释历史、构造世界历史的话语模式,其实这正是人道主义历史观充当其逻辑底线的结果。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为起点,抽掉产生于人类实践和生产活动之上的人性、理性作为历史解释之因,建构起以人类自身实践为基础的解释人和人的世界的历史观,从而就直接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历史哲学解释逻辑的变革和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引起传统历史哲学的话语系统和建构系统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使充满理性思辨和人性色彩的近代历史哲学转向更具生活世界蕴涵的新历史学和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