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和广泛使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宅居”现象.文章以河南某大学新校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对“宅居”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宅居”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以数字网络为代表的新传媒技术的普及,而这些新传媒技术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它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建构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宅居"现象就是在此背景下得以迅速蔓延的,而紧跟时尚的大学生又是"宅居"动物中的一个重要"部落"。笔者将重点立足于新媒介时代的背景,并从新传媒的特点出发来分析当代大学生中的"宅居"现象,以便对此现象做出客观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里充盈着各种海量资源,诱使当代许多大学生选择了"宅"在里面的生活方式,而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又使这种"宅"现象不断升级,"宅男宅女"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乃至价值取向无不在"宅"中发生着惊人的改变。作为一种逐渐主流化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宅"已经给大学专业知识教育和学生价值观念建构带来了隐忧,亟须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其做出积极探索,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深入大学校园,关注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形态,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大学生度过课外时间的首选是"宅"起来,"宅"在宿舍,足不出户。同时,大学生作为3G时代的主要消费群,这种生活方式下,他们接触网络、手机、博客、微博和SNS等新媒体的频率也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作用。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大学生"宅"现象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这一现象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在分析"宅"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教育者应从创新教育模式、完善思政工作者素质结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深入思考并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宅"现象。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园中的"宅"现象,可分为网络娱乐取向的"宅"、网络社交取向的"宅"、网络购物取向的"宅"、网络学习取向的"宅"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教育和引导大学校园中"宅"现象时,需考虑解决高校教育管理的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宅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宅现象,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宅现象的概念、影响、成因、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宅"生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宅"成为一个时尚流行的词语,也造就了一种新的都市生活方式.作为"电脑一代"的大学生,网络应用熟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宅"现象的潜在或外显群体.为此,对大学生的"宅"生活特征进行调查,探析"宅"文化折射出的现代技术文明发展与传统的社群组织方式、个体身份表达之间的深刻矛盾,及其对青...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中出现了男女的一种新兴生活方式---“宅”状态。相应的,大学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本文从“宅”的来源以及大学生中“宅”的表现,分析了大学生“宅”的成因、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正确应对“宅”生活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宅现象相当普遍,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大学生宅现象的出现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学业的发展及高校舆情引导带来不利的影响。宅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大学生缺少合理的学习生活规划和大学生生活经历的不良影响等三个方面。高校应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网络观等措施积极应对,以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或者不愿意同外界多接触,而逐渐成为"宅男"、"宅女"。大学生"宅现象"的出现和队伍的不断壮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这种"宅现象"予以了高度关注,这也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做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在新时期有效应对大学生的"宅现象",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分析我国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并对这一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曹文静 《文教资料》2011,(17):32-34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伴随着各国间的交际,语言便相互接触与影响着,加之媒体、网络等手段的介入与不断发展,语言接触更是不可避免,语言接触与因接触而引发的一系列语言变化也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引起了很多语言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基于近年来网络、报刊,以及年轻一代之间频繁使用的"宅×/×宅"这一语言现象,运用语言学理论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来分析"宅×/×宅"的来源,在我国语言中的泛化演变,以及引起这一语言现象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爆发使大学生被迫宅家、无法返校,产生新的“宅”文化。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设计框架,主要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大学生“宅”文化特征,描绘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大学生“宅”文化表现、成因与应对机制,探寻重构后的“宅”文化意涵。研究发现:新冠疫情的“宅”文化性质发生了明显转向;大学生宅家兼具“宅”与“交流”两大特征,与不同类别的人群交流对学生宅家行为有着异质性影响;被动宅家的引导之下,学校与家庭场所已悄然联结,演变成新型高等教育模式,从而指出积极应对文化冲击、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心理、探索建立与“宅”文化匹配的工作学习机制等措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现在大部分大学生多数时间宅在宿舍,成为所谓"宅男宅女",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宅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呆在宿舍或家里,过着"隐居"的生活,成为"时尚宅人".本文力图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宅"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大学生热衷于"宅"生活的原因,并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宅"门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价值观多元化及社会环境信息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中宅现象大规模出现,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实状况令人担忧。应该通过对大学生宅现象的分析进而考察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利用情况,分析大学生宅的类型及其价值观;对我国高校闲暇教育体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改善大学生宅现象。  相似文献   

17.
美国媒介理论家尼尔·波兹曼认为电子媒介的产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的"宅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学生宅现象表现为过度依赖网络,沉迷于某种事物,在媒介中开展社交,性格低调自闭,生活不规律。从波兹曼的视角来看,媒介环境、信息过载、幼儿谦虚、逃避心理和娱乐至死是宅现象背后的成因。"宅现象"引发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思想萎缩和生理疾病等问题。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可以帮助大学生"宅人"开启和维持一种理性的网络媒介接触习惯。  相似文献   

18.
当大学和大学生活——展现在你面前,是不是热血沸腾,希望马上就能踏入“象牙塔”?别急,上大学如同一场出门远行。就像“足够的补给、常备的药物和来自妈妈的附身符”是旅人的坚实后盾一样,要想走得稳、走得远、走得顺利,  相似文献   

19.
田琼 《考试周刊》2010,(13):201-202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随着校园“毕婚”、“急嫁”的浪潮越掀越热.“90后”女大学生的征婚族大军也来势凶猛。“急嫁”是一种发展的必然吗?女性的发展又该走怎样的道路?本文作者就“急嫁”现象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反思大学“校漂”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群体“校漂族”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专家认为,“校漂”现象的出现是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必然现象,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仍有扩大的趋势。本文从教育自身分析了“校漂”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