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勰与《梁书·刘勰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运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梁书·刘勰传》出自曾任梁代史官的姚察之手,应是评述刘勰及其著作的重要依据。从姚察仕宦和著书的经历与李延寿及其《南史·刘勰传》相比较,阐明姚书刘传具有不可代替的文本意义和史料价值。以此为立论点,对《文心雕龙》的思想倾向、刘勰的门第及其是否参与编纂《昭明文选》等问题,作出了与时下论者有所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姚察、姚思廉父子二人所撰的<梁书>、<陈书>不仅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其文学性虽已不能与"四史"相比,但将其部分篇章立于"史传文学"之列,亦当之无愧.<梁>、<陈>二书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姚氏父子以质朴散文写史实为古文运动的先声;叙事简严,文笔洗炼;写人善写"独至". 相似文献
3.
朱湘云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10(3):40-42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频繁,长年战争不断,反映在史书中就是大量战事的记录。史书记录这些战事时使用了丰富的军事词。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书中的军事词有助于加深对南朝军事历史的认识。《梁书》是南朝末年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它生动地记录了萧梁代齐的过程以及梁末太清之乱的全景。其中的军事词数量可观且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邵春驹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23(4):31-34
李延寿编撰《南史》、《北史》,多删削修改前史而成文。其所作修改颇多失误。以其抄改《梁书》为中心考察,主要有三:一、改动致史实错误;二、改动致典章制度、专门术语等错误;三、改动致其他内容疏漏。凡此皆有详加辨析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6.
《梁书》成书于中古汉语的成熟期。对《梁书》中双音节连词的数量、构词方式等进行分析,可见其中的双音节连词具有数量大份布广、构词完善、词形稳定、词义重复减少和义项单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梁书·沈约传》和《南史·沈约传》对范云于天监二年所任官职叙述相异,一言任右仆射,一言任吏部尚书。将史料对比可知《梁书·沈约传》所记有误,《南史·沈约传》所记正确,今特检出,以有助于《梁书》的点校整理。 相似文献
8.
于丽娟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83-86
对《梁书》连词进行穷尽性研究的基础上,对照中古其他文献,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析和概括《梁书》的连词特点,可见《梁书》连词充分体现了中古汉语成熟期的语言特色:沿用上古汉语的旧词占极大优势,新生连词大量减少、呈现出规范化倾向,表义更加精密,音节构造较上古汉语有明显变化,词汇的双音化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成书于清雍正初年的《姚氏世谱》,为明清时期江南望族平湖姚氏唯一的族谱完书,可谓备受瞩目。然而由于修撰者态度不够审慎,工作草率,致使该书存在字号错乱、行辈错乱、脱字衍字、人名前后不一、有悖常理、编排体例不统一、同音字误代等问题,虽说瑕不掩瑜,但诚为美中不足,而有指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11.
塑造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是中国古代小说惯用的创作手法。清代“绍兴师爷”的形象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却现实因素,与小说家们对原本存在于绍兴师爷群体的职业性格、区域文化进行渲染刻画使之成为典型性有密切关系。而这种典型也成为后世评价“绍兴师爷”时的“标签”,是师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13.
尹楚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1):128-132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以编年史的形式展示了唐五代文学发展的流程图,其成绩有目共睹。但在作家生平事迹、交游、作品系年等方面也有一些错误和疏漏。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些失误试作匡正。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始终注重运用“心战”策略,并最终获得了南征的完全胜利。在大军开拔之前,他采纳马谡的“心战”之策,颁发三军,作为南征的作战指导方针。作战中,诸葛亮使用多种方法,展开“攻心战”;战后,诸葛亮又针对南中人不信任汉人的心理,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心理安抚,获得巨大的心理效应;在平定南中叛乱中,诸葛亮还牢牢控制了“心战”的主动权。诸葛亮运用“心战”策略,不仅平定了南中叛乱,而且促进了南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有力支援了蜀汉政权的北伐。 相似文献
15.
《左传》以其翔实的史料,对《春秋》进行了解读,详尽地阐发了《春秋》所反映的“礼”。使后人得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春秋》,我们透过《左传》中“死”族词,也可以窥见其所反映的周代礼制文化。 相似文献
16.
郭利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4):72-76
军正为军中司法官员,出现于春秋末期。至汉代,军正执法之制得到全面正式确立。当时在南、北军及将军幕府均设有军正。其执法权限很大,地位特殊,一般由皇帝亲自任命,人选也通常为皇帝亲信。故军正除于军中职掌军法外,常被委以重任。汉代军正执法制度的成功实施,对后世的军队建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边塞诗在先泰就已萌芽,但直到梁陈时代才得以全面地发展,并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峰。同时,梁陈诗人喜在诗中运用汉之史事、人名、官名、地名等,体现出一种“汉代情结”。 相似文献
18.
洪运玖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3(5):33-36
清朝同治版本《房县志》,由知县杨延烈领衔纂修。该志遵循“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原则,约而不漏,赅而不杂,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房县自唐虞三代至清同治四年的4000多年历史,实现了志书“张驰政治,以彰教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试论梁代学术文艺与《文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道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3):6-15
《文选》集中反映了南朝特别是梁代的学术风尚和文学观念。入唐以后,崇尚南学,北方士人亦仰慕南风,《文选》因而成为科举必读经典,深刻影响了皇唐文明和文学进程,对我国封建社会后半叶一千多年文化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中也可见梁代特别是梁武帝对文化事业的提倡之功。 相似文献
20.
清代影响最大、重刻次数最多的一部妈祖志书为《天后圣母圣迹图志》,但该书原编者及初刊年代,目前均不详。通过梳理史料,该书的流传本,大体可归纳成江苏苏州初版、广东版系和闽浙版系三个版本系统。对各版系刻本亦略作考证,可供妈祖志书研究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